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 要】目的:分析缬沙坦分散片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22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采用常规治疗的11例患者为参照组,采用缬沙坦分散片联合螺内酯治疗的11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和总结。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9%)同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4.5%)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呈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较比参照组更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呈P<0.05。结论: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缬沙坦分散片联合螺内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心功能和症状均可以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关键词】缬沙坦分散片;螺内酯;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安全性
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临床既往的治疗以常规治疗为主,但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鉴于此,此研究分析缬沙坦分散片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22例进行探究,详情治疗过程和结果由下文所示。
1 对象与方法
1.1 基础信息
本次研究入选的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22例,其入院时间为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其后依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均分两组,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11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6例,女性患者有5例,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58.79±6.35)岁。依据心功能分级可知,Ⅱ级患者有5例,Ⅲ级患者有3例,Ⅳ级患者有3例。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7例,女性患者有4例,最大年龄为78岁,最小年龄为40岁,年龄跨度经计算后为(57.99±6.41)岁。依据心功能分级可知,Ⅱ级患者有4例,Ⅲ级患者有5例,Ⅳ级患者有2例。统计工具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检验,组间检验结果呈P>0.05,未形成统计学意义,但是存在组间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2]
入选: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近期未接受相关药物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实验调查。
排除:将伴有血液疾病和呼吸道急性炎症的患者排除,将存在自身免疫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排除,将对此次研究药物过敏患者排除。
1.3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主要使用的药物为:利尿剂、钙离子抑制剂和洋地黄,同时还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缬沙坦分散片联合螺内酯治疗,缬沙坦分散片的使用剂量为80mg,螺内酯的使用剂量为20mg,一天2次,两组患者共进行15周的治疗。
1.4效果评价依据[3]
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显著,恢复至2级及以上,表示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心功能有所好转,恢复至1级,表示治疗效果显效;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治疗标准,表示治疗效果无效。
1.5 指标判定
对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比对,主要包括: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和CI(心脏指数)等。
1.6 数据检验及分析
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选择(SPSS19.0)进行检验和分析,心功能指标以均数(±)表示,组间行T值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以(%)表示,组间行卡方检验,组间检验结果形成统计学意义则表示P<0.05。
2 实验结果
2.1 联合治疗和常规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研究组患者采用缬沙坦分散片联合螺内酯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研究组改善较比参照组更优,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呈P<0.05,详情数据结果由表1可知。
3 讨论
糖尿病的类型分为两种,一种为糖尿病心肌病,另一种为糖尿病心脏。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在一定程度上会致使心脏出现器质性病变[4]。若不能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病情会出现恶化,诱发心力衰竭,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使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
现阶段,临床对于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为:将心脏排血量进行提高,同时将心脏功能进行增强。因此,临床常选择抑制过度激活神经内分泌药物,这样可以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以改善。缬沙坦的选择性较高,竞争后可以结合ATI受体,对AngⅡ产生的生物学效应进行阻断,同时对肾血管收缩进行抑制,这样一来不仅使肾小球内高压症状予以降低,同时使肾脏局部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管内皮功能得以改善,从而使肾小球血管基底膜通透性得以降低。使用高剂量缬沙坦可以对肾脏局部RAS活化引发的炎症进行阻断,对系膜细胞增值速度进行抑制,使尿蛋白排出量有效降低,从而有效保护患者的肾脏功能。螺内酯属于利尿类甾体化合物,该药物不仅可以使醛固酮效应显著降低,同时可以对醛固酮水平进行抑制。与缬沙坦联合使用后可以起到协同的作用,从而对病情的发展进行抑制。此次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分别实施联合治疗、常规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前者90.9%明显高于后者的54.5%,组间数据检验后呈P<0.05。另外,比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研究组较为显著,组间数据检验后呈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吉岩忠的报道存在一致性[5]。
综上可知,糖尿病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缬沙坦分散片联合螺内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心功能和症状均可以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参考文献:
[1]柯箫韵,喻格书,袁慧中等.螺内酯联合缬沙坦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3,42(11):1252-1253.
[2]吴斌,应静.螺内酯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12):89-91.
[3]孟丽霞,董惠芬.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重度 COPD 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效果比较[J].疑难病杂志,2014(1):18-21.
[4]王晓,牛燕卿,武卫红等.缬沙坦、美托洛尔和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13-1514.
[5]吉岩忠,张意琪.螺内酯、缬沙坦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31):52-53.
论文作者:王加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患者论文; 内酯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功能论文; 心脏病论文; 糖尿病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