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水稻论文,定量论文,精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接上期第11页)
氮肥定量
氮的定量包括总N定量和N肥运筹两部分。同时需要考虑高产水稻需肥规律、土壤供氮规律、肥料特性和当季利用效率以及生育期间各种情况变化。在云南常规粳稻获得800千克/亩所需的纯氮在16~18千克,籼型杂交稻在14~16千克。比目前我省普遍使用的总氮肥量低10%~20%。
总氮量确定
生产目标产量土壤中缺多少氮就施用多少。总氮量越多、肥料的利用效率越低,运筹比例不同,肥料的利用效率也不同。考虑到品种、土壤质地、肥料、施肥方法、前后施肥比例、气候、土壤水分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不同,目前,我省的氮肥利用效率在25%~35%间,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肥料后移,可以把肥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到40%以上。在保证当地产量水平不变或略有增加的前提下,采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可节约肥料20%~30%。
氮肥的运筹
目前我省很大部分的基肥和蘖肥站总氮量的80%,有的地方达到100%(一炮轰),穗肥仅占20%,或更少。因而肥料的利用效率较低。通过试验、示范证明后期施用氮肥可以促进穗分化,提高穗粒数。基蘖肥与穗肥的最佳比例为5∶5~6∶4。这一施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氮肥定时
施氮的时期主要遵循确保有效分蘖阶段水稻不缺氮,并保持合理的氮浓度渐降动态,到无效分蘖期降到缺氮水平;穗分化开始氮水平逐渐提高,进入二次枝梗分化以后达到不缺氮水平,且维持到乳熟期,乳熟后合理下降,提高物质运转的原则。
目前,我省水稻生产过程中,氮肥的施用量过多,前期的基肥、分蘖肥过重,穗肥不足。形成了前期疯长,封行过早,生长后劲不足的现象,导致肥料的流失,利用效率不高。
高产精确灌溉技术
在水稻一生中,对水分胁迫最敏感的时期为分蘖盛期和减数分裂期前后。除了分蘖期外,分蘖末期、长穗抽穗期和灌浆期均以土壤潮湿而不干的处理产量最高。因而,高产水稻并非要长时间地进行水层灌溉,全生育期进行干湿交替灌溉,更有利于高产。据调查2008年楚雄市百亩连片节水量达到灌溉水的80%,仅用常规栽培用水总量的50%~60%。
总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适合我省不同生态稻区应用的节本增效的新技术。该技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并是下一环节的基础,不可决然分开;但又是环环相扣的,可以通过对某些环节的调整使整个体系向着预期的目标发展。要让农民在短时间内掌握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比较困难的,必须通过科技人员的培训,并由科技人员进行实地的指导,才能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因而,培训科技人员掌握技术理论,并由科技人员在关键时期指导农户进行操作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真正落实到户的技术关键。
提高移栽质量
浅插(入土2~3厘米)是保证早发的又一决定性条件,即使是壮秧,栽深了同样不能按时分蘖。在人工栽插和机插稻上,深插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应引起重视。造成深插有多种原因。在手工栽插上有出手重的问题。但不论手工还是机插,改进整地技术,使移栽前土壤沉实,浮土层较浅(1寸以内)就为浅插创造了重要的土壤条件,再配合以浅(薄)水,和出手轻、控制深度,就能做到浅插。提高抛栽质量。一是要保证秧苗基部入土(0.5~1厘米),这是提高分蘖成穗率,防止倒伏的重要条件。要求表层土比较浮软。二是要分植定苗,先稀后补,保证分布均匀。合理基本苗确定后,配以合理的行株距规格也是重要的增产措施。在手插稻地区,不少地方仍沿用方形密植规格(6寸×5寸或6寸×6寸),封行过早,不利于建立结构合理的高光效群体。推行浅层耕作,创造田面平整,上虚下实,有利于提高移栽质量和改善水肥管理的土壤生境条件。要改革以往靠释放土地养分供苗期生长的传统深耕晒垄习惯。这一方法,耕整地耗能大,平地难,耗时长,泡垡水用量大,底土不易沉实,容易造成深栽,应予革除。推行浅旋耕(10厘米左右)耕作法,通过板茬上水浅旋耕,不仅可以大量节省泡垡水,而且带水旋耕可以弥合土壤缝隙,有利于保水;浅旋耕可把基肥入土,土肥相融;浅旋耕使土层在原地整细,减少平田难度;旋耕耙平后,沉实1~2天,待田水淀清后,土层可以达到上虚下实的要求,虚土层在1寸以内,机插不陷机,手插容易触及实土,为浅插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条件。因此,浅旋耕耕作是综合效果最好稻田整地方法,应予提倡推广。
联系电话:0871-3126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