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农牧业的发展,占用了森林土地面积,导致林地减少。由于森林植被减少,更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目前,政府和人民越来越认识到保护森林植被的重要性,而本文就对森林植被防治地质灾害相关问题探讨,分析当前在森林保护防治地质灾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在森林植被的修复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森林植被;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农牧业就是其中之一,农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面积。林地变农耕地就成了农牧业发展下的常见现象,这直接导致了森林面积减少,大量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地质灾害频发。为了有效地治理地质灾害的发生,就必须对森林植被进行保护,退耕还林,打造绿水青山,实现人类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保护森林植被的重要意义
1.1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引起的,而森林所具有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等作用,能够减缓地壳运动和气候条件等内外力对地表造成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的速度,改善地表状态。增加森林植被覆盖面,保护林区生态环境不仅能防治洪涝、滑坡等地质灾害,还能整体上改善地质环境,有效减少灾害发生,是防治地质灾害的根本途径。
1.2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大型的森林草场等地多数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是畜牧业得以发展的保障,当地的经济水平受到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的制约,而林区成为当地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当地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林区的良好生态环境。森林植被得以保护能够减少当地自然灾害的发生,避免人民财产遭到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还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森林植被在防治地质灾害中存在的问题
2.1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当前,森林植被减少造成的土质松散等问题,在气候变暖、水循环速度加快的影响下,这些缺少森林植被覆盖的区域,尤其是河流山坡等地,常常因为洪水或雨水的冲刷遭到侵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在一些草场地区,由于畜牧业聚集,畜牧数量多,给草场带来大量负荷,也会造成森林植被的破坏。
除了自然因素,人为活动也对森林植被造成破坏,进而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如近年来旅游的盛行,一些山区、林区、牧区逐渐开发成旅游热点,人们对一些偏远地区的原始生态环境慕名而至,对当地的森林植被造成了破坏。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加强森林植被的修复,增加森林覆盖面积,并且减少林区的人类活动。
2.2人类工程活动破坏森林资源
在早期,人们发展经济,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常常选择利用森林资源,不仅乱砍滥伐森林植被用于生产,而且占用森林土地资源大兴土木,建造住宅区、停车场、道路交通等等。由于人类工程建设导致的森林资源毁坏现象严重,缺乏充足的森林植被覆盖,致使土地抗风化雨刷的能力下降,从而引发各种地质灾害。
2.3受到雨水天气影响
从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时期不难看出,地质灾害的高发期通常在强降雨的天气时段,尤其是夏天暴雨密集的时间段。当植被较少的斜坡遭到雨水渗透后,坡体重量就会增加,导致坡体下滑,形成地质灾害。
3.森林植被遭破坏引发的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
3.1滑坡和崩塌
由于受到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特别是山区丘陵地带的坡体更加容易发生滑坡和崩塌,这两种地质灾害往往相伴而生。坡体表面土地能够受到植被根系的固定,但是因为植被少,根系不稳定,松散的土地范围超出了植被根系的约束力,下层的土地无法固定,从而造成土地表层和下部土体脱离,最终导致滑坡和土体崩塌的地质灾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虽然滑坡和崩塌的灾害规模通常较小,但是基于地壳运动,这些地方会出现反复多发的状况,这种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频发性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如果不能及时防治,疏散人群,还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3.2冲蚀冲沟
由于人类在进行工程建设时,会选择多个地点用于考察勘测,往往在清理选中土地表面的植被后没有及时处理裸露出的坡面,这就为土地的冲刷埋下了隐患。这些坡体地质大多是由砂砾和红壤构成,本身的稳定性不佳,一旦裸露在外的坡体经过频繁的雨水冲刷,再经过强劲的风化作用,就会极大地减弱坡体的抗冲蚀能力。随着干湿循环的不断往复,长期的雨水风力冲蚀会导致坡体出现深沟,进一步侵蚀坡体。并且在坡体被冲蚀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表面植被固土能力的保护,水土大量流失,坡体体积不断减少,从而破坏坡体的整体性。
4.加强森林植被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4.1限制林区的人类活动
林业和农牧业的主要冲突在于土地面积的占用,因此要保护森林植被,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的要应对来自农牧业的挑战。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严令禁止当地人民群众为了扩大农牧面积,非法开垦林地,并制定木材限额采伐制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执行力度。同时对当地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减少伐木造田情况的发生,提高森林植被成活率。
4.2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
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大力推广人造林项目是当前我国保护林区和修复森林植被强有力的手段,这从根本上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增加森林植被的覆盖面。而且,政府大力宣传和积极推广植树造林等保护林区植被的有效措施,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纷纷投入到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中,同样促进了森林植被的覆盖率的增长,在较短时间内对林区进行修复。就农牧业的发展与林业发展的冲突来说,针对其矛盾,政府也采取了相关措施,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达到缓和因争夺土地资源而产生的矛盾。
4.3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应急处理
为了减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增加森林植被覆盖面积,扩大森林土地区域,尤其是在事故频发区大量种植植被。并且在灾害区采用生物工程治理,用挡墙进行支档,加强地表排水通畅,防护坡面,在灾害频发的地区设立警示标志。
考虑到地质灾害的突发性,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处理与救援系统,防治突发事故对周围的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最好能够组建灾害应急团队,并且请专业的地质灾害专家对团队进行培训,模拟地质灾害发生现场的救援行动,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当实际灾害突发时,要保证救援物资的充足,交通畅通、通讯设施完好,全面保证救灾效果,做好应急处理。
4.4建设水利设施
森林植被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当遭遇旱季时,利用水利设施储蓄水资源对林区进行灌溉,改善植被生长环境,而且森林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也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为当地森林生态环境形成良性的完美闭环。
结束语:
在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森林资源往往成为牺牲品,人们滥砍乱伐,为了经济利益过度开采森林植被,导致森林资源严重短缺。所幸的是,现如今人们认识到森林植被等资源存在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人群参与到森林资环的保护中。森林资源的保护关系着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有助于建设平衡的生态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大大减少的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安全,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强.森林植被可防治地质灾害探索[J].现代园艺,2018,(04):223.
[2]李艳荣,刘顺凯,邹贵华.某热带森林公园地质灾害现状及诱因分析[J].山西建筑,2016,(23):
[3]代大伟.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的必要性和意义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06):127.
[4]潘琳.初探可持续林业与森林保护[J].中国化工贸易,2017,(31):160.
[5]赵魁,李紫秋,姚多喜.广州市白水寨森林公园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J].西部资源,2016,(3):17-18.
论文作者:钟雄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植被论文; 森林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林区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农牧业论文; 森林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