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论文_陈黄安

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论文_陈黄安

南京典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中人口数量也逐渐增多,这种情况下土地资源占用问题也开始突出出来,高层建筑不仅有利于解决土地资源占用过多的问题,因此,当前已经成了建筑行业的主要房展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水平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很多设计人员对建筑工程中应用的软件并不了解,设计过程中单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很少会关注房建工程质量情况,因此,结构设计体系造型与抗震设计成为房建结构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工程项目,其中涉及到的诸多因素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情况,以供参阅。

关键词: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抗震设计

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房建结构设计体系正被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着。虽然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我国的房屋设计还处于较弱的阶段。就好比目前有很多设计由于重心多放于美观而忽略了结构导致了建筑的结构和抗震的功能较差,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所以房建的抗震设计必须被重视起来,无论是在地震的高发区亦或者是低发地带都要重视,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与可靠。

1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

(1)对剪力墙结构而言,它指的是在建筑中,其受力结构为由剪力墙构成的。针对这一体系,建筑结构受到的水平荷载与垂直荷载都能由剪力墙来承担。通过对这种具有一定刚性的结构的合理应用,能使结构具有良好延性,受力后,可保证荷载传递的准确性与均匀性。此外,保证整体性也能提高结构的抗地震作用性能,可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予以充分考虑。(2)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而言,它是由框架与剪力墙构成的全新受力体系,其框架和纯框架有所不同,而且剪力墙和纯剪力墙也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在建筑的下部楼层,布置的剪力墙不会产生太大的位移,拉动框架按照弯曲型曲线发生变形,由剪力墙承受主要水平力,而上部楼层则完全相反,其布置的剪力墙实际位移不断增大,存在一定向外侧倾斜的趋势,但框架则会发生向内侧的位移,框架拉动剪力墙结构按照剪切型曲线发生变形,其中框架不仅承担主要的外部荷载,而且还承担将剪力拉回的作用力,而剪力墙除了不承担由荷载作用产生的水平方向上的力,还由于为框架施加新的水平力而承担一定负剪力。因此,在上部楼层中,即便由外部荷载造成的剪力相对较小,但框架当中也会产生很大的剪力。这是目前小高层建筑中最常用的结构。该结构体系主要是指将框架与剪力墙组合到一起,以此形成完全的结构体系。建筑竖向荷载由剪力墙与框架两部分承担,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则由具有很大抗侧刚度的剪力墙结构来承担。(3)筒体体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筒状结构来抵御侧力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两种方式,其一为实腹筒,其二为空腹筒。相比于其他的结构体系,筒体体系有较强的强度与刚度,而且不同构件之间的受力更为合理使得其具有了较强的抗震能力。较常用于跨度大、空间大的超高层建筑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2.1充分满足设计限值要求

在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建筑设计抗震规范》中有关抗震方面的规定,比如在北京市当前已经比较少见的砌体结构中,8度设防烈度时,应注意粘土砖建筑物的高度应该在18m以内,该建筑的层数应该控制在6层,一旦超过了该项规定,将会对建筑抗震能力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局部墙体尺度应该控制在最小的限值之内,这样才能保证墙体截面抗地震水平充分满足要求与规范,最终有效避免墙体开裂、墙体倒塌等问题的出现。

2.2建筑构件和连接节点的处理

建筑立面和建筑室内空间布置出现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使得建筑设计中采用的建筑构件种类、样式不断增多。立面利用外贴大理石、瓷砖等,室内装饰采用吊顶、人工艺术造影、悬挂的装饰图画等。在实际施工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材料、构造的抗震能力以及和建筑物结构的连接问题。外贴的大理石、瓷砖必须要保证其和建筑物主体结构锚拉的牢固性,保证在地震时不会坠落;保障悬吊的灯具、悬挑的人工艺术造景和建筑主体的连接点的强度,防止地震时坠落砸伤人。

2.3屋顶的抗震设计

为了全面降低在地震发生期间建筑损伤程度,在施工建设期间需要将建筑物各个部分的质量进行减轻处理。为了全面降低建筑物各个结构的质量,需要注重建筑物屋顶和墙体的质量。当建筑物的质量比较大时将会相应降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出现地震灾害之后就会严重损坏建筑物内部结构。因此在设计期间需要明确规定各结构的材料质量。在建设屋顶时需要最大限度降低屋顶高度,加强牢固性,并且需要选择较强质量的施工材料。也就是说在设计和建设房屋时需要选择节能型材料,并且不能在建筑屋顶上设置其他受力结构,避免增加建筑重量和高度,加大建筑高宽比比例,对抗震性能造成影响。

2.4砌体抗震设计

墙体厚度作为墙体刚性与延展性的重要载体,其对建筑物的抗震性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墙体厚度的科学合理设计能够极大的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带开展建筑开发项目时,就需要建筑项目的设计者与施工者在设计与施工阶段对墙体的厚度进行适当的增加,在进行多层建筑的设计施工的过程之中,开发建设单位不能只是一味的强调提升建筑物的高度,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多层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了加强建筑物主体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对建筑物与人员的伤害,更好的保护人身与财产安全。在进行建设开发项目设计时要在国家相关法律与法规的指导下进行建筑物抗震性能的设计与施工,确保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能够符合国家性的技术要求。

结束语

总之,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必须要有效地结合抗震设计和结构设计系。以及选型,才能够将在抗震方面建筑设计的基础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对建筑设计要求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确保建筑结构在刚度方面以及质量方面能够实现均匀地分布,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的使用性能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皓勇.分析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 (07)

[2]赵玲.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J].山东工业技术.2018(04)

[3]段燕荣.试论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6 (07)

论文作者:陈黄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8

标签:;  ;  ;  ;  ;  ;  ;  ;  

房建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论文_陈黄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