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新疆和田 848000)
【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2015年3月在我科室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2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93.5%(58/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堵管、静脉炎及脱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静脉留置针操作,可有效提高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009-02
静脉留置针是目前临床上静脉输液的重要工具,具有使用安全、有效、方便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1]。但静脉留置针经常发生药液外渗现象,轻者引发局部疼痛肿胀,重者则会导致组织缺血坏死、肢体坏死、关节功能障碍,甚至需要植皮修复[2]。这既增加了患者痛苦和医药费,又延长了住院时间,因此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基于主动关爱患者和提高静脉留置针应用价值的理念,本科室针对留置针输液外渗率高的问题成立专门小组,运用品管圈理论和方法展开改进活动,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在我科室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35例,年龄23~85岁,平均年龄(46.3±9.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0例,高中及以上22例;对照组男26例,女36例,年龄24~82岁,平均年龄(45.8±9.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8例,高中及以上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成立小组 本科室成立同心圈小组,小组成员10名,均为女性,其中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4名。圈名寓意着全体护理人员拥有共同的心愿、意志,齐心协力,真正关爱患者,致力于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小组设护士长为圈长,负责掌握质控计划落实情况;设总责任护士为督导员,督促指导圈内的活动按计划进行;设1名秘书对活动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妥善保存。
1.2.2确定主题 此次品管圈活动主题是“降低留置针输液并发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选题依据是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由于部分患者需禁食,缺乏足够营养,需输注转化糖、脂肪乳等高渗药物,易出现输液并发症[3]。如何降低留置针输液并发症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1.2.3拟定对策 圈组成员结合特性要因图(鱼骨图)从人(护士、患者及家属)、物(设备、物资、信息、材料)、法(方法、操作、管理)、环(环境)、置管部位5个方面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全体圈组成员集中讨论出的对策如下:(1)定期开展小组学习:由于部分新进护士或科室轮转护士理论知识不够丰富,操作欠规范,易出现差错,因此组织科室经验丰富的护士对上述护士进行培训,讲解内容以影响输液质量的因素、静脉炎分级及处理方法、与患者如何沟通为主[4]。(2)定期考核:每月对圈员护理操作进行考核,包括更换贴膜、封管流程等留置针患者日常护理情况、与患者礼貌沟通等。(3)改善服务理念,提升护理质量。坚持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督促护士加强自身责任感,不定期巡查病房,注意观察输液情况及留置针周围皮肤变化情况;刺激性或高渗药物尽量从中心静脉注入,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皮肤坏死、肿胀及静脉炎等输液并发症,一旦出现应立即处理[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比较
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93.5%(58/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堵管、静脉炎及脱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讨论
品管圈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6]。本研究采用品管圈管理护理模式,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与考核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提高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工作热情,增强敬业精神和责任心。通过定期圈内活动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沟通与合作,提高科室的整体素质。结果显示观察组置管成功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5.8%),且堵管、静脉炎及脱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原因为常规护理未对护理人员留置针相关知识进行补充,使多数护士认为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简单,只要会外周静脉穿刺就行,造成留置针操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操作方法、敷贴固定、封管等方面的不规范,健康教育不到位,管理者监管力度不够,给脱管、堵管、静脉炎发生留下安全隐患[7]。品管圈管理护理模式则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和品质管理意识,使护士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找出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进行针对性解决,也为今后的护理科研奠定了基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尤黎明.专科护士在护理专业中的角色和地位[J].中华护理杂志,2010,37(2):85.
[2]邓慧芳,吕小英,李春华.品管圈在降低小儿静脉留置针脱管率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14):89-91.
[3]邢念凤,王晖丽.品管圈在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6):261-262.
[4]贾丹.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9(2):60-61.
[5]江燕. 静脉留置套管针的不同穿刺方法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J].淮海医药,2009,27(4):368-369.
[6]吴小红.以QC文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6):3.
[7]盛霜.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29):6609-6610.
论文作者:刘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品管论文; 护士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静脉炎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