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教委在普通高校专业调整中设置的新专业,根据专业设置调整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精神,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既是一项科学研究课题,又是教改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课程建设方案,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课程建设,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根据专业设置调整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精神,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基本思路进行了阐述,并对该专业学生知识平台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整体优化
前言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来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分为基础类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电子技术类课程。进行群化建设,可使群化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不重复,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相对的独立性和离散性,实践实训环节或技能培养环节呈连贯、递进关系,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着重于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技能的培养,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完全融于课程群的建设之中,从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1.简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
1.1简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类课程
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等课程。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必备的数学、物理和英语知识,以及对本专业的知识架构和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了解尤为重要,这是对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最基本的要求。基础类课程群建设,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专业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基本知识。一方面,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1.2简述电子技术类课程的主要内容
电子技术类课程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实验教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个实验项目,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电路类课群主要包括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EDA设计等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中各种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简单电路的设计计算以及现代电子系统的仿真和设计方法;信号类课群主要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工程中信号与系统分析、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方面的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通信类课群主要包括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磁波类课群主要包括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基础等课程,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磁场的基本规律、物理本质和微波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分析方法。
1.3简述计算机技术类课程的相关内容
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系统与配置、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计算机技术类课程群建设侧重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的了解。注重网络构建、网络维护、网络开发等能力的培养。将实践教学与课程群建设紧密结合,是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它将贯穿大学教学的全过程。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较熟练地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第二学期开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软件开发工具与方法,为学生今后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分析、计算、设计奠定开发语言方面的基础;第三学期开设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和数据库开发的基本方法;第四学期开设的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为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和软件开发奠定理论基础;后续的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使学生逐步掌握将计算机和单片机应用于电子技术和通信方面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2.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整体优化进行分析
2.1加强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一个工科专业,在过去的课程体系中,专业课占的比重过大,人文素质课占的比重太小,存在明显的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与当前高等教育大力加强素质教育是不相符的。因此,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增加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从而培养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2.2完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必须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应有针对性、分层次、分阶段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整体优化可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把包含在若干课程中的技能点抽象出来,在一个更高层次上连贯起来,使该技能的培养,随课程教学的推进而不断递进、加深和拓展,同时注重实践、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师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就业市场,使实习基地成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平台。构建完善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全面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第一线,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合作,参与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职工提供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参加锻炼,聘请企业的专业人员,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或承担一定的理论教学任务,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2.3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丰富课堂内容
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形成知识点、知识线、知识面和知识体的有机统一。为了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必须克服重单科轻整合的现象。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培养目标,可将其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划分为几大类课群,对学生按课群来进行培养。课群内的课程成为课程体系的知识点,一个课群成为一条知识线,几个课群成为一个专业基础的知识面,它和其它模块的课程一起构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统一体。对课群内的课程进行统一规划,既考虑相互间的衔接,又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课群内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因此,按课群来培养,针对性更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更为紧密,可避免课程间的脱节和内容上不必要的重复。通过对几大类课群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能够适应二十一世纪电子与信息技术发展需要的专业综合素质。
3.结语
综上所诉,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整体优化,可使教学目的更明确,并能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着重于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技能的培养,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完全融于专业课程的建设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整体优化[J]. 民营科技,2016(07):62.
[2]陈燃.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6(33):110.
论文作者:吴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课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学生论文; 专业论文; 专业课程论文; 课程体系论文; 基础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