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量分析论文_卢迪,刘尘,孙玉冰

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量分析论文_卢迪,刘尘,孙玉冰

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在能源紧张的形势下,地源热泵和水蓄能复合空调系统逐步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地源热泵有着高效节能、环境效益显著、运行安全可靠、可一机多用等优点,根据冷热源类型可将其分为水源(地下水或地表水)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水蓄能系统是电力需求侧削峰填谷、提高电厂效率、降低运行费用的有效手段,相对于冰蓄冷而言,水蓄能可以实现蓄热和蓄冷的双重功能。

关键词: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分析

引言: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的比例已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27.5%,与同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相比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要高出2-3倍,建筑节能已经势在必行。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Zoelly提出的“地热源热泵”,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全世界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尽管如今对地源热泵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因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取、蓄能难以平衡,不能有效利用电力峰谷差价等问题。

1.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概述

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地下水换热系统、热泵机组、末端系统和蓄能系统。根据该系统产能和需能的匹配和当地电价峰谷时段并通过阀门控制,该系统有4种运行模式。当处于电价谷段并且热泵机组制热(冷)量大于建筑物所需负荷时,采用机组边储热(冷)边供热(冷)模式,此时v1、v4、v5(v6)阀门开启,v2、v3、v6(v5)阀门关闭;当热泵机组制热(冷)量和蓄热(冷)水箱可供热(冷)量均小于建筑物所需负荷时,采用蓄热(冷)水箱和机组供热(冷)模式,此时v1、v4、v5(v6)阀门开启,v2、v3、v6(v5)阀门关闭;当处于电价峰值时段,采用蓄热(冷)水箱供热(冷)模式,此时v1~v6阀门关闭;夏季,当冷水井地下水温度小于12℃时,采用冷水井直供冷模式,此时v2、v3阀门开启,v1、v4、v5、v6阀门关闭。

2.能量分析法理论研究

热效率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衡量热经济性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各个组件的热经济性。能量转换及传递过程的热平衡关系为:供给的总热量=有效利用的热量+损失的热量热效率表示组件热量的利用率,可以反映出系统和组件热量利用程度有多大的提高潜力,但不能说明系统和组件热量损失占总损失比重的大小,无法反映整个系统的薄弱环节。除了热效率指标,能量分析法还常用热损耗率和热损耗系数进行分析。热损耗率是组件损失的热量与系统总热量损失的比例,可以揭示系统中各个环节或部位热量损失的相对大小,直观鲜明,要想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需要重点改进热损耗率较大的组件;热损耗系数是组件的热量损失量与进入系统的热量的比例,既可以辨识用能不合理的薄弱环节,还能明确表明热量利用的程度。评价系统用能效率应该综合各项指标全面分析。

3.复合系统运行方式

3.1夏季运行方式

由于夏季室外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使得在供冷季的前期和后期冷负荷较小,采用蓄冷优先的控制策略,能充分利用谷段电力,减少运行费用,由蓄冷量满足尽可能多的冷负荷,不足部分有冷水机组直接供冷。通过实际运行发现,采用室外地源井直供给楼板埋管冷水的方法,让楼板埋管系统承担全天的空调负荷,可以满足人员工作时间的需求。而且由于不开制冷机组,主要由循环水泵耗电,所以节省了用电量;在供冷的中后期,冷负荷和湿负荷都比较大,于是需要开启热泵机组,为系统提供冷冻水,新风系统除提供新风外,还需要承担室内湿负荷和部分显热负荷。在热泵启用时,结合了“谷电”制冷和夜间楼板蓄冷(在23:00—7:00使用)两种方案,与传统的在白天上班时间制冷的空调运行方式比较,使其减少了用电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冬季运行方式

冬季供暖采用与常规地源热泵运行方式不同的方法,以地源热泵制热,并结合了蓄能系统,室内主要由楼板埋管系统提供热量,利用新风系统控制室内空气湿度和空气品质,仍旧以热泵机组作为新风系统的加热热源,机组冬季制热功率为108.9kW。实际运行显示热泵机组只需提供较低的水温(28-32℃),就能保证室内供暖效果达到18-20℃,提高了热泵的COP,节能效果明显。在热泵启用时,利用“谷电”制热及楼板蓄热(在23:00—7:00使用)在夜间将热量蓄存在楼板及蓄能水箱中,从而使人员在第二天早上进入室内时就能有一个比较舒适温度。在热负荷的高峰期,根据监测结果,如果发现蓄存的热量不能够满足上班时间的热负荷,则开启地源热泵机组进行补热。通过以上方法减少了白天上班时间热泵的开启时间,与常规的热泵运行方式比较,使其节省了用电量及电费。

4.试验与分析

系统总供热包括5个部分:热泵机组运行13.92h耗电量8024.65MJ;潜水泵运行5.67h、水源侧循环水泵运行13.92h、储热泵运行13.75h,用户侧循环水泵运行24h,耗电量1 042.29 MJ;地下换热器吸取地下水热量为22 737.54 MJ;热泵机组吸取之前日储存在蓄冷水箱里的热量,此值为蒸发器从蓄冷水箱吸取的热量25917.75MJ与蓄冷水箱的利用热量18756.09MJ之差,为7161.66MJ;以及空气处理机组直接利用了2014年2月9日之前储存在蓄热水箱里的2897.17MJ热量。系统总供热量41863.31MJ,空气处理机组利用热量32185.88MJ,系统热效率为76.88%

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冬季加温时的薄弱环节是空气处理机组,热损耗率达到了41.56%,热损耗系数为0.0970,而其热效率为88.80%,热量利用程度也具有较大的提高潜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热量利用程度:尽量增大送风温差;尽可能地减少新风比,合理控制新风比,对新风进行预热,降低新风负荷;采用低温热水作为空气处理机组的供水,且尽量减少供回水温差;定期清洗空调管道,减少污垢。影响系统热效率的重要因素还有地下换热器,热损耗率达到了39.18%,热损耗系数为0.0914,其热效率为83.17%,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增强换热效果:提高其传热系数,破坏流动边界层或者层流底层,增强流体携带热量转移的能力,均是强化对流换热的有力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流体流速;二是增强流体的扰动,在流道中加插入物增强扰动,插入物若能紧密接触管壁,还能起到肋壁的作用,加强换热介质在管子的扰动形成紊流。随着强化换热技术的进展,对流换热热阻已经能大幅度降低,为了进一步增强换热,要对地下水进入换热器之前进行严格的处理,以及合理地安排清洗周期,减少污垢热阻。

总结:针对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开发研究了能量分析法的数学模型,为分析空调系统及其装置在热力过程中热量的利用程度(如热效率和热损耗系数)或损失大小(如热量损失或热损耗率)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评判影响整个系统用能效率的主要环节或设备的一种方法,并给出了热损耗较大的组件相应的改善措施,对系统组件热性能的分析与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梁莉.蓄能型地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供热特性分析及调控规律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2]吴芳.谷电蓄能的分析与应用[D].北京建筑大学,2017.

[3]曾璟.夏热冬冷地区蓄能型空气源热泵地板供暖系统的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6.

[4]滕小果.蓄能型联供系统理论设计方法与蓄能理想热物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3.

[5]曲德虎.三套管蓄能型热泵样机试制与测试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论文作者:卢迪,刘尘,孙玉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水蓄能型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量分析论文_卢迪,刘尘,孙玉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