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呼兰区妇幼保健院 150500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康复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进行剖宫产的80例产妇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经过干预护理,实验组产妇的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康复护理;讨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22-01
前言:近年来,剖宫产手术的采用率逐年增高。该手术大大提高了难产产妇生产的安全性,有效降低了胎儿出生死亡率及先天性疾病的发生率,且减轻了产妇生产时的痛苦。有调查显示,我国剖宫产手术的利用率达到48.9%。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产妇分娩术式,是指将胎儿及其胎盘通过对产妇行腹部切口术将其全部取出,以实现完全分娩的目的。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上主要针对存在高危妊娠、严重妊娠合并症以及异常分娩的产妇。据临床资料显示,剖宫产术后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如胃肠功能紊乱、乳汁分泌不足、疼痛及感染等,对产妇术后康复及新生儿后期健康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所收治的80例实施剖腹产手术的孕产妇,所有孕产妇均无疾病史、心血管疾病和肝肾等相关并发症。基于孕产妇一般资料的分析,随机将其划分为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分别为40例,其中观察组中孕产妇的年龄为21~35岁,平均27.6±3.6岁,在该组中有25例为初产妇,有15例为经产妇;在对照组中孕产妇年龄为24~37岁,其平均年龄为28.6±3.6岁,在该组中有29例为初产妇,有11例为经产妇。全部孕产妇均通过临床检查与询问,两组病患在年龄与孕期上所存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术后对孕产妇腹部切口的恢复情况、生命体征、出血情况以及子宫的收缩情况等进行观察,严格按照医嘱来用药。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护理干预,其主要如下:首先应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护理者应主动且积极地和孕产妇交流与沟通,使孕产妇对剖腹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继而缓解和消除孕产妇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负担,消除其可能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比如紧张或者焦虑等,使孕产妇心理状态始终保持于一个最佳状态中。在饮食护理上,应嘱咐产妇多食富含高蛋白食物,可结合产妇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且合理地补充相应的维生素以及铁剂,所食用的食物应该多样,不可偏食。在母乳喂养上应该恰当地予以干预,在术后应尽早让产妇与婴儿接触,嘱咐产妇应早期实施哺乳喂养,这样便于婴儿健康成长,同时护理者应教于初为人母的产妇喂养方式。在排尿干预上,应鼓励产妇自己来解决,尽早下床活动;在切口护理上,应做到无菌操作换药,且指导产妇正确咳嗽方式以及翻身方式,此外还要注意产妇切口疼痛性质以及时间等,予以对症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护理疗效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疗效观察指标主要有自主排尿时间、进食时间、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复乳房胀痛、产后抑郁、压疮与血尿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的实验数据中采用的是SPSS17.0软件来实施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产后抑郁发生率、血尿发生率以及乳房胀痛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同时观察组孕产妇在术后泌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自主排尿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剖腹产又称之为剖宫产,随着麻醉学、水电平衡知识、输血以及输液等相关理论知识的逐渐成熟,手术方式以及手术缝合材料不断改进与完善,剖腹产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解决产科合并症或者难产的一种有效方式与手段。但是在剖腹产手术中,易引起大出血或出现麻醉意外,导致血栓的形成或使伤口感染,使产妇康复受到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剖腹产术后护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就护理干预在剖腹产术后产孕妇康复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相对于仅实施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言,基于常规护理再实施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孕产妇康复情况更为显著,产妇压疮发生率、产后抑郁发生率、血尿发生率以及乳房胀痛发生率均得到了有效地降低,同时产妇术后泌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自主排尿时间以及进食时间也得到了相应的缩短,两组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在护理期间,及时做好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支持,说明泌乳与心理应激的关系,使她们认识到母乳喂养是母亲的天职和义务,也是孩子应有的权利,母乳是其他任何乳品所不能替代的,帮助她们尽快进入母亲角色。同时加强用药的宣教,向产妇说明药物通过乳母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以及肝脏解毒,且医师会严格掌握好用药种类及剂量,及时消除产妇的疑虑,并取得家属的理解、配合。剖宫产术后乳房胀痛的原因,通过采取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提高剖宫产术后纯母乳率,从而避免乳房胀痛,杜绝急性乳腺炎,乳房脓肿的发生。在实施护理干预时,首先应为产妇提供一个良好且舒适的环境,主动和产妇沟通和交流,及时消除其不良心理或者情绪,其次还要做好母乳喂养、饮食以及排尿方面的护理干预工作,提高产妇自信心,继而进一步加速产妇术后的康复。本研究结合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发现护理干预在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拔除尿管后排尿、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并对产妇腹胀、便秘、尿潴留、乳汁不足及术后感染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可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后应用护理干预产妇康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有以下理由:应用护理干预使产妇正确认识生产,有助于改善产妇心理状况,缓解产妇不良情绪。应用护理干预可对产妇的体位、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切口情况、饮食及哺乳等方面做出明确的指导,有助于产妇术后身体的及时恢复。应用护理干预可加强产妇术后综合情况的全面了解,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缓解产妇产后疼痛、减少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对研究组剖宫产产妇护理干预的应用,从切口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导管护理及促乳护理五个术后护理干预发现,研究组产妇在术后康复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作用。综上所述,应用护理干预对改善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晓花;郑珠妹;促进腹部手术后肠蠕动的治疗与护理进展[J];福建医药杂志;2006年01期
[2] 王继娟;江巍;阮新民;林宇;胡佳心;林冬群;陈晓伟;心胸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106例分析[J];辽宁中医学院
[3]蒋芝英.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5年29期
论文作者:夏宏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产妇论文; 术后论文; 发生率论文; 时间论文; 孕产妇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