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1 方丽1 林凤1 杨丽君2 任燚3 唐忠平1(通讯作者)
(1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2花溪区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3修文县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200)
【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腹腔感染患者运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运用持续腹腔引流及中药保留灌肠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51例重症腹腔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5例,采用持续腹腔引流及中药灌肠,观察组患者2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16%、16%、48%均显著高于观察组19.23%、0%、0%、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显著低于观察组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床旁血液净化联合持续腹腔引流和中药大黄保留灌肠对重症腹腔感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学习运用。
【关键词】CBP;腹腔引流;中药保留灌肠;腹腔感染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225-02
腹腔感染是由于腹腔单个器官或多个器官发生感染引起,导致腹腔脏器被细菌感染,多由腹腔内空腔脏器发生坏死或穿孔所致,大量细菌毒素吸收入血,引起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1]。目前临床腹腔感染常见于腹膜炎引起,患者表现为持续高热、呕吐、腹泻,存在典型腹膜刺激症反应,导致机体正常代谢紊乱及循环功能发生障碍,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患者发生严重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造成死亡。现临床运用腹腔引流治疗腹腔感染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但开腹清创引流容易引起患者感染再次加重,不利于切口愈合,中药治疗患者依旧存在腹泻情况。有研究发现运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将患者血液引流至体外在通过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将血液中有害物质清除,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帮助肾脏部分功能及减轻全身炎症反应而达到进行血液净化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2]。现本文研究CBP联合持续腹腔引流及中药保留灌肠对重症腹腔感染患者临床效果,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51例重症腹腔感染患者,经临床实验室相关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腹腔感染诊断标准[3]。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分为对照组25例患者,观察组2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32~52岁,平均(45.2±4.3)岁;观察组患者男12例,女14例,年龄33~56岁,平均(44.6±4.6)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和慢性基础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持续腹腔引流,注意无菌环境及无菌操作,给予患者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开通患者静脉通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患者机械通气,维持患者有效呼吸。运用生大黄对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放入200mL生大黄浸泡液对患者进行灌肠,液面高度应距离地面高于60cm,协助患者侧卧位,每天1次,1次保留灌肠持续保持至少1小时,直至患者肠蠕动恢复正常。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1)在患者股静脉留置双腔导尿,建立体外循环,应用血液净化装置,持续静脉血液净化治疗,清除患者体内细菌内毒素和组织坏死因子。根据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在血液净化时皮下注射15~25U/kg低分子肝素钠抗凝,维持治疗8小时。(2)通过腹腔引流及冲洗,将腹腔内坏死组织及渗出液通过引流管,引流至体外;中药大黄粉保留灌肠可以减少肠道菌,从而抑制厌氧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在腹腔内生长,避免患者感染加重。(3)在持续静脉血液透析过程中注意引流管位置及固定,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打折,导致引流不畅,造成治疗效果降低。(4)记录患者引流量及尿量,观察患者持续血液透析与引流时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包括:感染加重、多功能器官衰竭、脓毒症及肺部感染。治疗有效率诊断标准为:(1)显效:患者治疗后身体康复,无明显并发症。(2)有效:患者治疗后身体恢复,但存在并发症。(3)无效:患者治疗后无明显效果,并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
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加重、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症、肺部感染概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3.讨论
腹腔感染临床常见于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引起的一种感染,是重症加强监护病房常见病种之一,临床多表现为细菌在腹腔内器生长繁殖,引起机体发生炎症反应及组织坏死,多个腹腔脏器呈现器官穿孔及坏疽,造成弥漫性性腹膜炎或腹膜腔脓肿。但由于腹膜腔面积较大,周围组织血管丰富,容易吸收及传播腹腔内细菌,导致腹膜腔发生感染,引起患者发生脓毒症。
有研究学者表明治疗重症腹腔感染须早期治疗,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抗休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4]。本文研究我院2015年3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51例重症腹腔感染患者,分组进行研究;经临床治疗发现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加重为20%、多功能器官衰竭为16%、脓毒症为16%、肺部感染为48%均显著高于观察组19.23%、0%、0%、23.08%,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重症腹腔感染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清除患者腹腔内存在的多种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及组织因子,降低腹腔内腹膜炎症;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和组织氧合功能,减少细菌播散,促进机体恢复,减少肺部感染的加重及发生。在持续血液净化过程中通过吸附和滤过血液血浆,抑制凝血因子及炎症介质之间相互作用,减少炎症发展与细菌毒素的吸收。通过腹腔引流,将腹腔内坏死物质及渗出液通过引流管引流至体外,降低患者腹腔内压力,增加患者腹腔脏器血液循环降低患者在腹腔引流时发生肺部感染概率。患者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加强患者肠蠕动及减轻肠粘膜组织通透性,降低细菌在肠道易位;因为生大黄具有促动胃肠动力作用,消除肠道麻痹,保护肠道粘膜,抑制细菌在肠道内生长,防止毒素继续释放及减少内毒素的吸收。本文研究发现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显著低于观察组88.46%,P<0.05,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上述分析得出运用CBP联合腹腔持续引流及中药大黄保留灌肠,改善患者腹腔感染现象,提高患者治愈率及改善预后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运用持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腹腔持续性引流及中药灌肠,对重症腹腔感染患者均有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学欣,何翠娥,李妍淳等.2013年医院腹腔感染患者腹腔引流液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6):463-466.
[2]沈绚丽,杨建锋,楼立兰等.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91-1493.
[3]熊飞,李小玲,邵慧敏等.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2):5160-5163.
[4]任建安.腹腔感染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7,16(12):1167-1171.
论文作者:刘勇1,方丽1,林凤1,杨丽君2,任燚3,唐忠平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腹腔论文; 患者论文; 灌肠论文; 血液论文; 重症论文; 细菌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