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惠群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实验中学 3440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传统应试策略展开的固化高中政治教学模式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构建基于德育培养的全新活动性高中政治课堂的建议得到了广大政治教育工作者支持。政治是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以完成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的、以提高学生基本政治素养作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在学生法制意识、理性精神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上大有裨益。本文结合实际,针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高中政治教师有所启迪。
【关键词】高中政治;德育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8-065-01
高中政治是一座连接初中思想品德课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桥梁,起到极为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不但与学生的高考成绩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必备技能。但是受碍于传统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政治教师在基本知识概念与应试技巧上花费过多时间,几近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培养,固化的教学方法与陈旧的教学理念严重阻碍了高中政治教学发展。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改革传统教学理念,明确德育教学目的,提高德育重视程度,在基本课程中渗透德育培养,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高德育培养重视程度与认知程度
与其他高中学科不同,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功能,政治学科明显更侧重于“育人”方面,即新课改中对学生完成德育培养的要求。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应当一个整体,但是近年来高中政治学科明显进入了“急于求成”与“成绩至上”的误区,高中政治教学向“教书”的偏移愈演愈烈,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德育的培育,以至于高中教育逐渐从圣洁的象牙塔向“高考工厂”转化,进行政治学科改革刻不容缓。经济的高速发展从侧面上助长了社会的浮躁情绪,越来越多的人被金钱社会腐蚀,失去了正确的三观,心理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主要负面症状,在急功近利的社会背景与沉重的工作压力下,绝大部分家长忽略了学生性格、道德与习惯培养,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将家长撂下的担子背起来,融入学生群体、分析高中生性格特征,坚持“立德树人”口号,完成学生的德育培养。显而易见,提高政治教师对德育培养的认知程度方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立德树人”作为德育的核心口号,政治教师在落实在实际教学计划时首先需要明了究竟要“立什么德”与“树什么人”的问题关键。
结合新课改对高中政治教学要求,政治教师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学生德育培养:第一,政治认同。我国是最强调集体荣誉感与集体精神的国度,高中生作为国家合法公民的一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与认同祖国的思想必定是德育培养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坚持和发展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与“坚持培养国家与民族认同感”并举,全面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第二,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是知识分子区别于非知识分子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更是所有教育的最终宗旨,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世界观、健全科学的人生观与理性正确的价值观,确保学生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洪流中找到自身发展方向,实现自身价值。第三,法制意识。高中学生即将或者已经步入到了成人阶段,培养学生健全的法制意识十分必要,政治教师需要从“懂得法律、善用法律、遵守法律”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培养。第四,承担责任。从小层次来说,要求培养学生主动自觉的投入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中来;从大层次来说,要求学生勇于承担社会公共事务,做一个有担当的有为青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科学设计德育教学环节
德育培养是一个系统的、严谨的过程,同样需要教师充分的备课与科学的内容设计。教师在进行德育培养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以下五条核心要求:第一,道德培养与社会实践并举原则。该原则又称德育理论与履行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正如同陆游所言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最终还是要贯彻在行动中来,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高举“知行结合”的旗帜。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培养”相关内容时,除了相关书面化的内容讲解,我还会以一则最近引发广泛热议的“洁洁良事件”进行抛锚,启发学生对“中国人的身份代表了什么?网络时代又该如何维护祖国的尊严?”进行探究。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详细介绍该事件,然后启发学生:“事件中身为党员、学校学生会重要干部的厦大学生‘洁洁良’接着网络这块面具,肆无忌惮的发表着辱华言论,最终引起众怒,相应惩罚也接踵而至。信息化网络时代,确实人人都有发表言论的权利,可是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需要同学们认清,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希望同学们敢于发声,维护你我的祖国。” 第二,严肃要求和尊重理解原则。首先,教育作为一门严肃、严格的事业,德育的培养同样需要教师严肃对待、严格要求。其次,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心形,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第三,整体与单一相结合原则,具体指在整体上保证学生按照社会要求进行道德发展的同时,又不抹杀学生鲜明的特性,做到班级群体与学生个人齐头并进。第四,在集体中逐渐完成个人德育培养的升华,又通过个人培养最终完成整个班级群体的进步。第五,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隔阂原则,具体指逐渐消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两者相结合的进行道德建设,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会培养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德育渗透。
三、在基础课程中渗透德育建设,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没有无德育的教育,没有无情感的管理”是对德育理念最完美的阐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传授针对考试内容的知识、盲目的追求分数,需要加强对德育理念渗透的重视程度,在基础课程中渗透德育建设,把德育理念融合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完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走进国际社会”相关内容时,我会在课程中渗透对学生科学世界观与国家认同感的培养。首先我会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则则新闻来“抛锚”教学方向。新闻题为“中美贸易战,美国这是踢了铁板”,文章中具体介绍了最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波澜的中美贸易战始末,然后我会向学生分析:“美国单方面的发动贸易战之后,没想到我国毫不相让,大有一种寸土必争的意思。由此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任何组织都不能小觑的势力,希望同学们为自己的中国身份感到自豪。再者,现在美国的疲软已经逐步呈现,我国外交官从美国带过来反应就是美国白宫现在不但外患卫平,内忧不断。究其原因,无非是美国两个执政党之间冲突不断,一个国家显然不能力气用到一处。”德育理念的渗透不能单单停留在课堂之上,针对高中学生学习压力繁重的特点,政治教师可以经常组织活跃气氛的课外活动,缓解学生压力,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建立。例如在教学“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相关内容时,我会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古诗背诵大赛,通过良性竞争帮助学生发现中华文明璀璨的诗词文化,侧面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结语:政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活动,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渗透德育培养的全新高中政治课堂发展蒸蒸日上。教育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广大教师坚持不懈的探索。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政治教师要敢于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勇于尝试优秀教学方法,注意学生的可持续与个性化发展,高举“立德树人”口号,真正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推动高中政治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浅谈《MOOC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创新》[J]. 黄一玲. 教育发展研究. 2017(Z1)
[2] 黄修文. 慕课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构主义教学研究[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4):61-64.
论文作者:涂惠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8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政治论文; 高中政治论文; 社会论文; 美国论文; 《中国教师》2018年8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