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学领导的思考与实践_领导力论文

校长教学领导的思考与实践_领导力论文

对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思考和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力论文,校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代课程观念与传统惯性之间的冲突,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现有教学行为之间的不对称,改革动力需求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强烈反差,对校长教学领导的智慧和勇气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课改的要求,面对课改推进中的矛盾和困难,校长的教学领导力逐渐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焦点。

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关注上。例如,引领学校把握教学方向,决定实施战略的能力;引领教师团队建构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平台;领导教师团队开发新课程,推进教育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生成点是对于组织文化的孕育,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与实践。

校长教学领导的制高点:教学思想的引领

校长的教学领导首先是思想的引领。作为一校之长,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对教育理念进行本土化分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然后用这样的教学思想去引导、组织、管理、评价学校教学,影响整个团队。我们结合自主教学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决定学校教学发展走向的教学思想。

在对现代教学观的认知与思考中,我们鲜明地提出了“自主教学”理念。“自主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成长需求适时加以引导,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素养,为其自主成长而展开的教学研究。自主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确定目标、选择内容、自我发现和自我校正的权利,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基于自主教学理念,学校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中心的目标体系,提倡学生“学会自理、学会自尊、学会自信、学会自律、学会自主”,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成长,成为大写的人。

校长教学领导的切入点:课堂教学的领导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目标,这就要求校长在领导教学的过程中,引领、指导学校教师团队认真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研究,掌握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新特质和教学基本环节的新要求,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以保证学校教学沿着新课程思想和方案的正确轨道健康推进和有效实施。

1.校长听评课

校长听评课是以课堂为依托,以课堂研讨为途径,及时了解教师和课堂真实状况的最直接通道。了解真实的课堂、真实的学生、真实的教师,在与真实对接的过程中,校长不断帮助教师调整课堂前行的方向,有效把握学校教育教学方向。例如,根据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在全体教师会上提出了三点建议: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有效调整教学关系。我结合课堂上的一些现象提出了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六项基本原则:两个不选择——不选择教师,也不选择学生;学科间要开放;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需要帮助和支持系统;倡导“无序”中的“有序”;强调“双主体”前提下的自主教学;寻求常态中的精致。

2.校长上课

校长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实实在在地学习、实践、体验、感悟课改精神,才能取得教学领导指挥权和课堂教学发言权。校长上课是一种姿态,是一种示范,是一种体验,是一种研究,更是一种超越。只要能抽出时间,我就走上讲台,走到学生中。在此过程,我深刻体悟到,校长上课是在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营造“人人研究教学,个个领导教学”的学校文化。

3.主持和参与教学专题研讨

校长主持和参与教学专题研讨能够促进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具体而言,校长一方面要积极认真地参加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围绕教学中的一些焦点问题,有选择地设计专题进行研讨。

4.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

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考核鉴定功能和教学信息反馈功能,它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构建了一系列的教学评价策略:“周班级蹲点调研制”规定了每周五是学校固定的蹲点听课的时间,校长及各科室的干部会固定在一个班持续听课,每个干部会针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有重点地听,汇总反馈信息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组级校长负责制”赋予了年级组长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核权,以及对教师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评价权利;“教师多元评价制度”量化了科任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学生对科任教师的评价、家长问卷等评价细则,帮助教师获取多方面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这些评价策略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评价学的行为、教的行为,以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5.对教学质量的分析反思

借助校园的网络平台,我们以班为单位建立了每一个学生的电子成绩册。由班主任老师担任管理员,从学生一年级入学开始,随时对学生各科的学业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一个学生学业发展过程进行多个学科间的横向分析和各个学科内的纵向比对。它使每个学生学业发展的均衡性和稳定性一目了然,帮助教师更全面、更快捷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校长教学领导的着力点:教师校本研修的把握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校本研修水平,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3年起,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且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构建了十项实施策略,教师们的理论素养和教研水平明显提升。我们开展了六项行动研究,如德育行动研究、教学有效性研究、自主教学实践研究,凝炼核心价值观行动研究等,构建了一种以和谐、共生、创新为核心的易于滋养的组织文化,教师团队研究成果已经显现,高效能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校长教学领导的结合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我们树立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了解并回应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系列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校内教育资源,成立近100个兴趣小组和20多个艺术社团;积极挖掘、利用、配置、盘活中关村地区优质独特的科技文化资源,成立了“中关村第一小学少年科学院”、“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双百家长顾问团”、“百场科普讲座”、“家长讲师团”、“社区论坛”、“宇航中队”等。同时,我们坚持用国际视野培养全面人才,在国际部的办学中,开发多门国际课程,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多元化平台。

校长教学领导的生长点:组织文化的孕育

形成组织文化是实现教学领导力的生长点,优秀的组织文化能培育教师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中关村第一小学承载着五千名学生的成长和梦想,充溢着近三百名教师的爱心和智慧,也蕴涵着我的一颗“诗心”。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这一切逐渐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创新的组织文化。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中关村第一小学”不再只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精神。这种精神和文化引领着我们一路走来,带领着我们走向更高、更远、更强。

“和谐”是团队成员之间团结互助,共同分享,“共生”是伙伴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在和谐与共生的基础上,我们希望从培养教师的创造性张力入手,实现组织的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种创新是打破成规,是组织自我调整发展方向,实现自我超越的结果。以和谐、共生、创新为核心的组织文化能够有效地加强全校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每一位师生都能够发挥出自身最大的能量,并通过个人活力的发挥,使组织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的生态体系。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领导就是要让他领导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到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我们围绕目前教学管理上普遍存在的“思想性”、“正确性”、“有效性”、“特色性”和“自觉性”等五个方面的缺失,自主发展、主动适应,用思考和实践赋予教学领导力以生命活力,创新了学校教学管理机制,丰富优化了学生培养模式,以文化自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使师生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

标签:;  

校长教学领导的思考与实践_领导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