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足在临床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下肢畸形疾病,通常采取手术治疗[1],illizalv支架手术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3],尤其伴随微创技术发展进步,使得illizalv技术应用价值更为显著[3]。马蹄足畸形发生后,患者往往会合并出现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对于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在采取illizalv支架手术治疗过程中,通过合理护理干预,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缓解疼痛,促进患者康复[4]。本文选取23例illizalv支架治疗马蹄足患者,探讨其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如下所示。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23例马蹄足患者,年龄1岁-39岁,均值(20.56±1.28)岁。9例先天性马蹄足翻修患者,14例创伤性马蹄足患者,合并内翻、内收、高弓患者9例。1.2方法患者均采取illizalv支架治疗,在小腿上套入2个illizalv外固定架圆环平行套,通过4根连接杆连接2个圆环,一个圆环处在胫骨近端,另一个处在长胫骨远端。在胫骨上应用2根2.0mm克氏针对其予以固定,使得小腿处在圆环中央。1个椭圆形圆环套入足部,通过2根克氏针交叉穿过根骨,予以固定。将1根克氏针穿过趾骨,固定于椭圆形圆环前半段,然后采取2根连接杆于椭圆形圆环前后与胫骨远端圆环相连。患者均实施合理护理干预,包括:①术前护理:因足踝部畸形,导致患者步态异常,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受到一定挫折,导致患者存在着自卑情绪,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其不良情绪,保持稳定情绪配合手术治疗。对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手术治疗相关知识及效果等,提高患者认知,并使之配合治疗及临床护理。术前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深呼吸、正确咳嗽咳痰等。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因术后需患者通过拐杖进行负重行走练习,所以应术前学会,以便术后患者能够及早下床锻炼。②术后护理:严密监测患肢皮肤温度、颜色变化,检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了解患者感觉。若皮肤颜色、温度出现异常,脉搏变弱,需立即通知医生。在术后2-3d,患者应学会如何自己护理针道,预防感染。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背伸的锻炼。教会患者正确调节前后连接螺杆长度,当螺母旋转1圈时,意味着移动1mm。在第1周应每天调整2-4圈,4次/d;在1周后旋转1圈/d,4次/d。禁止患者随意调整旋转圈数,预防韧带拉伤。指导患者定期复查。③并发症护理,在实施外固定架治疗时,容易出现钢针松动、针道感染情况。在患者带外固定架负重行走时,容易出现钢针松动情况,可加压延长杆,对圆环、克氏针位置进行合理调整,可使之保持稳定。针道感染比较少见,如发生严重感染,需及时将感染处的克氏针予以拆除。在未发生特殊情况下,可在2个月后将外架拆除。若患者踝关节已无主动背伸功能,在将外架拆除后,缓慢提高负重,在不负重情况下,可采用支具,使得踝关节处于中立位,持续2个月。拆除外架后必须采取支具,并确保支具时间足够长,预防马蹄足复发。④疼痛护理:治疗后患者伤口疼痛比较常见,而且矫正中容易导致疼痛发生,且会持续较长时间,有可能导致患者心理情绪受到不良影响,由此导致其对于外固定器适应性明显降低,因此需通过讲解,使得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提高其治疗信心,使之鼓足勇气进行配合,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⑤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肌肉挛缩、关节僵硬。外固定架治疗时间较长,若未合理功能锻炼,极有可能导致肌肉挛缩、关节僵硬,因此术后第2d开始,协助患者完成下肢肌肉静力性舒缩、关节被动运动,整个动作保持轻柔,确保患者耐受。3-5d后指导患者主动运动,并循序渐进地延长锻炼时间,增加练习频率。⑥出院前指导:应教会患者及家属关于外固定架的护理干预,使得患者在出院归家后也得到正确护理,确保针道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合理进行肌肉、关节训练。通过建立qq、微信、公众号等联系方式,及时解答患者疑问,预防护理错误的发生,使得患者得到更为有效的康复护理。1.3观察指标在1年随访后,观察患者马蹄足恢复情况,采取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包括形态学(12分),功能状况(36分),影像学表现(12分),正常:0分,优:0~5分,良:6-l5分,可:16-30分,差:>30分。1.4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通过SPSS21.0予以录入处理,通过x2将计数资料予以对比验证,通过t将计量资料予以对比验证,当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在选取的23例患者中,均illizalv支架治疗成功,并对患者实施1年随访,结果显示,ICFSG评分优为15例,良为7例,可为1例,优良率为95.65%。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讨论马蹄足的引发因素较多,在临床中,先天性马蹄足、神经肌肉病变后遗马蹄足、创伤性后遗马蹄足是比较多见的[5],主要是小腿三头肌出现挛缩,导致足踝背伸活动存在局限性,而站立行走时,患者足跟难以着地[6]。对患者实施illizalv外固定支架治疗具有明显效果,采取稳定牵拉,使得活体组织得到有效激发,可使得骨、软组织能够再生,生长方式与胚胎组织有丝分裂具有相似性[7]。在缓慢牵拉过程中,新生骨可于两断端共同生长,在I型胶原纤维区可形成新生骨小梁,可包绕血管,方向平行于牵拉应力的走向[8],使得新生结构强度得到增强,且可重新塑形,由此可发展为正常骨性结构。illizalv支架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在手术前后不必予以石膏固定,可预防患者出现肌肉萎缩、肢体僵硬。支架治疗创伤性较小,可促进患者康复。illizalv支架治疗后,患者可早期下床锻炼,可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骨质疏松[9]。在对马蹄足患者实施illizalv支架治疗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经研究可知,23例患者均illizalv支架治疗成功,1年随访后,ICFSG评分显示:优15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65%。由此可知,在对患者实施illizalv支架治疗中采取合理护理干预,可促进马蹄足的改善。而且在此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通过合理护理干预,可使得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而且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护理在临床中具有重要做作用,需要及时了解患者基础情况,制定合理护理措施,调节患者情绪,使之保持稳定心态,以便治疗及护理操作能够顺利完成,做好术前准备,并为术后所需工作提前做好准备,例如拐杖使用[10]。加强术后护理,注意观察患者患肢变化情况,及时了解治疗中病变状态,教会患者正确调节螺母,可使得患肢能够顺利康复。加强并发症护理,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恢复。早期功能锻炼在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肌肉挛缩、关节僵硬问题,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完成锻炼,促进康复速度。在患者出院后,应通过QQ、微信、公众号等进行联系沟通,避免患者因不正确操作而导致康复效果受到影响[11]。总之,illizalv支架治疗马蹄足的护理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参考文献[1]郑黎明,金海霞,程健,等.采用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儿童重度硬性马蹄内翻足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3): 3673-3674.[2]秦泗河,李刚.Ilizarov理论与技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史[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3(10):417-423.[3]楼跃,夏蓉圻,唐凯.伊利扎诺夫技术治疗儿童顽固性马蹄内翻足[J].临床骨科杂志,2003,6(1):40-42.[4]樊园园,易银芝,李梅等.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儿童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患儿的护理[J].医疗装备,2016,29(13):145- 146.[5]蒋小平,蒋林峻,胡洪青等.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大龄儿童型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 899-901.[6]张慧园,李亚贤,石亚芝,等.环形外架矫正僵硬性马蹄足临床护理方法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9,7(5): 81.[7]沈燕.个例illizalv支架治疗马蹄足后的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68):13382.[8]鲁迪,米彦军,刘晋,等.l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创伤性马蹄足患者的手术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0(35):4371- 4373.[9]王玉梅,许斅斅.llizarov技术联合跟腱经皮多点松解术治疗僵硬型马蹄足畸形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430-1431.[10]许志红,张灵,王伟红.应用伊利扎罗夫技术行肢体延长术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46-347.[11]王俊,谢冬梅.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马蹄内翻足的护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8):623-624.
论文作者:曾莉,高志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