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策略
余成龙 李光明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摘 要: 新时代开放发展对国家竞争力、创新发展对国家治理体系、协调发展对社会治理能力、绿色发展对环境治理能力、共享发展对社会公平正义等提出新的需求。本文从创建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构建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强化权力制约,建设法治中国、探索治理评估,构建激励机制方面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现代化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内核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
1.治理释义
在探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概念之前,有必要对治理概念进行分析。治的词源意义有两层含义:第一,治水,以水为基础而进行修理、疏通。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基础是小农经济,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水治,大禹治水使百姓安居。第二,管理、秩序、惩治,治与制不同,不仅通过暴力手段达到统治目的,还通过制定广大人民认可的秩序,宣扬正确的社会风气,利用法治与教化两种手段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理词源意义是治玉,玉石是十分坚硬的,但是坚硬的玉石也有一定的纹路,只有顺着纹路雕琢才能事半功倍。引申出机理、道理、法律法规。何为治理?治理是从法律与正义的角度出发,贯彻公共管理的整个过程,通过采取一定措施使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得以调和,推动管理体系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治理是为了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界之间,团体、区域、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促进多元之间和平发展。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诠释
在对治理的词源意义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深入探究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的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构成一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以实现社会整体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健全的关键措施是改革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个层次体系的科学化。国家治理能力的概念是建立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之上的,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公共事务水平的体现,包含党的执政能力、政府执行能力、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能力及社会整体自治能力。国家治理能力关键在政府执政能力水平持续提高、市场活力得到释放、文化软实力弘扬与创新、社会整体潜力得到激发和整体生态质量良好等,使其充分应对新时代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电力系统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继电保护作为保证电网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件,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电力系统用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准确并快速地动作并驱动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跳闸,从而降低了故障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危害,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面对火电厂人为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事故的发生,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人为因素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的影响。
亚当·斯密 《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西方经济学的开端,其重要理论贡献有调节经济的“两只手”(有形的国家调控,无形的市场调节),只有两只手很好地结合才能推动市场经济良性发展。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物质生活需求极大提升,与此同时,经济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例如行政审批项目繁多、程序烦琐、行政法规不配套、协调成本高及思想局限、利益固化、创新功力不足等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转型。创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坚持发展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同时以供给侧改革委主线,以创兴发展为动力,以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发展为重要战略手段相结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市场活力,带动社会创造力,增强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翻一切固化利益的藩篱,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的关键,制度自信是其根本保障。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必须坚持“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回答了国家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方略,是“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逻辑结合。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化是一个相互伴随的过程,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怎么改,改到哪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会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创造辉煌伟业的基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分析总结,特别是我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基础之上,做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抉择。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维持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为目标,发挥多元主体作用,运用行政、立法和司法手段,协调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而奋斗。据不完全统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公开场合讲话和文章中提及国家治理70余次,表明这一届政府的决心和勇气、主张与定力,同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了明确指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进行继承与创新,标志着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需求
(一)开放发展对国家竞争力的需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远的探索而来的,推进民主政治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保障人民真正当家做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由人民赋予,权力由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受人民监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反对贪污腐败和打黑除恶的系列行动,揭露了权力制约的漏洞,与法制中国建设过程中的空白,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一个重要岗位的党员,其前途命运取决于手中权力的利用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
(二)创新发展对国家治理体系的需求。
创新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方式由规模粗放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集约型增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迫切需要新的跨越,以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与市场活力。“解放思想”破除了社会发展的思想束缚,习近平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弘扬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为破解二元结构困境、寻求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空间注入提供了新的导向,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不断深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发展空间、发展体制,需要不断破除行政障碍、思想障碍。创新发展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之意。
(三)协调发展对社会治理能力的需求。
从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和2015年3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四化同步”到“五化协同”发展,到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号召依靠全体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由此一系列报告、文件显而易见,夺取新时代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重要表现是全面胜利,而不是某些方面片面的胜利。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逐步深刻认识,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以“四个自信”“五位一体”和“五化协同”重要战略为导向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之路。协调发展的提出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解决“三民”问题,即民生(人民的生活问题)、民权(社会的公平问题)和民心(人民的满意度问题)。
(四)绿色发展对环境治理能力的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然而环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由此得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大矛盾是经济快速发展与发展失衡之间的矛盾。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嫡理论”资源环境消耗与社会稳定成反比关系分析二战以前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和当今世界的局部地区格局,可见“嫡理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从OECD国家倡导“绿色增长”到全球多数国家与地区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可,可以看出人类对于自己生存的家园仍然是十分爱护的。
(五)共享发展对社会公平的需求。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公平教育、住房医疗等不平衡问题需要重视。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仍有3000万,全面脱贫处于攻坚阶段,必然需要国家在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与三次分配上同步进行调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关键节点,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愿景更加强烈。
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策略
(一)创建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是一个深受 “和”文化和儒家传统影响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之初就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根本宗旨。党和政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新时代政府改革发展的必然之路。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然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史证明党对一切的领导是国家稳定,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公众服务需求为导向的政策、方针、战略,才能真正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构建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
古筝独奏在历史上有大量的经典曲目还有古筝演奏其他乐器的优秀作品,在现在有两种独奏的演奏方式,一种是象《汉江韵》一样右手弹琴,左手按弦;一种是象《西域随想》一样加入了拍琴弦、筝首还有用类似轮指的方法来抹筝首等等。为我们研究古筝技法提供了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独奏筝乐是古今筝乐表演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
在我国,电网调度系统虽然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但是自动化的电网调度系统也是会出现故障的。故障一旦发生,如果没有应急响应机制的话或者导致电网的大面积瘫痪,或者会造成电网调度的误操作,从而产生安全事故。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
5.加大水产科研投入,特别是对名优品种的选育、繁殖、苗种培育、养殖技术、捕捞和运输技术研究和标准的制定,做好水产技术供给侧改革;2018-2020年建议湖北省水产局每年安排渔业供给侧改革专项资金400万元,重点确定8个湖北省具有优势的名优品种进行攻关协作,创造出小龙虾、河蟹、甲鱼、黄鳝、泥鳅、黄颡鱼、鳜鱼、大白刁等品种的新的产业化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脱贫攻坚、健康中国、社会治理、国家安全七个方面做出具体部署,全面准确贯彻落实这一部署关键点是创新策略。第一,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罗斯福新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案例给予我们启示,公共事业的发展是授人以渔。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社区、乡村绩效考评体系,同时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科学化,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共享发展。第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综合治理,将依法治理与道德约束相结合,运用法治和社会规范协调社会矛盾;加强源头治理,将网络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及时解决人民需求,并加强新闻舆论正面引导社会重大事件。
(四)强化权力制约,建设法治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一元化结构转向多元化,党、政府、市场、公民形成治理协作网络,共同分担整个社会的责任,逐渐形成了新的治理联合体,党政在此过程中对社会权力的分配与合理控制至关重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衍生出一定 “软需求”(民主、法制、公平、正义、文化、安全、生态、获得感);党和国家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等都对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与日俱增。2017年全球进步指数三大类:人类基本需求,幸福基础,个人发展和12项指标:医疗环境、水和卫生、住房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我们更关注每一个区域、阶层甚至家庭的基本需求及幸福感。开放发展让广大人民看到了普惠的民生福祉,同时对国家综合竞争能力和美好明天的向往需求更加迫切。
诺亚方舟是《摩西五经》上的传说,是创世故事之一。如果只把它当作文学文本,当作神话来看,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把它当作纯粹的真实的历史那就漏洞百出了。或者说,我们可以用否证它是历史文本的方法来证明它是文学文本。其实,在《圣经》或《摩西五经》中,它与前面和后面的故事都有联系。故事原文就不引了,这里只引有疑点的语句。疑点有这样几个:
例1~例6“不”修饰谓语,在例7中,“不”位于句末,构成反复问句,此种用法《周》共17见,《齐》中无此用法。
(五)探索治理评估,构建激励机制。
新时代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不同结构群体、利益群体的生产生活方式、固化利益模式被打破,人民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对物质文化、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社会安全、良好生态等的需求日益增长,深化改革不断满足人民需求已经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构建新的治理评估体系,2016年国家治理指数报告从公民参与、党内民主、公共服务、人权与公民权、法治建设、廉政建设等多个方面对构建中国治理评估体系进行探索。可以看出,唯GDP论的时代已经过去,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GDP即使落后一点,人民满意程度增加一分也是胜利。构建新的激励机制,调动大众积极性,推动“百花齐放”,为社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注释:
①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J].北京人大,2017(12):63-64.
②中国共产党党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8.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罗文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7-05-12(002).
[3]“中国治理道路研究”课题组.让治理更有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观察与思考,2017(01):64-71.
[4]郭广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意义与举措[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02):54-58.
[5]杜飞进.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全新维度——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社会科学研究,2014(05):37-53.
标签:国家治理体系论文; 国家治理能力论文; 现代化论文;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