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镜子中的社会主义_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历史”镜子中的社会主义_世界历史论文

“世界历史”视镜中的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历史论文,视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04)01-0017-04

新世纪滚滚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使人们进一步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 ”思想的伟大意义和深刻洞察力。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把社 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放到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中进行考察,对我们摆脱历史发展中表面现 象的遮蔽,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世界历史”与社会主义的理论创建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世界历史”不是一般的历史编纂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而 是指由世界各国的互相交流融合而形成的世界历史发展整体。按照这种涵义,世界历史 就不是各民族历史的简单相加,而是由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值”。在 世界历史背景下,每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必然要受到其他民族的历史发展以及由各民族历 史发展的交互作用所构成的“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牵引和制约。

自有人类以来,各氏族、部落和民族就一直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在相当长的 时期内,她们之间几乎只有自然环境上的互相关联而没有社会生活上的互相影响。随着 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各氏族、部落、民族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但在漫长的岁月中, 这种交往从广度上说并没有达到全球的范围,从深度上说也没有对本民族的发展造成重 大影响。只是到了资本主义时期,地理大发现和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扩 展到了全球的范围,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获得了重大的意义。这时 ,历史才开始由氏族、部落和民族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因此,“世界史不是过去一 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1]

针对黑格尔等人把世界历史的基础和动力看成“宇宙精神”、“世界理性”等唯心主 义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确 定的事实。世界历史的形成基础是生产力和分工、交往的发展这样一些客观的现实的因 素。由于生产力的扩大,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活动的范围和影响也越来越 大,使各民族之间的分工得以充分地发展起来,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这样, 各民族之间的原始的闭关自守状态便为世界历史所代替。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为他们考察人类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从而发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发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发现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 根本动力,发现了社会经济关系是政治的和思想的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 础,发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并揭示 了人类必将最终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显然,如果没有世界历史的思想作为马克思 、恩格斯的方法论原则,他们的思维和眼界就不可能摆脱民族和国家的狭隘束缚,就不 可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不仅为他们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原 则,而且还为他们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世界历史的形成是一个由 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所推动的过程,而促进这一过程的就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的活 动从整个社会来看,有自发和自觉之分。在很多情况下,人的活动往往互相冲突,最后 出现的是谁都没有预料的结果。世界历史最初就是作为人的自发活动的产物而形成的, 而这种世界历史一旦形成,又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与人相对立。正因为如此,黑格尔等 人才把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神秘化为“宇宙精神的圈套”、“理性的狡计”等等。而 马克思、恩格斯则认为,这实际上是社会客观规律在通过人的自发活动为自己开辟道路 。当人类改变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情况,并利用认识了的 社会规律来自觉地推进世界历史的发展时,这种与人相对立的异己力量就会为人所支配 。“单独的个人随着他们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愈来愈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 ……,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这种情况在过去的历 史中也绝对是经验的事实。但是,另一种情况也具有同样的经验根据,这就是:这种对 德国理论家们说来是如此神秘的力量,随着现存社会制度被共产主义革命所推翻……, 以及随着私有制遭到与这一革命具有同等意义的消灭,也将被消灭。”[2](P42)可以看 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从现实性上把资本主义产生以后所形成的由各民族的互相交往 所联结而成的统一整体称为世界历史,而且还从理想性上把世界历史规定为这种统一整 体由人们所自觉控制的状态。只有人的活动由自发转变成自觉,人类的历史发展由异化 状态转变成可支配状态,历史才能在完全的意义上转变为世界历史,这一转变实际上也 就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这样,世界历史思想就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 直接的理论依据。

二、“世界历史”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世界历史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也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现实。有人根据 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国家产生的这一事实,否认社会主义理 论的普遍性和现实性。为此也需要把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放置到世界历史的视野中进行 考察。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本身就是由世界历史决定 的。

首先,世界历史使相对落后的国家具备了建立社会主义的必要物质前提。相对落后只 是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的。事实上,这些国家当时都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化 大生产。而这些国家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是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相联系的。马克思和 恩格斯说过:资产阶级“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 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 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P255)俄国、中国等国家最初就是在这样的 历史条件下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开始出现社会化大生产、并因而具备建立社会主 义的必要物质前提的。

其次,世界历史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出现了更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在历史转变 为世界历史以后,落后国家集中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发 展,不等价国际贸易,向落后国家转嫁危机,使比较落后的国家成为其附属国、甚至沦 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这些国家的人民群众不仅受前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奴役,而且受 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奴役;不仅受本国资本的剥削和奴役,而且受外国资本的剥削和奴 役。这些国家不仅存在着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且出现了帝国主义与本国人民 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从而往往成为帝国主义时代 各种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地方,成为当时世界各种矛盾的聚焦点。正是在世界历史影响 下所形成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构成了落后国家发生革命的内在要求和客观依据。

再次,世界历史使落后国家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在世界历史的影响下,落后国家 资本主义的发展造就了一支无产阶级队伍。他们受到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更 原始更残酷也更严重的压迫和剥削,具有更强的革命性。这些国家保留着沉重的封建主 义根基,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剥削的广大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能够成 为无产阶级的强大而可靠的同盟军。不发达国家存在着沉重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因此民 族资产阶级的大部分和其他民主力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加革命。更重要的是,在世 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能够接受发达国家的先进革命理论,吸取发达 国家工人运动的经验特别是它们的建党经验,这使他们能够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下,依靠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此外,世界历史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具备了革命胜利的客观形势和时机。世界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极大提高,科学 技术的巨大发展,使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较晚的国家有可能利用科技成果和先进设备,充 分吸收外国资本,在较短的时间内跳跃式地赶上或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必然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军事实力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发生变化,致 使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同原来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附属国的分割出现严重的不 平衡,结果引发帝国主义国家的世界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出现 了统治阶级下能照旧统治下去、被压迫阶级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的革命形势。同时,战争 使帝国主义各国彼此削弱,造成了帝国主义统治链条的薄弱环节,使无产阶级得以利用 有利的革命形势,突破帝国主义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世界历史”与社会主义的当代命运

在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发生社会 主义革命,而且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国家,很大一部分已经改变了社会主义的性质。面对这种现象,也需要从世界历史的角 度进行考察。

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世界市场的形成开始的。资本主义“首次开创 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 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2](P67)资产阶级一方面 推动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调整自身以适应这种日益深入的世 界历史。这些调整都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所能够容纳的范围内逐步实现了生产资料使用 、管理和运行的社会化,从而使之与社会化、全球化的生产力相适应。正因为如此,所 以资本主义制度不但没有立即走向灭亡,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资本主义在自身框架内所进行的局部调整是有极限的。把它放到世界历史的背 景中去进行考察,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调整的余地正越来越小。因为在生产的社会化已 经达到全球化程度的情况下,生产资料也已经实现了使用、管理和运行的全球性社会化 ,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却使生产资料使用、管理和运行的全球性社会化造成了一系列 严重的后果: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贫富悬殊等等,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进 一步调整生产关系,而要再进一步调整的话,就必然要实现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这 就必然要突破资本主义的框架而转变为社会主义,因此资本主义本身的发展必然是有限 度的,它在推进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也在推进着自身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进程。

囿于传统的思维视野,人们观察社会现象还是习惯于从单个国家的范围内来考察,这 就容易使人们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已经消除了,而社会主义却矛盾 重重。然而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妙。

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虽然相对缓和,但那是因为当 代资本主义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然而这种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受到社会 主义的挑战和工人阶级持续斗争的情况下不得不作出的让步;同时这也是对社会主义制 度的某些因素的“吸取”。而这种“挑战”和“吸取”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条件下、在资 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互相竞争和交流、互相对立和对话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和 发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除了剥削本国的无产阶级外,还剥削落后国家的无 产阶级,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活力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从世 界历史的眼光来看,真正构成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两极的,并不是发达国家中的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而是以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为一方,以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 为另一方。这两极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仅是十分惊人的,而且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此外,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各种危机在本国范围内表现并不明显,但从全球的 范围来看,生态危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各种社会危机等,仍然触目惊心。这些危 机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世界性危机,只不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这些危机转移到了其 他国家。然而,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日益崛起,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和危机向外转 移的过程将无以为继,被转移出去的矛盾和危机必然会“反弹”回来。这种矛盾和危机 由一国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固然给了资本主义国家以极大的回旋余地,但当这些矛盾 和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激化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即将要向 社会主义转化。

回眸20世纪,人们发现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从心头抹去,军备竞赛的阴影还在脑际萦 绕,经济危机的惨剧仍然历历在目,环境危机的警钟又在耳边长鸣。这些全球性危机的 加剧,正预示着世界历史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在全球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四、“世界历史”与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

世界历史本身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特殊规定 ,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世界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初期,人们只能在狭隘的氏族范围内活动 。后来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历史就由氏族的历史转变为部落、部落联盟的 历史,然后再转变为民族国家的历史。第二阶段是准世界历史时期。资本主义首次开创 了世界历史。但是,生产的全球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导 致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战争和恐怖活动、以及全球性的两极分化和生态危机等等。在 这一时期,各民族的生产和各种活动虽然已经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但人们还不能自觉地 支配和控制这个整体,因此这时还不是真正的世界历史时期。第三阶段是真正的世界历 史时期。资本主义时期生产的全球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了 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和社会主义国家。但社会主义必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和资本主义共 存。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只能限制在一个国家的范围之内 ,但生产力的发展却总要使生产不断越出国界的限制而使整个世界的生产趋于一体。这 一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必然向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共产主义转变。到那时,“各个个 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形式,由于共产 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那些异己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这些力量本来是由人们的相互 作用所产生的,但是对他们说来却一直是一种异己的、统治着他们的力量。”[2](P42)

当前我们处于上述历史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世界历史就其目前的性质而言,是资本主 义占主导的世界历史。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可能性已经存在于世界历史本身的 未来趋势之中。一方面,由于世界历史所带来的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生产力的极大提 高,使过大的贫富差距反过来导致了有效需求的不足,从而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种既不利于经济发展又不符合社会正义的制度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即必然要求通过 限制贫富差距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正义。而这种限制的最终结果必将是资本主义制度 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另一方面,世界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必将造成这样一种矛盾,即 经济活动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全球化和各民族国家无力对这种全球性的活 动进行有效调节之间的矛盾。这将最终导致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行为的协调真正成为可 能和必需,而这种全球范围的有效调节必将超出资本主义的局限性而导向社会主义。正 如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所指出的:“技术的进步,进而计算机的合理使用所带来的集中 控制,再不能适应这个支离破碎的、充满私利和剥削的社会结构了。”“我所预期的技 术进步,将必然意味着会带来一种根本性质的经济变化。这个科学和计算机的时代,必 然是一个社会主义时代。”[3]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以阶级剥削和民族剥削为前提的全球性资本主义向以 全人类和谐相处、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为特征的全球性社会主义转化就会成为必然。只 要我们跳出从单独一个或几个国家的范围来看待社会主义的狭隘眼界,我们就可以觉察 到:目前资本主义的暂时稳定和社会主义的暂时困难,只不过源于人们的活动从一国或 数国范围扩大到了全球范围后所带来的矛盾和危机的暂时缓解。但这种矛盾和危机必将 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和更加深入的程度上重新激化,从而使人类社会由全球性的资本主 义进入全球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正如马克思所说:“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 义上才能存在,就象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 能一样。”[2](P41)

当然,要实现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向全球性的社会主义的转变并最终转变为共产主义, 将是一个长期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世界历史深化为资本主义缓解其自身矛盾 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空间。虽然这个空间已大大缩小,但毕竟尚未完全消除。我们应 该通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来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逐步发展和 真正的世界历史时代的最终来临。

收稿日期:2003-04-15

标签:;  ;  ;  ;  ;  ;  ;  ;  ;  ;  

“世界历史”镜子中的社会主义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