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 赣州 3411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采用不同剂型抗组胺药联合应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分析临床改善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104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依巴斯汀片口服,观察组则为依巴斯汀片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分析患者鼻炎改善成效。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的THSS评分为(5.4±1.6)分,对照组为(7.3±1.8)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病情改善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49/52),对照组则为88.5%(46/5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采用依巴斯汀片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好,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成果更令人满意,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剂型;抗组胺药;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属于人体异常免疫反应,其有多种细胞因子以及免疫活性细胞的参与。在我国该疾病的发生率超过了10%,在注射免疫疗法和药物治疗下可以取得一定成效【1】。但是部分患者在注射免疫疗法的过程中存在过敏反应和不良症状。在治疗I型变异反应疾病的过程中,要关注组胺药物的反馈,提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104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升治疗结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104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其中,男性56例,女性48例,患者年龄在21-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4.1)岁。从病程上看,均在半年以上,长期发作。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此外,排除了鼻部恶性肿瘤、严重心脑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依巴斯汀片,口服10mg,每天一次;观察组则为依巴斯汀片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在喷雾剂的使用上需要左手喷右侧鼻翼,右手喷左侧鼻翼,早晚各一次,每次2喷。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一方面采用鼻部症状评分表TNSS进行评价,其主要针对鼻痒、鼻塞、打喷嚏以及流鼻情况进行分析。其次,对患者进行治疗有效性的评价,在TNSS评分中,病症改善超过50%的为显效;超过25%的为有效,不足则为无效。
1.4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在数据上采用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情况做以对比,并能认识到不同方案之前存在的差异性,这对指导日后病症改善上具有积极意义。本次实验在病情改善有效率上为计数统计,在THSS评分上则为计量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的THSS评分为(5.4±1.6)分,对照组为(7.3±1.8)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患者的鼻部症状有明显的改观,能够降低发作的频次,具体如表1所示。
与此同时,在病情改善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49/52),对照组则为88.5%(46/5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属于I型变态反应疾病,在刺激免疫系统之后则会产生IgE,由此而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介质,从而刺激到鼻粘膜,最后造成鼻炎症状【2】。在临床上多表现为鼻痒、鼻塞和打喷嚏。如果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在治疗药剂的选择上,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常规用药,能够抑制鼻高反应性病理,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相比,第一代存在持续性低,以及对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依巴斯丁和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都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在口服药物和喷剂药物联合应用下,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更佳。一方面能够抑制超氧化自由基的生成,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组胺所引起的鼻粘膜水肿,有利于改善鼻部的炎性反应【3】。
综上所述,采用依巴斯汀片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好,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成果更令人满意,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柠颖,吴琦,刘锋. 不同剂型抗组胺药联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短期疗效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8,13(01):37-40.
[2]张罗,韩德民,顾之燕.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一):治疗方案[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01):62-66.
[3]李华斌,罗茜. 口服抗组胺药物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3,28(02):70-72.
论文作者:赖珍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患者论文; 鼻炎论文; 组胺论文; 巴斯论文; 则为论文; 盐酸论文; 药物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