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论文_刘洁

刘洁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共1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并发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现象,试验组患者选取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有创通气。结果:试验组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小于对照组,安全可靠,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25%,而对照组仅为76.28%,说明了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具有优势作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神经内科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应用价值

急性呼吸衰竭是常见的呼吸系统功能性异常的疾病,发病时由于急性二氧化碳部分储留或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使患者发生氧缺乏的症状[1]。资料显示,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具有一定的多源性,不仅肺胸疾病会直接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其他器官或者系统都会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神经内科疾病的发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临床中由于该因素并发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现我院针对这一临床现象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共1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并发有急性呼吸衰竭的现象,其临床症状符合对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对其制定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随机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80例。其中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占据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跨度范围在21-67岁之间,平均年龄(51.2±4.7)岁;试验组中男性患者的比例较重为57例,女性患者23例,其最小年龄的患者为18岁,而年纪最高者为71岁,平均年龄为(48.4±4.5)岁。利用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以及性别比例等基本信息中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选取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评估后对其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的同时利用瑞斯迈VPAP III ST双水平正压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无创正压统计治疗工作。将起始吸气压力控制在12 cmH2O(1cmH2O = 0. 098kPa),而呼气压力则为5 cmH2 O,并且调节备用呼吸支持频率为12 次/min。在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耐受性进行综合评估后对呼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值进行增减的调控(间隔时间一般为5-10min,每次调整范围在2-3cmH2O),为保证患者的脉搏血样饱和度达到92%以上可适度调整吸入的氧浓度[2]。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口腔护理、饮食或者身体不适时可以停止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若无以上情况需持续性治疗直到病情恢复可以成功脱机。对照组患者则进行保守稳定的药物治疗与氧疗,若是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并且患者的病情已经达到气管插管的标准则需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治疗以及有创通气措施。

1.3评估标准

对患者治疗过程的病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若是在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发绀以及精神神经状态和循环系统病变等临床症状明显的改善则记为显效;若是治疗后患者发绀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虽有减轻但是人处于异常状态,循环系统等仍没有好转则记为有效;若是在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评估后发现患者的病情伴有恶化的趋势则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通过表1的结果可知试验组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小于对照组,安全可靠,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是临床中发病较急且不易控制的典型疾病,如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由于大量出血导致颅内压明显增高,使得脑干的呼吸循环中枢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的现象[3]。但是对于神经内科疾病所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上也需要进行针对性处理,如低钾性瘫痪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首先要考虑到患者的补钾措施,而对于自缢后缺氧性脑病的患者入院时会呈现深度昏迷的状态,治疗过程中患者会频繁出现缺氧后肌阵挛的现象,所以需要给予患者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来减轻患者的病情,同时实施肌麻痹疗法等。只有全面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保证患者得到最好的恢复状态,而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临床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呼吸功,尤其对患者的呼吸肌疲劳情况可以有效患者,在近几年的临床治疗中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和实施。本次对比实验同样证实了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在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时对其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在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数据显示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患者仅为4例,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5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却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除此之外在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时,可以明显发现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25%,而对照组仅为76.28%,说明了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具有优势作用,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具有保证性,与朱光发[4]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给予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实施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生理与重症监护学组[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86-98.

[2]Franco AM,Torres FC,Simon IS,et al. Assessmen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with two levels of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patients after cardiac surgery. Rev Bras Cir Cardiovasc,2011,26:582-590.

[3]邱巍.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3):121-122.

[4]朱光发.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28:47-51.

作者简介:刘洁(1985.05—),女,湖南永州人,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临床护理。

论文作者:刘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第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论文_刘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