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总统任期内俄罗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经济增长论文,总统论文,任期内论文,经济发展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俄开始进入普京时代,也标志着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一个新时期的开始。2004年普京再次连任总统,这标志着俄罗斯社会经济又进入一个有别于第一任期的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试图对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和第二任期内俄罗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分析这一问题的新的理论视角或理论前提,源于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不同概念的进一步认识、理解和界定。
一 对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发展状况的基本评价
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所实施的治国方略和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预期成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是实施他提出的“强国富民”战略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目标的结果。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构成了普京时代的一个本质特征,这也使得普京第一任期内俄罗斯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资源型”和“粗放型”特征。
(一)资源依赖型经济的特征明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所谓资源依赖型经济,是指俄罗斯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大量出口来达到经济的快速增长。据俄著名经济学家阿甘别吉扬提供的数据,在俄罗斯的出口构成中80%为原材料。其中,石油和石油产品占38%,天然气占18%,有色和黑色金属占15%。出口对俄罗斯GDP增长的贡献度,2000年为50%(GDP的9%增幅中有4.5%是靠出口拉动的),2001年为30%(GDP的5%增幅中有1.5%~2%是靠出口拉动的),2002年为50%(GDP的4.1%增幅中有2%是靠出口拉动的),2003年和2004年分别高达75%和70%①。另据有关资料,俄罗斯2004年的出口结构中,燃料动力资源占了56.8%,金属和金属制品占16.9%,化工产品占6.6%,机器设备的比重仅为7.5%。低附加值的原料和半成品占到出口商品的80%以上。原料和半成品部门占商品生产部门的比重达到58%~60%。俄罗斯资源依赖型经济和畸形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还可通过表1和表2反映出来。
从表1可见,矿物原料出口的比重从1998年的42.8%增加到2002年的54.4%;机器设备出口的比重则从1998年的11.4%降至2002年的9.5%,而进口的比重较大,1998年为35.6%,2002年为34.1%。俄罗斯的这种出口结构与目前全球农业、矿业和能源产品在世界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已从2/3跌至1/4以下的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由表2可见,俄罗斯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低附加值的原料和半成品用于出口,其中,石油、木材、矿物肥料和纸浆的出口占到这些产品总量的1/2到3/4,碳素钢平板轧材占了近50%;石油产品约占40%。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载重汽车和小汽车的出口量仅分别约为总产量的21%和12%。实际上,表2所列的出口产品还不能充分反映俄罗斯原料出口的全貌,因为表中并未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及其制品,而俄黑色和有色金属总产量的80%以上用于出口,几乎超过表中所列的所有出口产品。其严重后果,不仅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且正如俄罗斯学者所指出的,出卖原料和能源等资源会使俄罗斯遭受双重损失:一方面是出口低附加值产品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则是进口高附加值商品带来的损失②。
俄罗斯这种明显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特征和畸形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表明俄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不高。
尽管俄罗斯政府不止一次地强调,俄近几年的经济增长并不完全依赖于石油出口,尚有增加投资和扩大内需的贡献,甚至普京也认为,俄罗斯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能源,特别是石油出口的说法“与事实不符”,但他同时也承认,俄经济结构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经济转轨国家相比是有差异的。在笔者看来,这种不同和差异恰恰在于,俄经济和产业结构严重畸形,这一结构中能源等原材料所占的比重过大。
(二)粗放型经济高速增长及其代价
在普京总统的第一任期内,俄罗斯经济仍表现为粗放型高速增长。这种高速经济增长的代价往往会造成对效率的损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起并加剧经济波动,其直接后果,不仅直接损害经济增长的动态效率,而且难以达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二是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下。这两者会直接导致出现不可持续的高速低效经济增长,特别是影响到经济增长的长期绩效。从俄罗斯1999~2004年6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情况看,经济增长速度是不稳定不均衡的,呈波动性增长状态:国内生产总值1999年增长5.4%、2000年增长9%、2001年增长5%、2002年增长4.3%、2003年增长7.3%、2004年增长6.9%。之所以如此,正如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所指出的,是因为“当今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几乎完全决定于原料和燃料商品的出口”③。而以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原材料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这样一种经济结构,不仅会耗竭自然资源,而且会时常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使本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而产生波动。
1.粗放型经济高速增长以缺乏竞争力为特征
俄罗斯的比较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是静态的、稀缺的和不可再生的。而竞争优势则是动态的,甚至是无止境的,它往往与创新、人力资本的发展和智力开发等息息相关。如若这两种优势得以有机结合,就会大大增强俄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而俄罗斯实际上只具有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而缺乏商品和市场的竞争优势,即经济的综合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可以从3个方面来分析俄罗斯的竞争力问题。
第一,国家竞争力。俄罗斯学者认为,国家竞争力指标是决定一国商品竞争力、商品生产者竞争力和部门竞争力,并表明一国在世界市场位次的一项综合指标。
落后的传统产业依然在俄罗斯占据主导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较西方发达国家确有明显的差距。俄传统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一是发达国家称之为“夕阳产业”的基础产业比重过大。二是工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规模过大。三是民用消费品工业比较薄弱,生产技术落后。正是由于这些和其他一些原因,造成俄罗斯的国家竞争力不强。有资料显示,从国家竞争力,即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来看,俄罗斯在所选取的国家中排名最后,详见表3。
从表3可见,与所选取的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俄在世界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为最低,说明俄罗斯国家竞争力不强,甚至低下。而正如俄学者所指出的,与“新经济”相关的竞争优势以及构成全球经济竞争基础的非价格竞争机制的利用规模,在俄罗斯都十分有限④。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即使是在2000年GDP增长高达9%的情况下,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在所选取的世界主要国家中也依然位居最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2003年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中也仅将俄罗斯排在第52位。
第二,微观层面的竞争力。微观层面的竞争力主要是公司(企业)竞争力。公司竞争力主要通过生产的盈利水平、创新能力、劳动生产率、公司战略计划、管理水平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等因素表现出来。公司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公司质量,即公司战略和公司行为;二是公司经营环境的质量,即微观经济环境。俄罗斯与所选取的世界主要国家在微观竞争力方面的比较情况可详见由世界经济论坛提供的数据(见表4)。
从表4可见,俄罗斯的微观竞争力不仅与表中所列的11个国家相比位列最后,而且在所选取的59个主要国家中也排名靠后。这说明俄的微观竞争力很低。正因如此,普京在2003年总统国情咨文中指出,大多数经济部门缺乏竞争力是俄罗斯面临的一种严重威胁⑤。有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末,俄大多数经济部门工业产品的生产耗费要比日本高2.8倍,比美国高2.7倍,比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高2.3倍,比英国高2倍⑥。这种缺乏竞争力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既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又导致增长的低效率。另据世界银行驻俄罗斯代表格奥尔吉耶夫提供的资料,目前俄罗斯仅有28%的企业属于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企业,29%的企业属于在本国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而43%的企业基本上属于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
第三,从商品出口结构和竞争力看,俄罗斯存在的问题是商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商品缺乏竞争力。如前所述,俄出口到国外的产品主要以能源、原材料和半成品为支撑,成品特别是机器设备出口的比重较小,这是由于俄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所致。虽然为改变这种出口结构,俄罗斯曾出台鼓励机器制造业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并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但由于俄机器制造业一直陷入严重困境,国内市场的萎缩导致生产大幅度下降,许多企业停产,军转民品生产进展缓慢,机器制造业的产品出口无大起色。近几年来,机器和设备出口占俄罗斯出口的比重仍不超过10%。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原材料出口仍在俄出口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有资料显示,2003年俄石油部门占GDP的16.3%,天然气部门占6.7%。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更高:石油占出口收入的39.6%,天然气占15%。燃料动力综合体上缴预算的税收占到俄罗斯全部税收收入的26.5%⑦。这种出口结构不仅决定了俄商品缺乏价格竞争力,而且也会使“俄罗斯最宝贵的资源处于外国的控制之下,丧失实现当代经济增长所需的基本内部要素,丧失独立自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⑧。
2.粗放型经济高速增长以劳动生产率低下为代价
从总体上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粗放型为主,经济增长仍主要靠人力、物力、财力和能源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实现,而且是在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的情况下实现的。有资料显示,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俄罗斯经济中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一直呈下降的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不仅低于所有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诸如土耳其、马来西亚和埃及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时期劳动生产率的降低导致利润普遍下降,亏损企业增加。全国15.7万户工业企业中有51%的企业亏损。只是从2000年起,亏损趋势才得以扭转,劳动生产率开始提高。但2002年俄罗斯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3%和西欧国家的25%,而同为经济转轨国家的波兰和匈牙利的劳动生产率则分别相当于美国的42%和49%,大大高于俄罗斯,详见表5。
表5还显示,俄罗斯的劳动生产率低于所有的发达国家。俄罗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很低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造成经济增长的效率低下,导致多数国民经济部门的盈利水平不高,甚至下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尽管也可以带来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往往很大,会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上面临大量的难题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难度增大。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俄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和负面影响就证明了这一点。
(三)经济转折时期依然困难重重
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实施的治国方略和经济发展战略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特别是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这种经济增长除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效应外,主要得益于资源出口和与此密切相关的国际市场的有利行情以及卢布贬值效应。而在普京第一任期结束和第二任期开始之际,促进经济增长的某些因素的潜力与效应已近极限。而且,在这一经济转折时期,俄经济长期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制约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中最主要的,一是经济结构畸形发展,资源导向型经济和发展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造成这种结构中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比重过大,加工工业比重过小且发展缓慢,高新技术产业落后。而且,俄罗斯加工工业的竞争力由于卢布实际汇率稳定、自然资源价格上涨、工资快速增加、闲置生产能力逐步减少而出现下降趋势。二是有竞争实力的现代化大公司的数量很少,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和资本集中程度较低。三是企业设备陈旧老化,更新率低,这在表6中充分反映出来。
从表6可见,自1995年以来,俄罗斯无论是整个经济领域的还是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更新率与报废率都低于经济转轨前的1980~1990年,固定资产更新率的下降幅度更大。由于固定资产更新率和报废率低,导致企业设备陈旧老化,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严重。有资料显示,2003年俄工业企业的设备使用年限在16~20年的占22.7%,超过20年的占48.2%。表7反映了普京第一任期内相关年份的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年限。另据有关资料,目前俄工业部门现有设备的48%~71%按折旧期限应尽快退出使用。
四是经济增长政策目标与社会政策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这种矛盾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毋庸讳言,俄罗斯要达到经济增长政策目标与社会政策的协调一致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普京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强调:“我们需要经济增长首先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福利”⑨。而俄罗斯要真正实现经济增长首先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公民福利的目标,仍有很大难度。有资料显示,2000~2004年,俄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69%,工资增长了一倍多,居民的个人消费扩大了50%,居民银行存款总额增加了5.7倍,住房建筑量增加了28%,2004年达4100万平方米。但这一时期俄罗斯平均预期寿命缩短了两年(目前,俄罗斯人的平均寿命仅为66岁,其人均寿命比日本低16岁,比欧盟国家低14岁),有劳动能力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增加了约1/4,居民健康状况恶化,犯罪率上升。虽然俄罗斯采取措施大力减少贫困人口,但按官方统计,2004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仍占总人口的17.8%。据社会问卷调查,2001~2003年,贫困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0%⑩。这些问题足以使俄罗斯确定的经济增长政策和社会政策目标大打折扣。
最后需要指出,俄罗斯有学者和权威机构将普京总统第一任期内俄经济的发展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1999~2001年为内需导向型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年均增长率为7.1%,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卢布贬值效应以及企业闲置生产能力和劳动力潜力的动员而实现的;2002~2004年为原料出口型增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年均增长率为6.4%,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扩大原料出口并依靠国际市场高油价实现的。俄罗斯经济由内需导向型增长阶段向原料出口型增长阶段的转换实际发生于2001年至2002年间。俄罗斯经济增长类型的变化及相关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可详见表8。
2002~2004年,俄罗斯GDP增长的60%左右是通过增加出口和国际市场的高油价而取得的,其余的40%左右则是靠国内因素实现的,而1999~2001年,这种比例关系正相反;2002~2004年,GDP增长的50%以上是由能源和原料工业部门以及商业与贸易部门提供的,而1999~2001年,这些部门提供的约为1/3(11)。
二 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及其现实可能性
在第二任期内,为了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普京总统实际上依然主张发展以资源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他在2005年12月22日召开的俄联邦安全会议上称,俄罗斯应力争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领头羊”。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也不止一次地承认,“俄罗斯出口结构的原料特征并没有改变”。事实的确如此。受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结构以及国际市场的影响,2005年俄罗斯进出口商品结构较普京总统第一任期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出口仍以能源和原料性商品为主,进口则以机器设备和轻工纺织品为主。据俄海关统计,2005年在俄对独联体以外国家的出口中,能源产品占66.7%,金属及其制品占14.9%,化工产品占5.5%,原木和纸浆占3.6%,而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仅占3.5%。俄总理弗拉德科夫2005年12月29日在政府会议上说,2005年俄经济增长6.4%,而石油出口收入增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这一方面说明石油对俄罗斯经济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也如弗拉德科夫所指出的,说明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不高,因此政府在制定2006年联邦预算时必须充分考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问题。
也应当指出,虽然普京对经济增长速度格外关注,而且也深知目前这主要靠发展资源依赖型经济,特别是资源出口来实现,但他同时也更加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部门。他于2006年2月16日主持召开俄国务委员会主席团会议时强调,发展信息技术与优化俄经济结构紧密相连。目前,俄经济增长对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依赖程度很高,俄政府必须通过发展高科技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他指出,2005年信息技术产业在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5.3%,而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这一比重超过30%。他认为,俄科技实力雄厚,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应加以充分挖掘。
我们认为,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实际上有两个主要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到2010年使GDP翻一番的目标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二是俄罗斯政府制定的《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目标能否达到和通过什么途径达到。
(一)对10年内GDP翻番目标的基本评价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涅基别洛夫的观点很有道理。他指出:“如果让我们选择,是要继续使经济靠燃料和原料的生产和出口来达到10%的增长速度,还是通过经济现代化和利用高科技来达到7%,甚至是6%的增速,我则更倾向于6%~7%的增长速度,而不是10%。”(12)他这里实质上是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发展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部门而不是继续依赖资源出口来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俄罗斯实现10年内GDP翻番目标的必要条件与现实矛盾
从增长速度看,俄罗斯要实现10年内使GDP翻一番的目标,GDP年均增长率要达到7.2%。为实现这个年均增长目标,《纲要》规定,“必须要形成以国家现有的全球发展优势和资源为支撑的竞争型经济模式”。这些优势和潜力首先包括:构成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中比较优势的科技、人才和自然资源潜力;俄罗斯与独联体和经济发达国家经贸联系的地理经济优势;可观的投资潜力,例如2004年国民总储蓄占到GDP的31%;宏观经济稳定,形成规范的经济法律基础,从而为吸引投资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13)。这里实际上主要是提出了实现10年内使GDP翻一番的有利条件和可以挖掘的潜力,但却未能在应有的程度上关注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即如何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达到GDP翻番目标。因为从根本上说,俄罗斯在经济翻番目标与经济结构改造,即实现经济结构多样化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这种矛盾说到底依然是经济增长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一般而言,经济快速增长与经济结构改造之间非但不存在矛盾,而且应是相辅相成的,即经济快速增长有利于经济结构改造和结构调整,而经济结构改造和调整又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更快增长。但俄罗斯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如上所述,俄只有保证经济增长速度达到年均7.2%,才能实现普京提出的到2010年使GDP翻一番的目标。而要达到这种高速增长目标,前提是必须保持并不断增加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和出口,而且国际市场能源价格要保持较高价位。这是俄政府相关机构和专家学者们都普遍认定的事实。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直接后果,会进一步强化俄罗斯经济的“燃料性原料”的生产与出口特征。
因此,在结构改造和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这两者难以同时兼顾的情况下,是选择继续依赖资源出口来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使GDP翻番,还是为建立有效的经济结构和实现经济结构的多样化而选择实行结构改造,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这是俄罗斯面临的两难选择问题。
2.俄罗斯实现10年内使GDP翻番目标的几大制约因素
第一,经济结构失衡,经济结构多样化水平低。以能源和原料性产品为主的生产和出口结构在普京第二任期内仍难以根本改变,这样会造成对主要出口商品,即能源和原料性商品世界价格行情的高度依赖,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的不稳定。而且正如《纲要》所明确指出的,在生产结构中占主要地位的部门,即燃料动力综合体、冶金工业和农工综合体正逐步丧失其发展优势,因而这些部门未来的增速不会超过5%。而那些能以7%以上增速发展的部门,即食品部门、化学、木材工业、建材、部分机器制造业和一些高技术工业部门以及建筑业和通讯业,在经济结构中仅占不足1/3。如若这些类型的部门不能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俄罗斯经济就不能达到7%以上的稳定增长。而据预测,俄罗斯要待2011年后才能使生产结构发生必要改变(14)。这说明,调整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部门,仍是俄罗斯面临的艰巨而难以如期完成的任务。也正是由于这一主要原因,大大增加了俄实现10年内使GDP翻番目标的难度,甚至难以如期达到这个目标。
第二,缺乏发展人力资本的条件和促进因素。一个时期以来,俄罗斯面临着与发展人力资本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特别是有劳动能力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高,人的预期寿命缩短,人口老龄化,这一切造成劳动力短缺。而且具有专门知识和熟练技能专家的培养规模不断缩小;卫生、教育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进展缓慢。《纲要》中指出:“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卫生、社会领域和教育体系的效率不足,是恶化人力资本发展条件和发展动因的因素之一”(15)。
据世界银行相关资料,发达国家国民财富中自然资本所占的比重平均不超过10%,但人力资本的比重占到70%以上。而俄罗斯国民财富中自然资本所占的比重则达到83%~88%,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但人力资本仅为5%~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6)。再从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再生资本看,俄罗斯更是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里差距就在于俄罗斯是以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而不是通过大力发展人力资本、依靠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来取得经济增长。因此,改善人力资本状况,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发挥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后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GDP翻番目标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三,经济竞争力低,非市场化部门的比重过高。如上所述,俄罗斯经济的综合竞争优势弱,无论是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还是微观层面的竞争力,即企业竞争力以及商品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经济转轨国家相比都是较低的。因而“缺乏竞争力是俄罗斯面临的一种严重威胁”。导致竞争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然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等非市场化部门的比重过高,特别是国有企业仍时常享有明的或暗的特权。
第四,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经济增长。近些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交通运输、通讯、管网和能源电力等的制约。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原因是资金匮乏,吸引外资不力,从而形成俄经济增长的“瓶颈”。
综上所述,俄罗斯实现10年内使GDP翻番目标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这种难度不仅仅在于今后几年内GDP能否达到年均7%以上的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俄2006年GDP将增长6.5%,高于俄政府6.4%的预测),而在于能否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来达到GDP翻番目标,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俄政府正在为实现后者而作出不懈努力,如履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承诺;开始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将实现经济结构的多样化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着手解决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等等,但迫于GDP翻番在时间上和增长速度上的要求,俄政府的这些努力短期内很可能难以奏效。但不管怎样,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仍会构成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的一个本质特征。
(二)对《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目标的简要评价
《俄罗斯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的时间段与普京总统的第二任期在时间上相吻合,因而该纲要可以看作是实施普京第二任期内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一个具体纲领。《纲要》提出了3种经济发展方案和模式(17)。
第一种方案是继续奉行资源型、外向型和主要依靠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发展经济的既有模式。我们认为,这一方案的最主要特征是不改变现有的结构政策,不改变畸形的经济结构,即维持资源依赖型经济特征明显的以燃料和原料生产和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按俄政府设计的第一种经济发展方案,预计2005~2008年GDP将增长20%,2005~2015年将增长58%~61%,这样就达不到GDP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但我们通过分析已有的经验数据,认为在不改变现有经济结构的情况下,如果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也可以达到GDP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一是国际市场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要一直保持高价位;二是加工工业部门的发展要能够基本补偿燃料和原料部门占优势的经济结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否则,GDP10年翻一番的目标难以达到。
第二种方案是实行投资导向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其核心是启动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发展战略,通过对原材料、石油天然气部门和运输设施(如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大规模投资,来不断扩大能源、原材料产量和出口量,以拉动经济增长。我们认为,这一方案的最主要特征是不根本改变现有的以燃料、原料生产和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而且还要通过大量追加投资和扩大出口的途径发展原材料、石油天然气部门和运输基础设施。这实质上仍是一种注重增长速度和增长数量的发展模式。俄政府提出的第二种经济发展方案,其主旨是要达到GDP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为此,预计2005~2008年GDP将增长27%,2005~2015年要增长100%~107%。但我们认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仍是要具备第一种方案的两个实现条件。而且第二种方案的最大缺陷在于经济增长是以现存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不能得以全面改造为代价。不仅如此,在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对这些需要投入巨资部门的大量投资不仅会造成建设资金过度紧张,而且还会影响对加工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新经济部门的投资。从长远看这会从根本上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三种方案是实行创新导向型发展模式。其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使其朝着有利于加工工业、服务部门,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发展变化。该方案的特点是较第二种方案减少了对原材料、石油天然气部门和运输基础设施的投资,而将有限资金更多地用于对传统工业的现代化改造,投向信息产业和高技术部门,大力发展新经济部门。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从资源型发展向创新型发展的转变,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实现经济结构的多样化。按第三种方案,2005~2008年GDP将增长25%~27%,2005~2015年将增长100%~104%,能够保证GDP10年翻一番目标的实现。
总的来看,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俄经济依然存在很大的变数,《纲要》之所以设计了3种经济发展方案和模式,说明俄政府对处于新转折时期的经济仍难以全面把握和准确定位,要视经济发展的走势和具体情况而采取某种方案。以上的分析表明,无论实施哪一种方案,俄罗斯要实现所确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目标都有难度,实现3种方案均利弊兼具。尽管如此,俄罗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普京第二任期内不会发生改变。《纲要》规定,在GDP水平方面,2007年俄罗斯经济会超过1991年危机前的水平。而加工工业生产、投资规模和科技部门的规模要在2010年后超过1991年的指标。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实际收入的不断增加,贫困人口也会大量减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将从2004年占总人口的17.8%,即2 550万人,减少到2015年占总人口的4%左右,即550万~580万人(18)。
三 总结性评论
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大量出口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继而达到GDP翻番目标,是普京第一和第二任期内俄罗斯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俄罗斯于2004年1月1日设立的联邦稳定基金,就与大量涌入国库的“石油美元”密切相关。该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而带来的“额外”收入。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言,“建立这项基金的目的就在于从能源产业中积蓄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保持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指标的稳定,集中力量解决经济多样化问题和社会领域内出现的问题。”截至2006年5月1日,稳定基金总额已达到18000亿卢布。按照俄罗斯有关稳定基金的法律规定,当基金总额超过5000亿卢布时,俄政府可以动用该基金来偿还外债。为此,2005年6月,俄从这笔基金中拨出3366亿卢布偿还了所欠巴黎债权人俱乐部的部分外债,总额为130亿美元。普京2006年2月11日在克里姆林宫会见八国集团财长时表示,俄准备再次向巴黎债权人俱乐部提前偿还债务,总额达到119亿美元。俄罗斯能够提前偿还债务,与其经济形势持续好转有关,特别是得益于石油出口。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使以石油为主要出口产品的俄罗斯获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2005年俄石油收入约达900亿美元。石油收入猛增大大充实了俄罗斯的财力,据俄罗斯央行公布的资料,截至2006年7月7日,俄黄金外汇储备已达到2532亿美元。
应当说,从中短期看,大力发展资源经济,特别是利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的有利因素大力发展石油产业,以此增加外汇收入和扩大外汇储备,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俄是一种必要的选择。事实上,俄罗斯也正努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操纵国际能源市场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但从中长期看,这种选择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从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实施第三种经济发展方案,即在发展和改造能源和原材料等传统经济部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创新部门和新经济部门,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发展人力资本的战略,为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积蓄后劲,应是俄罗斯的现实选择。
《俄罗斯政府至2008年前工作的基本方针》提出:要摆脱经济发展长期依赖自然资源和主要依赖现有生产能力的状况;要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设备更新和进一步加大科教投入,发展人力资本;要使经济增长从依靠扩大外需向拉动内需转变,从主要依靠能源、原材料部门向依靠加工部门转变,从依赖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向依赖实现生产设备现代化转变。这“三要方针”的核心,是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对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的过分依赖。由此可见,俄罗斯今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思路与方针已非常清晰,但付诸实施的难度相当大。目前,至少要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减少根深蒂固的速度偏好,即减弱对经济增长速度的片面和过旺追求,努力转变增长方式,特别是改变增长的粗放型特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发展。我们认为这是俄罗斯今后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所要选择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二是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我们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增长质量比经济增长更为重要。因为较高的经济增长质量往往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而经济增长则不尽然。经济增长可以用GDP加以衡量和评价,而经济增长质量用GDP则难以甚至不能准确评价。经济增长质量既包括经济增长,更包括社会发展、人本身的发展(人类发展)、自然环境状况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而且,经济增长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如上所述,俄政府提出的3种经济发展方案和模式中,第三种方案能够体现和满足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因而是发展后劲更大和更有前景的方案,但我们认为目前俄罗斯实施该方案的条件尚不成熟。因为这要从3个层面来解决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其一,在经济增长因素这一层面,要首先解决好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加大固定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加快更新改造问题;其二,在经济结构这一层面,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创新经济部门,特别是超前发展能够带来高附加值的科技密集型部门和能够生产现代技术产品的部门;其三,在社会经济的层面,重点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公正地分配国民收入。这3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才能保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由此看来,在普京总统第二任期内乃至此后几年,俄罗斯实际上难以完全实施第三种方案,只能从第一和第二种方案逐步向第三种方案过渡。
我们认为,加速实现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发展创新型经济部门,这是俄罗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俄在增加能源和原料性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同时,应当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的比重,特别是要扩大加工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近几年,俄罗斯已将实现经济结构的多样化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普京总统在2006年总统国情咨文中也指出:“我们已经开始实施改变我国经济结构的具体措施,使其具有创新性。我认为,政府在这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19)这说明,俄已开始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增长代价过大、负效应明显的问题。
四 结语
结构改造和调整在俄罗斯已经喊了至少15年,但由于俄不切实际地期待着政府退出经济领域后经济结构的改造会靠市场自动实现,结果使结构调整和结构改造不仅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且仍是俄罗斯今后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仍始终与原料部门的发展和有利的国际市场行情密切相关。“原料出口不是作为经济的一部分,而是取代了经济”(20)。
俄罗斯会不会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6月在《关于俄罗斯经济现状》的报告中所得出的结论那样:“俄罗斯经济增长期即将结束”,“俄罗斯可能失去经济现代化的机会”?对这两个结论同时肯定或否定回答都会有失偏颇。因为本文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经济结构中实现的经济增长,其质量会是截然不同的。依靠出卖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达到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科技密集型产品、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的生产和出口而实现的经济增长,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以“燃料和原材料片面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经济结构,这种以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原材料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经济结构,不仅会耗竭自然资源,而且会时常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影响,从而使俄罗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外部因素的左右。这是俄罗斯这样的资源大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所导致的经济结构特征和后果。这也意味着俄罗斯依然要靠保护落后的部门和经济结构来达到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种经济结构下,虽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经济增长,但难以实现经济现代化。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不仅造成高科技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而且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不稳定、不均衡,呈波动性增长状态。而后者则必须紧跟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对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的过分依赖,减少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过旺追求,这应成为俄罗斯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俄罗斯联邦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草案)明确规定,在中期和至2010年,俄罗斯结构政策的基本任务是:纠正畸形的经济结构,重组亏损的经济部门;提高创新积极性,加速发展高新技术经济部门;加速企业重组和改革的进程,提高企业的效率,在全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大型的有效率和竞争力的公司一体化进程(21)。这一目标如果在普京总统的第二任期内难以基本达到,也是后普京时代应该努力尽快达到的目标。
注释:
①《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3期。
②З.Чепасова,Структурная перестройка и качества роста//экономист,2005 № 3.
③Ю.Сиэов,Акту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развития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фондового рынка//Воп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2003 № 7.
④参见Вопросы зкономики,2001 № 8。
⑤В.Путин,Послание Преэидента России Владимра Путина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Деньг и кредит,2003 № 5.
⑥З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эвитие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Премьер Принт,2005,c.168.
⑦З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эвитие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Москва,Премьер Принт,2005,c.197.
⑧〔俄〕谢·格拉季耶夫著,佟宪国等译:《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俄罗斯与新世界秩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第260页。
⑨В.Путин,Послание Преэидента России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Собранию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Деньги и кредит,2003 № 5.
⑩А.Белоусов,Долгосрочные тренды российской зкономики//Общество и зкономика,2005 № 12.
(11)同上。
(12)А.Некипелов Проблемы трансформируемой экономики//Общест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2003 № 6.
(13)参见http://www.gov.ru/aug2004。
(14)http://www.gov.ru/aug2004.
(15)同上。
(16)З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рост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проблеы иперспективы//Россий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2003 № 3.
(17)详见http://www.gov.ru/aug2004。许新在《论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一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这3种经济发展模式(详见《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4期,第33~35页),故本文不再赘述,仅做简要归纳和评述。
(18)http://www.gov.ru/aug2004.
(19)http://kremlin.ru/appears/2006/05/10.
(20)З.Чепасова,Структурная перестройка и качество роста//Зкономист,2005 № 3.
(21)http://www.economy.gov.ru/.
标签: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 俄罗斯总统论文; 能源结构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劳动生产率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经济学论文; 人力资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