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可能习惯性地想到在教室中摆几盆花草,在墙壁上贴几张手抄报或者学生的书画作品……其实,班级文化建设远不止这么简单,它其中包含着班级管理的大学问,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班级文化的构建来打造和谐积极的班集体,那么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班级目标、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制度和价值取向等等。
要打造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第一步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是班主任要和学生们通过共同的努力打造一个怎样的班集体,接下来,无论是班级管理、班干部选拔任用,还是班级布置、活动安排,都应当服务于这个班级目标。那么如何确立班级目标呢?我们先要了解学校的育人目标和校风,了解自己班级学生的构成及特色。在学校大的育人目标之下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班级氛围和特点的切入口,更加具体地设定班级要达到的目标,构建自己的特色小环境。这样不仅使学校的大环境为我所用,班级文化建设与学校的特色及目标相一致,也使得自己班的学生在符合学校要求的基础上具有班级的特色。例如,我校(兰州市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和而不同,融汇中西”,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华优秀品德、现代意识、国际视野、气质高雅的优秀人才”。而我所带的班级为学校的特色班“德语法语班”,学生语言能力较强,有学习多种文化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希望孩子们能拓宽视野,在德法特色班的平台上学习更广博的知识,展示小语种班级的不同风采。因此,在与孩子们共同商议后,我们的班名定为“翀景班”,“翀”的意思是“向上直飞”,左边一个羽字,意为双语并学,一飞冲天,尽揽盛景。这与学校育人目标中的“国际视野”“现代意识”相吻合。而我们班的班训为“见贤思齐,讲信修睦”,语出《论语》和《礼记》,经典告诉我们,个人修为应心胸宽广,时刻视人之长;班级中要和睦友爱,团结一心。这两句话是我对孩子们的个人品性和班级氛围的美好愿景,而这又来源于学校提倡的“中华优秀品德”。因此,班级目标的确立应以学校的校风校训、目标理念为纲,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订立符合班情、学情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班级目标确立之后,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班级文化。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意安排的。”在温馨美好的环境中,在有益有趣的布置下,孩子们在班级的学习生活将更愉悦,同时,良好环境的布置也可以使得学生形成归属感和凝聚力。当然,与之前说过的一样,班级的布置应与班级目标相匹配,在这个目标之下,确立布置主题、内容及版块。
依据墙面情况,我们将教室布置分为“三大版块”,分别确立三个主题。教室侧墙确立的主题为“异国风情旅”,主体布置为一列行进的列车,上面贴着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外国优美风光、著名人物、特色物产等等,课间在列车前驻足,真的像是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一场异国之旅,丰富知识、开拓眼界。教室后黑板的两侧分别是“成长·蜕变”版块和“真我风采”版块,分别记录孩子们初中三年点滴的美好时光、体悟感受、精彩瞬间和展示孩子们优秀的学习成果和个人作品。三个版块由学生轮流管理,不断更新增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里既是班级文化的展示,又是交流学习的平台。孩子们在收集材料、筛选内容、创意展示的过程中也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加自信阳光。
大板块之下,还有许多小小的细节,如公告栏的布置、书柜的整理、绿植的养护、卫生工具的摆放等,都在细微之处培养着孩子们的习惯。其实,细节是最容易被人忽视,同时也是最能体现品质。多看看、多想想、多教教、多问问。事情做得细致,班级更加出众。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1.班级制度的建立
班级制度指班级中的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层,它包括班级口号、班训、班规,有的还有班服、班歌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规矩如何制定呢?原则就是“生本”,即“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发动学生的力量去团结,开启学生的智慧去解决,利用学生的氛围去管理。”班级建立之初,用一个月的时间去观察了解,学生之间也可以充分地认识交流,之后由大家共同选出信任的班委,班委会与同学们一起商议班级制度,并形成监督机构。出现问题后,班委商议解决结果,再提交班会看是否通过。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争议甚至矛盾,但相信并依靠学生集体的力量和教师智慧的引导,我们会发现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从一开始稚嫩难推行的“班规”到后来大家认同并遵守的《班级公约》,学生的成长和成熟步步看得见。
2.优良班风的打造
如果经常观察,我们会发现优秀集体中的孩子往往因骄傲自豪的情感而愈加表现出色。因此,当孩子不仅仅是为个人在做,而是为集体在做的时候,许多事就变得容易起来。当“热爱班级,以班级为荣”的精神几乎变成一种美好的“信仰”的时候,孩子自然呈现出更完美的姿态。结合班级制度的制约和班级文化的蕴濡,良好的班级风貌就容易呈现。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一,“蹲下来”。也许这个孩子只是你百十来个学生中籍籍无名的一个,但对一个家庭来讲就是全部的希望,对自己而言就是完整的个体,只有把每个孩子都当作情感交流的对象,才有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不论成绩高低、习惯的好坏都要“蹲下来”和他交流,努力地找到闪光的地方、努力的方向,让每一个孩子都真真正正地融入到集体中来,和集体一起进步。“我会把你每一次的失误和错误当作偶然,每一次的优秀和成功当作必然,请你也万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是我最常鼓励他们的话。也正是因为这样,班级中形成了“差生不差,优生更优”的良好氛围;尊重孩子们的想法;“不要‘想当然’”。做什么之前先听听孩子们的话,比如班级规则的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孩子有时思维的闪光极具智慧,学习面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是成长的必修课。第二,“在一起”。“陪伴和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一起布置教室、一起大扫除,一起排练节目……在一起的每一刻都是情感凝筑的砖瓦,都是精神交流的电波。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班级文化的构成部分,更是彼此值得珍藏的人生财富。
4.良好有益的家校合作
家长和教师应该成为教育的伙伴而非敌人,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让孩子在较为一致的教育环境下持续前进。我们开展家长交流会、举办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搭建沟通交流的多媒体平台,即时分享优秀的教育资源、交流学生出现的问题,形成教育合力,为班级文化的全方位建立形成有益的支持。
班级文化建设是多元化的,其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健康有益地成长,其核心只有一个字“爱”,在爱中学习、在爱中生活、在爱中成长,让教育散发爱的光芒,让班级成为爱的港湾。
论文作者:王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班级论文; 孩子们论文; 目标论文; 学生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特色论文; 文化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