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会
摘要: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深入,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地理教师。而高中地理新课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这就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要求教师从角色定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做相应的调整,大胆创新,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教学服务,把传统较为死板的课堂转化成新时代下的生动课堂。在课堂上,笔者主要把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生活的点滴与生活的现实,课室的现有条件更重要的是运用我校的特色教学模式——教学稿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起来也越快,越轻松。
关键词:新课改:讲学稿:地理教学:教学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就是要进行有效教学,就是强调和特指的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在笔者和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中就体现为运用讲学稿在有限的、单位的教学时间内,在课堂的空间范围内,通过师生互动,最终体现为学生学习的成果。
一、把现代信息技术带进课堂,勇于创新
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撑之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利用主要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辅助地理学科教学。而我校的模式为以讲学稿为依托,在多媒体辅助下的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化地理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更快更直观的学习地理知识。
在笔者的教学中也深有感触,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必修一》的重点和难点是地球运动,笔者记得当时几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讲这个问题。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当考试考到这些知识时,他们还是一知半解,在答题的时候,他们不会看那些图,也无法理解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那时我有种深深的失败感,因为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讲这一节的内容,却没有一点成效。后来我在网上寻找到了一个有关地球运动的Flash动画。在上课时,笔者首先打开了这个动画,同学一看到这个动画立马就来兴趣了,笔者一边播放动画,一边讲解。一节课下来,笔者发现了两个意外:一是跟笔者一年前在课室上课时轻松了很多,课堂气氛非常好;二是课后学生反映说因为看了那个Flash动画,地球运动这一节好学多了,而且空间想象能力也提高了。这一节课后,笔者深深体会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有多重要,而且效果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二、把生活带进课堂,丰富课堂
“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做一个学生喜爱的教师,让学生喜爱学地理。”一直是笔者从事地理教学以来所追求的目标,然而笔者也知道让学生喜欢地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要善于汲取生活中的养分,把生活中的知识提炼为地理知识,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让学生知道,生活处处是地理,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笔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现象,都与地理有关,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月相的变化等,但学生却有可能“熟视无睹”,因太过熟悉了,反而没有更好地思考它们与地理的联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生活处处是地理”,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地理是非常有用的。
在地理课堂中,在上世界六大板块的课时,笔者先给他们读了一则过时的新闻: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约2万人失踪。桥梁建筑被毁,供电供水中断,500多万人无家可归,生活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读完这则新闻后,笔者让学生先为遇难的同胞默哀一分钟。然后就让他们看书,查资料,找出地震发生的原因。十分钟之后,同学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是因为我国处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还有的同学说,以前在网上看到过报道——汶川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然后让他们课后分组讨论,1.造成了哪些损失?原因有哪些?2.我们能够做点什么?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板块的知识,也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渗透一点德育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给教学内容的分析、组织以及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必将对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将继续积极研究探索实现的途径,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有生活”。
三、用歌曲导入新课,激活课堂
在课堂上,笔者发现偶尔引用一两句歌词,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实现了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活了课堂教学。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一上课我就为学生唱了两句当年歌颂毛泽东的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同学们一听就来兴趣了。这时我就引入我们要讲的课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在复习中国地理时,在讲黄河中下游某城市的工业布局是否合理时,笔者及时引入了《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趁着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提问:黄土高原上是否有东南风?西北风?分别盛行在哪个季节?所以,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应设置在城市的哪个方位比较合理(分布在季风对吹方向的垂直郊外)?
四、以讲学稿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明朗
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事例、教具并不只在教参里、网络上,而教师就要把这些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更加明朗、清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而笔者采用我校的讲学稿的教学模式,把地理知识分层次、梯级的制作成讲学稿,从而使教学更加明朗化。
每一节新课,笔者都会一讲学稿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讲气压带和风带这节课时。我的讲学稿设计了如下的环节:1.给学生留出课前预习的内容。2.给学生提出这节课的重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让学生引起注意。3.给学生一些教师在课上如何突破重难点的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尝试绘制三圈环流模式图。4.学生巩固模块:对自己绘制的三圈环流进行修改和完善。5.课堂练习。6课后作业:气压带和风带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在教学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讲学稿的制作和运用是我校的教学模式,也是笔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目标,希望以后会使讲学稿越来越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更是笔者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探索的,未来的路会更加漫长,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的同时更要“自知”,希望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创造自己事业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张 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蒋敦杰,杨四耕.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内蒙古牙克石第五中学
邮政编码:022150
论文作者:汪春会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25
标签:笔者论文; 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的是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