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园林设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自然环境呈现出了不断恶化的趋势,如何充分发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积极作用,提高城市自身的调节能力,适应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引言
我国从2015年提出“海绵城市”的理论,并评选出16个城市区域作为试点,以此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来更好地改变生态环境,让海绵城市更好地融入到风景园林的规划中去。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不仅在抗拒自然灾害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而且还能把水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降低城市出现水涝的现象。所以,海绵城市和风景园林进行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既稳定了生态环境的发展,又降低了城市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1海绵城市理论的内涵和主要优势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全新概念,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面对来自自然界的灾害或者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城市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具有较强的“弹性”,就像海绵一样。因此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海绵城市就是指具有海绵一样特征的城市,当然这种弹性主要是指城市在抵御环境风险方面表现出的弹性,而不是像海绵一样的物理弹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城市如果具有较强的雨水循环系统,那么在发展过程中就会拥有充分的水资源。因此海绵城市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海绵城市理论属于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论,目前还没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因此为了观察海绵城市的实际效果,我国在武汉以及重庆等城市开展海绵城市的试点工作,希望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和消化能力。
2海绵城市与风景园林规划之间的关系
随着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全面加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推动城市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风景园林规划也能为当前城市生活发展提供相应活动场所,景观中各类植物能够降低空气中的粉尘与噪声污染等,为城市上空提供充足氧气,有助于人类社会构建适宜居住的城市生活环境。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是突出景观规划合理性,在全面规划基础上突出城市生态环境的优越性,能够保持城市水土、提升空气质量。通过分级园林规划,能够对环境影响要素进行分析,排除外部干扰,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社会发展新时期风景园林不能采取传统化的建设方式,需要对各类植物有针对性地采取养护管理措施。对自然生态学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明确认识到风景园林生态学对风景园林发展的影响。此外,需要对各类植物、人与生态群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强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提升生态建设效益。
3海绵城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3.1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美国专家在1990年提出的理论,是海绵城市组成的重要部分。雨水花园单个面积很小,作用有限,但是加以组合利用就能发挥出极大的效用。雨水花园是指在人工或者自然形成的绿地或者凹地上面,把屋顶和地面上积存的雨水收集起来,再利用植物的吸收和沙土的渗透去进行净化,最后再渗透到土壤里,也能作为城市景观备用水。大大小小的雨水花园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最终形成海绵城市。
3.2渗水透水规划
园林景观的美丽景致得益于充分的水分与营养供给,针对我国日益缺水的现状,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进行园林景观灌溉已逐渐成为一个大趋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城市道路硬化面积普遍较大,只有在路面铺设渗水透水装置才能使雨水渗入土壤,成为植被的水分来源。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即是这一规划的典型代表。通过地面铺设的导水管道与绿色屋顶的协助,降落的雨水可被直接收集进入地下的过滤系统,经过彻底净化,将雨水中妨碍植物生长的有害物质去除,再通过循环系统的输送,将净化水送入土壤或者留待灌溉之用。用于储存灌溉水的生态滞留塘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塘里的水分经过快速蒸发,可促使降雨频率提升,为雨水收集再利用的系统提供坚实基础,在保证园林景致充满生机的情况下也实现了节水护水功效。奥林匹克公园通过铺设60km长的滤水管网,年储水量达到130万m3,这其中来自雨水二次利用的水量有将近一半。
3.3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道路规划设
计中的应用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想使海绵城市理论得到较好的应用,就要始终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根据城市本身的实际情况和地理环境特征,进行科学的风景园林规划,紧紧围绕生态平衡这一主线。在此过程中,可以首先考虑道路的设计规划形式,尽量减少城市道路的总面积,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环状路网的形式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减少直线型道路的设计,而更多的采用折线或者曲线型的道路,同时在绿化带的设计规划方面,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总体排水需要,避免排水系统不畅而带来的诸多问题。
3.4在绿地项目中的应用
绿地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属于重点环节,相关部门需要做好规划控制工作。将海绵城市建设理论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中要对园林绿地生长效果与水资源应用状态进行分析。在大范围风景园林建设工作中能够确保水体得到有效净化。在项目建设中要通过各类植物群体以及湿地水域进行展示,根据风景园林整体设计情况在相应位置布设水注区域隔离区、覆盖层等。在风景园林规划中需要对园地实际长势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树木基本生长条件,使得植物群落合理搭配,能够起到涵养水源作用。此外,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需要对排水官网与排水口进行合理设计,将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确保风景园林管网流水畅通。最后结合生态海岸以及人工湿地设计优势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进行全面优化。
3.5科学设计管理
为了能够将城市风景园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对其中的园林设计过程进行科学管理,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整体效益。总的来说,风景园林相关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城市中的人文状况,建设区域附近的环境状况、地质地貌等条件进行设计,遵循就地取材等建设原则,促进设计成本的有效降低,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该和设计人员一同协调风景园林后续运行中的经营管理、维护等问题。城市中的风景园林大都具备观赏性和生态性等特点,但是因为后期的忽视,从而降低了园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此应该对园林设计进行科学管理,如此才能为建设高质量的风景园林提供可靠保障。
结束语
海绵城市理论使风景园林规划更富有科学性,力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当前恶化的生态环境有很大指导意义。风景园林规划涉及到环境与景观营造,需要设计者对这项工作有很深理解才可避免弄巧成拙,因此,不断拓展知识面,加强实践与交流论证是工作当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相云.试论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18(16):85.
[2]姜言龙.再议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有效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8(17):182.
[3]汪晓春.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J].现代园艺,2018(14):132.
[4]徐会彬.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12):129-130.
[5]王影.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J].中国标准化,2018(12):79-80.
论文作者:李巧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风景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理论论文; 园林规划论文; 雨水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