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发展语言论文_朱宇婷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发展语言论文_朱宇婷

——听障二年级语文《大熊猫》教学案例分析

◆ 朱宇婷 陕西省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 721000

一、案例背景

《大熊猫》一课的授课对象是聋校二年级学生,学生整体年龄偏小,天真可爱,活泼好动。聋哑学生的接触面不广,亲身体验到的东西不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中,教师以可爱的大熊猫玩偶、生动的体态语、丰富有趣的表情、优美流利的手语、直观形象的课件为载体,将阅读和句式练习相融合,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大熊猫的可爱,发展学生的语言。

二、案例描述

本单元以“动物”为主题,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说明文。课文用准确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大熊猫。整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课文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二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伊始,教师出示实物——大熊猫玩偶,让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外形。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观察中被调动起来,为全文教学创设了良好的“乐学”氛围。

2.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要告诉老师?生:大熊猫是最可爱的动物、最珍奇的动物;大熊猫很漂亮,它有圆圆的黑圆圈……师:小组合作读课文,想想各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师: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大熊猫可爱的样子。师:同学们能告诉老师,大熊猫长什么样子?生:胖乎乎的。师:喜欢读的站起来读。学生看熊猫玩偶,复述熊猫的样子。师:第三自然段告诉我们,熊猫喜欢什么活动?用“----”划出大熊猫喜欢的活动。学生自由朗读,配上动作,把大熊猫憨厚可爱的样子读出来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有认真地读一读,读懂意思的;有兴致勃勃地表演读,读出情感的。以读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感受大熊猫的外形可爱、小时候的活泼可爱、长大后睡觉的样子可爱,以及它吃竹叶时的样子可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3.让学生在演中体验。听障低年级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也非常有表演的天赋。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动、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教师选用了“表演”教学法。学生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师:读懂了吗?我们用演的方法,老师先来演一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演一演,最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演一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精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重点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大熊猫,边读课文边表演,指导学生表演好爬上爬下、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地睡大觉、摆动着走来走去……通过表演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在活动中、表演中,学生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大熊猫”,用体态动作再现了课文,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习中调动了学习热情。

4.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象自己是一只可爱的大熊猫:你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动作?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大胆交流,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5.注重学生词语积累的训练和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师(板书“胖乎乎”):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词有什么特征?生:后面有两个字一样。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还有没有这样的词。生:毛茸茸……师:你还知道更多这样的词吗?生:冷冰冰,白茫茫,绿油油……在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文中ABB式叠词对大熊猫的外形进行填空式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以此强化听障学生的词语积累与运用。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课后让学生收集大熊猫的资料或给大熊猫画一幅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

三、案例评价

《大熊猫》一课体现了教者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教师采用了“读——悟——赏”的语文教学模式。

重视“读”,运用多种读文方法使学生熟悉课文,既有对全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又有精彩语段的反复体会。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听障学生的口语发音及手语规范度进行矫正,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悟”的阶段,教师由课题入手,适时地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介绍大熊猫的特点。这一环节中,教者没有用传统的“一问一答”式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思考,有个体思维,有同桌研讨,有四人小组讨论等,组织学生个个勤动手,并能积极参与,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第三个阶段是“赏”,“赏”必须建立在“读”和“悟”的基础上。“读”和“悟”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脉络,掌握文章的要点,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赏”是对学生能力的再提高。《大熊猫》一课的课后作业环节让学生为大熊猫设计家园,正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展,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其次,注重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但又不是盲目地用“很好”“不错”“讲得很好”,总能在学生答疑之后作深入浅出的剖析,既能对学生发言正确的地方谦虚接受,又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之处。

论文作者:朱宇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发展语言论文_朱宇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