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金阳县天台小学 杨白英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及呈现形式都有鲜明的特点。教材的编排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而且还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低年级教材内容都是由生活中的情境图引入,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让学生感兴趣的、包含了诸多数学信息的事物作为学习材料,以形式多样的具有趣味性的一些数学游戏、数学调查、实践活动等呈现。另外,教材还安排了大量的“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实践、反思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些丰富多彩充满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材内容,为教师培养低段学生甄别及选择数学信息能力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石。
但低段的儿童,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年龄小,好奇心重,知觉事物时往往只限于对事物外表的认知直呼出其名称,不能深入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在思维过程中往往不做任何逻辑推理而是利用想象和类比直接从前提跳到结论,主观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多种形式(如表格、对话、文字)提供的信息、呈现的问题,需要学生去观察发现,对信息进行甄别、选择、判断、补充重新组织。因此,从低年级培养学生观察、甄别、选择数学信息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发现数学信息是解决数学问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低段学生甄别选择数学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自己心中的低段学生甄别及选择数学信息能力的培养方法如下:
一、在一年级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因为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学校,是进行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这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如果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就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学生只会做题,而不会用语言来表达的现象。基于这种现象,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即在课堂中充分运用教材,以生活情景为背景,从日常生活的语言出发去感受“数学语言”。在教学中运用教具,学具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感受数学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紧凑型,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学习。具体做法是创设倾听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
二、从低段开始重视数学阅读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是一种语言,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
三、从低段开始渗透常用的数学思想
小学生常用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极限思想等,低段主要的数学思想是:
符号思想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用符号来体现的数学语言是世界性语言,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综合反映。
2. 对应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对应思想,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比多多少,比少多少,就要用到一一对应,即对应思想。
四、从低段开始教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
新课标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因此从低段开始抓好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读、听、讲、写、用”的学习。
1.学会读:阅读数学课本平时应做到:一粗读,二细读,三研读。先求读懂,再求读透。从读标题,读例题,读插图,读算式,读结语开始培养和训练。
2.学会听: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而严密的学科, 所以,数学中的听相当重要。特别是对学生要低段开始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听可分为听老师上课,听同学发言。
3.学会讲:新课标提出了综合课程的概念,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所以对于低段学生要初步培养他们能根据某一问题,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再引导他们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用语,完整地回答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步会讲体会,讲思路。
4.学会“写”:低段学生要从他们书面作业中的字迹工整和格式规范开始,其次是都会他们写最简短的数学日记,如一小段话。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5.学会“用”: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以实际生活中情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论文作者:杨白英
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教育》2016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能力论文; 思想论文; 符号论文; 信息论文; 《高等教育》2016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