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接近:带头的追随者_专车论文

易到:先行一步的追随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追随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过去5年里,易到用车经历了两次“高压期”。第一次是在2014年8月,压力来自政策;第二次是现在,压力来自市场。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二者联手在专车市场来了一出“火烧连营”。作为最早的先行者,易到用车一直在专车市场细心耕耘,潜心培育,到末了却没有占到一丁点儿先发优势。现在专车市场的火热景象,是靠着滴滴快的、神州专车这样不差钱的对手,用大把大把的钱烧出来的。

      易到用车不缺钱,但未必烧得起,也未必习惯这样的打法。在很多方面,易到用车都比对手看得远、想得明白。只是未来都是由现在组成,落后于当下,先行者要如何到达未来?

      高压之下,丢掉先机

      易到用车(以下简称易到)进入专车市场时,移动互联网都尚未兴起,足见其起步之早。在一开始,易到并没有瞄准大众专车服务,而是专门为企业提供商务用车。国内汽车租赁公司大多是靠着几个大客户养活生存,车的使用率低,而且企业要用车必须提前几天预订。易到以平台方式切入,与众多租赁公司进行合作。易到负责拉单,对司机进行培训、管理,为企业提供更标准化的用车服务。同时将过去提前几天的预订模式,改为随时预订;将按天计费,改为按时计费。既盘活了租赁公司的闲置汽车,以及挂靠在租赁公司下的闲散私车资源,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标准化和优质的服务。比起价格,企业客户其实恰恰更在乎服务质量。就是这些传统汽车租赁公司的老客户,为易到的起步提供了支持。即使在今天,易到的客户中仍有40%~50%是这些企业用户。从这个角度来说,易到与其他专车企业是有不同的。

      靠着夯实的企业用户基础,和已经逐渐成熟的模式,易到原本应该在大众专车市场占尽先机。何况当时,滴滴和快的正在打车市场缠斗,Uber还未在中国大展拳脚,市场上只有一些不成气候的对手。一份突如其来的政府文件,却让事情发生了变化。

      2014年8月,北京运管局发布一份《通知》,认定“专车”为非法经营互动,易到自然首当其冲。已经经历过两轮融资的易到,当时估值达到了6亿美元。可惜再好的商业模式,也抵不过政策高压。就在这一时期,业内一直传言百度将投资易到,各种迹象也在逐步印证这种传闻。而《通知》让这笔投资彻底成为了传言。同时,这也是易到五年的创业历史中,最黑暗的时刻。四个月后,百度宣布投资Uber。业界猜测这笔没有公开的投资可能达到6亿美元,也就是说,百度投了一个易到给Uber。

      易到失去了投资,也失去了先发制人的机会。

      围绕“车”的逻辑

      

      2015年初时,神州租车带着它庞大的车队和25亿元,推出神州专车。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牵手进入专车市场,以82.3%的市场份额成为第一。占据14.9%市场份额的第二名Uber,每到一个城市,都能迅速成为话题。而此时的易到仅占市场的8.4%。

      一时间,易到的身影变得有些模糊。

      从产品本身来说,易到在一众打车App之中原本形象鲜明,其最显著的标签就是社交化。从Uber开始的随时叫车模式,通过算法,由后台自动派单给司机,是行业内的通行做法。而易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

      用户提出用车需求之后,由易到推送给司机,愿意接单的司机再进行抢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司机,还可以收藏自己满意的司机,之后直接叫单。易到强调“个性化”和“社交”,将用户交到司机手中。聪明的司机甚至可以借此机会建立自己与用户的关系,将司机的能动性从方向盘上充分释放出来。

      除专车服务外,易到还提供租车、试驾、顺风车服务,围绕出行形成自己的矩阵。但是出行矩阵,只是易到用车整体战略中的一个小板块。如果说滴滴快的是围绕“乘车出行”在进行辐射拓展的话,易到则是回到“车”本身进行横向延伸,围绕卖车、造车、共享车、汽车金融打造出一个“大易到”。

      在卖车方面,易到投资了好车驾到App,诉求是“体验式买车”。用户在App上预约试驾,可充分体验驾乘感受。试驾按公里收费,如果用户最终购车,可以抵扣购车款。在试驾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自然引导用户购车的意向,通过整合4S店的资源和厂商资源,将购车流程大幅简化,在“购”字上下功夫,提供优化体验。凯迪拉克、斯巴鲁、长安等品牌都已经进入到好车驾到平台。

      在造车方面,易到已经与奇瑞、博泰展开合作制造“易奇汽车”,预计将在2016年上市。在三者的规划中,易奇汽车将会是“共享性汽车”,换句话说“只用不卖”。易奇汽车问世后,将会直接投放在易到的平台上,提供分时租赁服务,也即梅赛德斯car2go项目的“易到版”。

      

      

      2015年年初,易到与海尔合资成立海易出行,则是易到在汽车金融上迈出的一步,也是易到创始人周航认为目前最趋于成熟的一个板块。目前,海易出行已经推出了“易人易车”和“极客车社”项目。易人易车主要用以解决司机创业,为想从事专车业务但没有资金的司机,提供车辆、资金、号牌和订单,帮助司机进入专车行业。极车公社是一个汽车共享平台,缴纳10万元会费和每次的使用费,可以获得一辆全新特斯拉的使用权。用户在不使用时,由极车公社的专人开走,进行养护,或者由他人进行使用,实现汽车共享。

      易到还与其他品牌合作,推出“E—CAR”用车计划,在平台上投入新能源汽车。易到的所有逻辑都在围绕“车”缓缓展开。

      狂热市场中的冷静应对

      专车市场已经是“高烧不退”,就连Uber中国也带着10亿美元加入肉搏。2015年7月1日,号称要用25亿元烧市场的神州专车,又获得联想、华平25亿美元的投资。2015年7月中旬,滴滴快的再放出获得20亿美元的融资消息。烧钱战,暂时无法停歇了。

      现在的情况是,谁都不知道“退烧”之后,市场会是怎样?市场还会在吗?

      在烧钱成为常态之后,“补贴”已经不能吸引眼球。过去的8个月里,专车市场最具话题性的事件,是神州专车和Uber之间的“黑专车”之战。从神州专车发起奇袭开始,由Uber反手一击结束。Uber再次赢得口碑,神州专车获得了关注。

      所有这些戏码中,都没有易到的影子。

      易到像行业里的资优生,踏实认真、品学兼优,但没有话题性。易到并非没有补贴,只是没有巨额补贴,易到也并非没有营销,只是没有搏命营销。易到的每一步都像是踩进深雪中,扎实,但是没有声响。

      易到究竟会在这种“沉默”中爆发,还是彻底沉默?

      易到必须打赢两大战役

      ●李雷 易观“互联网+”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虽然坐拥先入为主的优势,但易到仍在产品服务、用户定位、组织结构转型方面纠结不已。

      第一,用户定位的误区。作为一种本地化生活服务行业,专车行业首先是在竞争前端有限的消费能力与市场,而不是挖掘与提升后端的汽车产业生产效率。如今,谁掌握消费者,谁就拥有整合与改造行业的主导权。目前,易到自身仍存在高达40%~50%的企业级用户,这既是易到多年积累的存量优势,又是使其偏离用户至上的互联网铁律,陷于“高频打低频”被动挨打境地的原因。

      第二,转型与重塑进程缓慢。易到最初面对的是企业用户,尽管很早就切入到个人用户市场,但其实思维没跟上步伐。滴滴快的在短时间赢得市场的制胜法宝,是烧钱培养用户习惯,这也是互联网公司的传统打法。虽然易到并非一定要烧钱应对,但面对复杂多变的C端市场,前期的巨大投入是在所难免的。易到一直没有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原有的企业级市场,不仅用户稳定、质量优质,而且市场成熟度较高,这反而成为易到转身缓慢的一个原因。

      易到关键要打赢两大战役——聚粉、建平台。

      首先,“聚粉”。据称,目前易到的客户中仍有40%~50%是这些企业用户,这与滴滴快的C端互联网基因有着本质不同。这也反映出易到“聚粉”能力的先天不足。易到本身并非毫无商业魅力:作为最早提供专车预定的服务平台,易到堪称国内专车服务标准的制订者。但易到创始人周航的个人情怀,却影响了其对商业本质与用户痛点的判断。如周航更希望挖掘利用共享经济潜力的新模式,而非对资源垄断、技术垄断以及资本驱动下的价格战范式。这种天真的想法与用户至上、质优价廉以及信息透明的商业本质相悖,自然无法实现“聚粉”功效。

      其次,建平台。一般而言,整合优化产业链是行业的领导者天然使命。这也是目前互联网时代由O2O阶段向“互联网+”阶段转型过渡的背景之一。

      多年来,易到始终在围绕着汽车产业进行布局,涉及汽车生产制造、销售推广、共享利用、汽车金融等。而线下传统的存量资产,正是易到较之滴滴快的们仅剩的为数不多的优势之一。据易观智库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3月31日,易到覆盖74个城市,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覆盖61个城市,Uber仅覆盖9个城市。易到的想法优势是在此。

      需要注意的是,易到建平台的过程不可能顺风顺水。线上线下的营销渠道一体化、产品服务的差异化、巨大的成本投入,这些都是易到需要面对的。像易到这样坚持自己价值观的企业值得钦佩,市场也需要,作为与不作为之间,易到要掌握好取舍之度。

      易到落后的两个原因

      ●刘礼彬 新知百略高级编辑

      易到之所以会被后来居上,除了滴滴快的们从打车软件开始的迂回战术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两点:

      其一,易到起得太早了。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任何公司的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结果。从今天来看,2011年就进入专车领域的易到无疑是比较超前的,以至于自问世起,就要自己独自抵挡来自监管部门、传统势力的压力。放到现在,专车平台如雨后春笋,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都感受到了专车的好处,媒体也一起来摇旗呐喊,尽管多次被约谈但大家不再孤军作战。

      此外,易到独自承受压力还影响到了融资,从A轮到B轮再到C轮,虽然融资金额倍增,但相隔时间越来越长。时间的宝贵性,无需多言,直接拖慢了易到的步伐。起得早而走得慢,这才让对手们有了赶上的机会。

      其二,“调性高冷”。先从“高”说起,易到最开始主要业务是商务租车。这类B2B专车和如今的B2C专车有着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差别就是B2B专车是优先保证预订方利益。比方说,如果有用户订了一个上午12点的专车,那么抢到这单的司机在12点前将不会被加派任何其他活儿。这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司机接单量和收入,必然会导致司机流失,最终使得乘客很难预订到车。

      而“冷”,则是讲易到并无热衷于盲目跟风去烧钱补贴。用易到CEO周航的话来说,“专车业务就是高于出租车,是有差异化的市场,它不是用来取代出租车的,这是我们没有参与红包大战、补贴大战最重要的原因。而易到的出身、背景都决定了我们对品质考虑比较多。做低价补贴、暴力营销等大流量的业务,这不是易到的特长。”然而这样的坚持在保持了调性和品质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地导致了司机和用户的流失。“高冷”使得易到在专车市场没能拥抱到最广阔的人群,也就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值得一提的是,易到虽然拒绝参加“补贴大战”,但并非没有向用户进行补贴。易到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根据用户质量进行“智能补贴”。虽然会导致小白用户的流失,但实现了高质量用户的高重复使用率。这就使得当滴滴快的们一天烧数千万元的时候,易到在补贴上的消耗每日不到百万元。这是易到的坚持,也是与当下现实的一种折中。

      其实,易到CEO周航一直试图用反补贴模式给行业来一个“醍醐灌顶”。他坚信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是能够促进全行业升级发展的,而不应该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来烧钱耗资源。在他眼中,搭乘专车早已超出了出行的范围,变成了融合时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次格调之旅。易到努力坚守初心,其实早就有了收获——一群自称“易粉”的司机,在人数日渐增多的同时也在不断传播易到的独特理念。具备自有文化内涵的“粉丝经济”,将是易到和同行拉开本质差距的法宝。

      格局变换,易到能否逆转我们不日便可见分晓。

      易到输在站错队

      两年前,我曾是易到用车的忠实用户。那时易到的优惠券满天飞,淘宝上可以轻易搜到一元钱抵一百元钱的券。司机赚得也是不亦乐乎,开迈腾这个级别的车,一个月净收入2万多元是真的。

      最初推行的时候,易到补贴力度强,专车市场里他又一家独大。最低起步费80元,现在看来有些荒谬。靠补贴狂卷了半个中国市场,一线城市全部被拿下。一时间,开易到赚外快,已经成为风尚。

      后来携程领投了易到的6000万美元B轮融资,为其扩张提供了坚固后盾。据当时一位司机介绍,与携程建立战略合作后,易到用车有近一半的订单,是来自携程的。比如当你订机票时,可以选择一项接机服务。这项服务便是为易到引流的一个通道。

      按照当时易到的发展速度,恐怕它就是中国的Uber了,今后独占专车市场。然而,中国互联网始终是BAT的。滴滴、快的,在分别被腾讯与阿里巴巴控股后,仅有携程这座靠山的易到,还是在专车市场失守。

      其实,论订单数量,易到也许不是倒数第一,因为有携程、艺龙带来的巨大流量。逐渐地,易到成为了携程的一项服务提供商。就如同如风达与小米之间的关系。

      此前,有传闻称携程要追加1亿美元全资收购易到用车。这样的新闻,绝不会空穴来风。携程曾领投了易到的B、C两轮融资,共计投入5300万美元。B轮时,易到出让30%股权,估值2亿美元。C轮时,估值在10亿美元左右。所以追加1亿美元,不太可能全资收购。

      易到的衰落,看似是必然的。滴滴与快的,在合并前就已经有了腾讯与阿里在资金与流量方面的支持。这种支持,是连BAT中的百度也很难提供的。因为百度在移动端相比其他两大巨头,要落后不少。

      所以,易到输就输在站错了队。携程虽然注入了资本和流量,但量级上明显不如腾讯与阿里来得生猛。2014年,易到获得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时,滴滴打车获得了7亿美元。光是烧补贴,易到就根本拼不过这些公司。

      此外,相比携程专注旅游业务带来的订单,腾讯、阿里的移动业务,为滴滴、快的引流更广。所以,表面上易到还是一个独立的专车服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是携程的“如风达”了。曾与易到联合推出“百度专车”的百度,也已经巨额注资Uber。易到除了携程,很难找到第二个靠山。

      2015年2月份,易到牵头,联合奇瑞、博泰,共同成立易奇公司。由奇瑞打造电动车,由博泰打造车联网,由易到负责最终的整合——做城市微型电动车的分时租赁。这种造车联盟的成立,是易到转型的一个信号。专车市场里它已不再可能成为老大,于是选择了一个资本市场愿意听、投资人喜闻乐见,对于易到未来的成长又具有前瞻性的方向。

      在专车市场上,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结盟的诞生,滴滴快的集团的份额还会进一步提升。Uber在百度的支持下,会有小幅增长。但在“人民优步”这样的服务终结后,Uber的司机与用户恐怕会流失严重。

      至于易到,在资金与市场占有率均处下风时,专车业务甩给携程、艺龙组合是个明智的选择。因此获得的资金,可以重点扶持易奇项目的发展,毕竟在专车之后,分时租赁会是下一个蓝海。

标签:;  ;  ;  ;  ;  ;  

容易接近:带头的追随者_专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