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初产妇共72例,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围产期整体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护理干预,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产妇产后6周末抑郁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产妇进行孕产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初产;产后抑郁;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Methods: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5 January 2016 were a total of 72 cases of primipara,were randomly grouped,36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36 cases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perinatal health educat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linical resul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the Depression Scale(EPDS)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m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 6 weeks showed that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pregnancy on primipara tha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depression,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Keywords:primipara;postpartum depres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疾患,介于产后抑郁性精神病和产后抑郁之间,多在产后2周内出现症状。常表现有易激惹、烦躁,焦虑、失眠、沮丧、哭泣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但对产妇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还可能影响婴幼儿的情商、智商发育和行为发展,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显得十分重要。而且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心身医学受到临床多学科的日益重视,尤其是孕产妇的心理保健,也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及正常足月分娩的初产妇,共72例。标准均为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既往均无精神病史。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9分,根据<精神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诊断排除焦虑抑郁症。将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年龄23~30岁。平均(25.8±3.6)岁,孕周37-42周,平均(39.2±2.4)周,体重64-81kg,平均(67.3+6.2)kg。文化程度初中3例,高中12例。大学以上21例。观察组36例,年龄24-29岁,平均(26.2±4.1)岁,孕周37-42周。平均(37.8±2.8)周,体重63-78kg,平均(66.9±7.1)kg,文化程度初中4例.高中15例.大学以上17例。两组年龄、孕周、体重、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心理、饮食等传统孕产期保健教育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产后抑郁诱发因素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从产前检查开始医务人员应用亲切友善的语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产妇精神状态,介绍相关知识,使产妇正确认识分娩,对所要经历的痛苦要有心理准备,使产妇以积极心态去迎接,以消除焦虑不安情绪。对有抑郁危险因素和焦虑抑郁状态产妇加强心理疏导,提供持续心理、情感支持。广泛宣传妊娠、胎儿生长发育知识,讲解孕期生理改变,合理饮食、早孕反应等应对措施。产程中多数初产妇心理会有恐惧感,采用一对一陪产护理模式,可播放产妇喜欢的影像节目、音乐,分散其注意力,营养舒适轻松的氛围,并就和谐的家庭关系对产妇、婴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对产妇丈夫及家属进行宣教,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降低抑郁发生率。产后由专业知识扎实护士对产妇产后行健康指导,讲解育婴知识和母乳喂养方法,在产褥期实施母婴同室,早吸吮,母婴肌肤早接触。尽量将治疗和护理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进行,以给产妇营养一个安静的休养环境。出院时就产后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知识向产妇及家属进行宣教,并建立随访制度,对存在诱发产后抑郁症危险因素、情绪不稳定的产妇应定期家庭随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产后6周末,对产妇行产后抑郁症的评估调查,对两组抑郁状况采用产后抑郁量表进行了评定,并行对比分要。阴性为EPDS总分≤12分,阳性为EPDS总分≥13分,阳性者可确诊为产后抑郁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产妇产后6周末抑郁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分娩对初产妇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由于初产妇没有体验过分娩的过程和对分娩认识的匮乏。很容易出现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应激,从而导致初产妇容易发生产后抑郁。研究表明,我国产后抑郁的发病率每年大约有3.87%-22.31%。护理人员应该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及专业知识加强对有抑郁倾向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娩前要了解产妇精神状态,使产妇正确认识到分娩,以消除其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同时对产妇社会活动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调整家庭的适应能力,关心产妇内心感受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分娩过程中,护士尽量在旁陪伴指导和非语言交流,教会放松技巧,分娩后应避免各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致病心理因素,使孕妇处于最佳身心状态。产后6周内应定期随访,给予健康教育,以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降低抑郁症发生率针对产生抑郁的相关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本研究提示,产妇人院后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减轻产妇焦虑、害怕等负性情绪;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教育,产后耐心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等,均可有效降低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抑郁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砚媚.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4,(10):104-105.
[2]傅蕾,张楠莹.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64-3765.DOI:10.3760
[3]叶丽容.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507-508.DOI:10.3760
论文作者:宋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产后论文; 初产妇论文; 产妇论文; 抑郁论文; 抑郁症论文; 心理论文; 发生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