对当前扩大消费品需求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消费品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深刻揭示生产决定消费的同时,也阐明了消费对生产的能动作用,以及在一定条件下所具有的决定作用。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出现了持续疲软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消费品市场的研究,分析影响消费品需求的原因,探讨当前扩大消费品需求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消费品需求疲软的原因分析
自1997年底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出现的疲软现象,具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买方市场的存在。目前,我国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上的主要商品由过去的供不应求,转为供求平衡和供过于求,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据权威部门通过对610 种主要商品供求状况的统计分析显示,1998年下半年供过于求和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100%。由于买方市场的存在, 客观上成为扩大生活消费品市场的制约因素。近年我国虽然经过六次降息、市场主要商品因价格大战而显得相对低廉的刺激,市场疲软的状况并无多大改变,说明了这一制约因素的严重性。
第二,市场无序的影响。我国目前尚处在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商品市场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现象,直接影响到市场需求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较为严重。假冒伪劣产品的增多加大了供需矛盾,同时,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假冒伪劣产品的防范,加重了消费者的谨慎动机,损害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二是乱收费的问题较为突出。当前,收费过多过滥,费比税多的现象十分严重,1997年,石家庄市每辆出租汽车的费约为1667元左右,而同期税务部门定额征收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几项合计起来仅为333元,费是税的5倍。由于费负较重,直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为免受损失,被迫提高产品的价格,从而在客观上影响了产品的销售,限制了产品的需求。
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因素的制约。市场营销理论告诉我们,一地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该地区商品销售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具体情况主要表现为:一是收入增长速度变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但近年增长趋缓。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比上年增长3.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仅增长4.6%,增幅明显回落; 二是居民消费谨慎动机增强,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当前,人们为攒钱买房、用于养老和医疗保险、供子女上学或以防其他不适之需,而增强了预期消费、持有货币的倾向;三是失(待)业情况严重。由于失业的人数巨大,尽管其中有部分人以不同的形式从事有收入的劳动,但从总体上看,他们的收入会较大幅度地减少,从而不可避免地对扩大市场需求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四,消费体制和消费环境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在进行之中,经济运行中的不协调、不配套的现象仍然存在。就目前的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来说,在生产方面,相对较为发达的生产信贷支持着包括商品房、汽车、彩电、冰箱等在内的消费品生产能力的较快扩张,而在消费方面,居民的消费模式没有发生同步的变化,基本上仍停留在消费信用约束下的自我积累型滞后消费阶段。消费品生产的较快扩大趋势与消费品需求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制约着消费品市场的扩大;消费环境不佳也对扩大消费品需求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我国有些乡村至今尚未通电,或因输电设备陈旧等原因造成电价过高致使农民用不起电,从而直接影响到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在农村市场上的销售。
第五,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持续了多年快速增长后,于1998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由于1999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形势尚不明朗,我国在1999年的对外贸易情况,也将难以乐观,这对缓解国内消费品供求矛盾,显然是个不利的因素。
另外,我国有些地方的商品零售网络不健全、一些企业售后服务不完善等因素,也对扩大消费品需求,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运用新思路积极开拓新的消费品市场
当前我国消费品市场明显的疲软状况,要求生产企业探索和运用新的思路,积极开拓新的消费品市场,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进一步深入开拓城市消费品市场,增加对有市场潜力的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虽说我国目前消费品市场出现了持续疲软的状况,但由于市场供需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许多商品滞销,另一方面,有些商品或服务在市场却难以购到。如目前市场上各种鞋子的供应虽很充足,但笔者从亲历中感受到,想买一双大方、价廉、适穿、耐用的运动鞋和一双样式简便、明快的皮凉鞋,却难以如愿;再如,现在许多大中城市,高中档饭店、旅馆已经或趋于饱和,而方便、卫生、价格合理的大众化饭店、旅馆,却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等等。因此,我们应该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对城市市场深入地开拓,寻找到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或服务,并做好生产和销售工作。
第二,积极开启农村市场。在农村市场的开启上大有文章可做。就农民生活方面来说,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民的住房是自筹自建,农民建新房所需的钢材、水泥、砖瓦、装饰材料等,仍然是个大市场。在住房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农户中,对高中档耐用消费品特别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等家电产品的需求正处于上升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就农业生产方面来说,真正质优、价格合理的各种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插秧机、脱粒机等还是很受农民欢迎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第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将会继续进行下去,从而会对文化、体育用品及各种娱乐设施等商品或服务,产生或增加新的需求。
第三,积极调整对外贸易中的区域市场与产品结构。目前,受东南亚一些国家金融危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对外贸易,一是要积极调整外贸区域市场。以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外贸企业在尽可能保持原有在上述国家市场份额的同时,应积极开拓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中西欧、中东、非洲等地市场;二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国际市场严重滞销且推销费用昂贵的产品出口,尽可能增加轻工、纺织、机电等产品出口。通过进行积极的对外贸易活动,缓解国内消费品供求之间的矛盾。
第四,运用和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是实现消费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具体途径。目前,运用和探索新的销售渠道和方式,对于有效扩大消费品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实行和扩大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以及商业银行向个人提供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信贷业务,可以有效促进耐用消费品销售。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平均水平不高,而汽车、商品房、大型彩电等耐用消费品价格则较高,通过实行分期付款及消费信贷的方式,可以使二者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把消费者的购买欲变成现实;(2)实行和扩大银行按揭业务的开展。 通过银行按揭贷款购买住房的方式在国外和我国香港等地区较为流行,近年在内地也开始出现。在目前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扩大按揭贷款的范围和延长按揭贷款的年限,促进商品房销售,改变我国房地产业持续了多年的低迷状态;(3 )开展各种方式的租赁活动。象汽车、商品房、拖拉机、大型彩电等,除了可采取按揭、分期付款等办法外,也可通过不同的租赁方式,实现商品使用权的有偿转让;(4)改革商品的零售方式。 改变我国传统的单个商店柜台式商品销售效率不高的状况,开办连锁商场、仓储商场、超级商场,可以通过提高销售效率,降低交易和管理费用进而降低商品的零售价格,促进商品的销售。(5)开展电话订货、送货上门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采(选)用任何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都必须守信及时、价格和费用合理、保质保量,并有完善的售后服务。
三、增强扩大消费品需求的政策扶持力度
在当前情况下扩大消费品需求,在积极进行上述开拓新的消费品市场和运用新的销售方式的同时,就政府来说,需要加大扩大消费品需求的政策扶持力度。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善市场供需结构,增加有效供给。长期以来,我国在传统体制下投资软约束机制造成的重复建设,是今天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目前这种情况尚无根本的改变,地方和企业事实上仍然不承担投资风险和责任,致使重复建设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相当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必须会引起消费品供求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由于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在不同程度上过剩,造成诸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衬衫、羊绒衫、西服等产品大量积压,而在另一方面,人民群众需要的产品没有生产或没有开发出来。据报道,目前世界上共有约150 万种产品,而在我国不到50万种,除部分区域性和风俗性产品外,大量的产品没有生产或开发。因此,实现有效扩大消费品需求,必须改善经济结构和供需结构,为此,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使生产者(企业)成为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投资主体,以从根本上逐步改革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市场供需结构;另一方面,通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市场细分化,生产和开发出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通过有效供给,实现有效需求。
第二,协同运用金融、财政手段,促进消费品需求的扩大。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降息在促进消费品销售方面的作用,已相当有限。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金融在配合商业活动,在推行消费信贷、促进居民的消费模式由自我积累型滞后消费向信用支持型提前消费转变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于此同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继续扩大基本建设、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资,在避免重复建设的条件下拉动消费增长;另一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增加职工的工资,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这样,通过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的协同运用,实现信用支持型提前消费和提高社会购买力水平相结合,达到促进消费品需求增长的目的。
第三,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市场是商品生产者交换其产品的场所,是连接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市场的状况如何,对于生产者能否顺利地销售其产品和消费者能否及时购买到所需要的商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市场竞争无序、管理混乱的现象较为突出,这对于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因此,进一步规范我国目前的市场秩序,就成为实现有效扩大消费品需求的重要一环。从我国目前市场的实际看,规范市场秩序,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继续加大反走私的力度。近几个月来, 我国在打击各种走私活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保护国内市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巩固和扩大现有成果,必须继续加大反走私的力度;(2 )做好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开展全面系统、持之以恒的产品质量监督和检查活动,对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产品的制造和贩买者,应提高惩罚力度,否则,会干扰商品市场,影响合格产品的正常销售;(3 )制止一切乱收费、乱罚款。前面谈到,由于各种乱收费、乱罚款的存在,使一些产品特别是一些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成本昂贵,直接阻碍了这些产品的销售。
第四,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目前市场销售疲软的情况下,发展中小企业,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1)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覆盖面广,可以根据各地的市场情况,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850多万家,遍布城乡各个地方,对当地的具体需求比较清楚, 比较容易地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2)中小企业掉头快, 转向灵活,能够较好、及时地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而大企业在这方面则显得较为逊色;(3)中小企业规模小,创办容易, 生产经营见效快,有的在当年就能收回成本。这样,中小企业在有效扩大消费品需求的同时,通过自身的创办,也能拉动着生产投资需求的扩大。
第五,适时调整外贸有关政策,促进消费品出口增长。自80年代特别是1994年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成绩突出,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较快增长。但进入1998年,我国的外贸形势不容乐观,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加强对外贸易的政策扶持力度,适时调整对外贸易策略,以适应严峻的国际市场形势。从目前的情况看,一是要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在出口退税上,只要我们出口退税不超过企业在国内已纳税率的17%,我们的出口商品税率仍在零或零以上,这与国际商品出口通行或允许的零税率是一致的;二是积极调整对外贸易的区域市场与产品结构;三是大力发展和利用中小企业促进出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出口生产企业总数的95%,利用中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能够较好地适应世界市场形势的变化,有效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对于我国在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下,保持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