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治疗与效果研究论文_黄艳

浏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浏阳 4103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药益气活血方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组,n=40)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病例治疗前PT、D-D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D-D指标、FIB指标明显降低,APTT指标、PT指标明显延长,与治疗前对比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患者,采用中药益气活血方治疗,可显著促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中医治疗;效果

血液高凝状态是重要的引发机体血液流变学出现异常改变的病理基础,也称血栓前状态,由病理因素诱导体内抗凝系统、凝血功能失调所致。有报道指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比例占10%-30%,多有血液高凝状态存在,如何有效治疗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防范并发症发生的关键[1-2]。现代医学针对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研究显示,其与中医血瘀证有密切相关性,病机同血行不畅、瘀血内阻相关,取活血化瘀益气中药治疗对改善本病预后价值显著。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中医治疗情况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恶性肿瘤80例,均经影像学检查或病理学检查对恶性肿瘤确诊,血液高凝状态均经实验室检查证实,预计生存期≧3个月。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7-84岁,平均(65.2±3.1)岁;其中肾癌1例,肺癌11例,前列腺癌1例,胃癌7例,肝癌4例,结肠癌9例,乳腺癌7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6-82岁,平均(65.9±3.3)岁;其中肾癌1例,肺癌10例,前列腺癌1例,胃癌9例,肝癌3例,结肠癌7例,乳腺癌9例。两组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均自愿签署,组间自然信息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恶性肿瘤病例取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使用剂量为0.1ml/10kg,每日1次,1个疗程为10d。观察组:本组低分子肝素钙使用同上,同时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组方:乌贼骨10g,西洋参15g,藤梨根10g,黄芪15g,芍药10g,当归10g,田三七10g,白术10g,没药10g,五灵脂10g,茯苓10g,炙甘草6g。脾虚痰湿型加炒扁豆10g,生薏仁30g,陈皮10g;热毒蕴肺型加黄芩10g,鱼胜草30g,桑白皮15g;气郁血瘀型加延胡索10g,全瓜萎30g;气阴两虚型加麦冬10g,五味子6g。每日1剂,煎取汁液200ml,早晚分服,连用10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组间计量数据即各项凝血功能指标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病例治疗前PT、D-D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D-D指标、FIB指标明显降低,APTT指标、PT指标明显延长,与治疗前对比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问题,以血液凝固性增高、微循环障碍等为主要表现,随肿瘤进一步恶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异常度更为严重。此外,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对肿瘤的转移和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恶性肿瘤患者病程进展至晚期,经多频次的化疗、手术治疗,机体各项机能受到严重影响,在中医学上呈正气虚衰表现,因虚致瘀,故是中医活血益气治疗的基础[2-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可促血液高凝状态明显改善,使肿瘤生长受抑,因活血化瘀药物可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故可与益气中药结合,发挥更为理想的治疗作用。方药中黄芪、西洋参可健脾益气;田三七可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抚正祛邪;藤梨根可解毒清热,可发挥抗癌功效;炙甘草可益气缓中,诸药共用,共奏散瘀、活血、定痛之效[4-5]。益气活血中药对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作用在西医方面的机制为,可直接抑杀肿瘤细胞,对放化疗具增效减毒作用,使肿瘤细胞诱导的瘤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受抑,促血栓对瘤细胞的保护减少,为免疫系统清除瘤细胞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血小板的黏附性降低,增加血流量,进而使机体的高凝状态得到最大程度改善,另外,还可使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起到抗感染、镇痛作用[6-7]。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两组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病例治疗前PT、D-D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D-D指标、FIB指标明显降低,APTT指标、PT指标明显延长,与治疗前对比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可显著促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樊淑梅,任宝军,翟英姬.丹参注射液对胃癌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J]. 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1):2535-2538.

[2]张红,王靖,张志芳.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瘀证临床疗效及血流变指标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4):8-11.

[3]范刚启,宋祥龙,王辉,等.活血化瘀治疗癌及癌前病变效应的两重性与血管生成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8):624-626.

[4]胡国志,武英蕾,张勇,等.金龙胶囊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2):1846-1848.

[5]王承志.益气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医学报,2014,25(10):110-112.

[6]胡艳,候安继,周莉,等.益气活血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高凝状态作用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12(9):2330-2332.

[7]李艺.益气活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75-176.

论文作者:黄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  ;  ;  ;  ;  ;  ;  ;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中医治疗与效果研究论文_黄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