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信息社会培养跨世纪农业信息人才&21世纪农业信息人才培养研讨会综述_信息社会论文

面向信息社会培养跨世纪农业信息人才&21世纪农业信息人才培养研讨会综述_信息社会论文

面向信息社会培养跨世纪农业情报人才——“21世纪农业情报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农业论文,人才培养论文,跨世纪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21世纪,由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全球信息网络化,将推动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随着工业社会资本密集性的产业向信息社会智力密集性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社会赖以发展的战略资源也将由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转变。优秀人才是人力资本的精华。农业情报信息事业欲想在新世纪有一个质的飞跃,培养造就一大批跨世纪的优秀情报人才无疑是一个重要关键。有鉴于此,本专业委员会于1996年6月24-27日在杭州召开了“21世纪农业情报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55篇。现将会议收到的论文主要内容及讨论概况综述于后。

1 对现有农业情报信息队伍的评价

会议认为,我国农业情报信息工作在各个历史阶段为发展农业生产、科研、教育和农村经济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情报信息队伍的数量和素质也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和提高。尤其是在目前改行从商成风、经济实惠第一、图书情报部门地位低下,从业人员的培养进修、职称晋升、福利待遇、奖金收入都不如相同档次科研、教学人员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图书情报人员不为所动、坚守岗位、勤奋工作、开拓进取、甘为他人做“嫁衣”的敬业精神,充分说明这支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是高的。但从时代发展的要求来衡量,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机盲”较多、队伍断层、整体知识结构尚不合理、脱颖而出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数甚少,难以适应信息社会各类用户对农业情报信息服务的需求。面对这些情况,大家在讨论中认为,我们必须根据信息社会的特征更新观念,奋发图强,迎接挑战,从农业图书情报的正规教育与继续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为培养一大批能适应时代需求的跨世纪农业情报人才作出不懈努力。

2 关于观念更新问题

通过交流与讨论,大家认为要面向信息社会培养人才,首先是要更新过去按工业社会的需求和模式进行情报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观念。有的同志在论文和发言中指出:时代已将人类社会推向到第二次信息革命的门槛,我们面对的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信息网络化为标志的信息社会,因此,培养跨世纪情报人才,必须具有崭新的素质,首先要有全球观念、经济观念和经营观念;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信息设备;同时要求在人与事、人与人之间的复杂联系中能对信息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并据此作出决策,解决复杂问题和未知问题的能力。目前图书情报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情报观念仍未摆脱图书馆和文献范畴;或者仍局限于单纯依靠若干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跨世纪人才必须摆脱这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倡导适应信息社会的复合化学科设置,特别是要加强经济和人文科学结构的传授,并与国际情报学教育接轨。在发言中,有的代表介绍了日本北海道信息大学面向信息社会以全新观念办学的近况;介绍了美国传统图书情报教育遭受信息产业冲击而出现滑坡的情况和他们所采取的应变对策,以及一些著名学者对图书情报教育今后发展趋势所作的分析和预测。这些,对与会同志思想启发很大,深感我们目前所持的观念与崭露头角的新的情报学术观念存在着很大差距。

3 21世纪农业情报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知识结构

大家认为,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取决于新世纪农业情报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市场对人才层次和素质的需求。总的来说,要从过去培养科研型情报人才向培养经营型情报人才倾斜。在培养层次上,根据我国农业图书情报教育现有的基础,到本世纪末仍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途径培养一批农科图书情报研究生。进入新世纪以后,则要逐步扩大招收研究生的比例,并创造条件培养博士生。不少论文作者对21世纪农业情报信息系统需要培养的文献人才、咨询人才、管理人才、情报工程技术人才、情报理论研究与师资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素质要求作了具体论述与探讨。与过去讨论情报人才培养问题不同之处是:一是立足点是面向信息社会,强调跨世纪情报人才一定要有强烈的情报意识、全球观念、经济观念、经营观念和保护信息环境的观念,同时对情报人才的政治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要求也作了广泛论述。二是面对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强调培养情报人才必须加强现代情报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三是根据新世纪信息咨询和技术咨询业发展的需要,强调培养咨询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对咨询人才必须在具有农业科学、外语、情报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经济科学、社会科学有关科目的教育与培养。这是因为光靠农业科技知识、外语和检索技能,难以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咨询服务,尤其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咨询课题的服务。

多数论文作者认为,根据我国农业情报信息机构人员编制和结构的实际情况,现阶段仍应致力于培养具有多元学科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对本人从事的工种主学科知识,要求尽可能深专,而与该工种相关的学科知识面,则要求越广博越好。有的作者则认为,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通用型”情报人才已满足不了信息工作领域多样化、专门化的要求,应借鉴美国图书情报院校加强专业化教育的做法,按不同专业方向设置专门的课程,使图书情报人才的培养由“通用型”向“专才型”转变。

4 关于人才培养途径

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生活达到小康,及时、准确、快速地传播科技、经济、市场等各类信息十分重要,而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农业情报信息队伍则是做好农业信息工作的重要关键。但目前全国只有南京农业大学一所高校设置系科在专门培养农业情报人才,而且每年只有30个本科生毕业,这与时代发展对情报信息人才的需求是太不相称了。因此大家建议:

(1)农业部能否给南京农业大学在师资、经费、设备上创造一些条件,将现有信息管理系扩建成学院,下设若干专业,以满足新世纪对各类农业情报人才的需求。代表们在讨论中还认为,扩建成学院的“硬件”(财力、物力)比较容易解决,困难在于“软件”(师资)。但若农业部能通过行政手段从全国农业院校和情报信息机构调集一些适合教学的资深图书情报专家和计算机人才,补充所缺师资,应当说师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我国许多重点建设项目采取调集和招聘办法解决所缺高级专业人才的做法值得借鉴。

(2)目前许多农业高校(特别是部属和省属重点大学)都在向建成以农为主,农、工、经(管)、文、理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的综合性新型农业大学的方向努力。从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出发,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通过外引内联、校际或与省级以上情报信息机构联合办学的方法创办一批农业情报信息专业。每所高校目前都拥有一些具有高级职称的图书情报人才以及基础学科、计算机科学、经贸管理等师资,只要将校内各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办学质量是有保证的。

(3)大力提倡在农业高校实行“双学位制”培养情报人才。鼓励农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兼修情报信息专业有关课程;或招收已获农科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攻读情报学士学位,修满规定学分者授予“双学士”学位,并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通过这种途径培养的人才,既有较全面的农科专业知识,又有情报学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从事农业情报信息工作较为理想。

图书情报在职人员通过继续教育更新知识、补充技能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也是这次会议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少代表联系本单位开展继续教育的实践在会上反映:近几年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在职人员攻读双学士学位,参加研究生课程函授,参加电大、函大、夜大接受本科或专科教育,以及派员参加微机应用、数据库建设、文献机检、网络建设、情报分析研究与预测、现代情报管理等各种培训班、进修班和专题讨论会,收效都比较好。不仅解决了工作急需问题,同时对在职人员更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稳定情报信息队伍和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九五”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框架和要点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和地区信息人才培训中心,配备师资,编写一套全国通用信息教材,完善信息人才教育与培训体系”,这些举措应当认真落实。

目前,继续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群龙无首”。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导致一些学术团体、地区、部门自发举办的在职培训有的针对性不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的教学质量不高,培训效果不大。为此建议:农业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象管理正规教育那样组建继续教育管理机构;面向21世纪制订继续教育中、长期规划;组织专家编写系列教材;继续教育的拨款要纳入农业教育预算;通过制订法规或采取行政手段保障在职人员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制定继续教育的检查、评估、考试考核、统一发证等有关制度,以使我国农业图书情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学校正规教育配套,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模式、多层次的农业情报人才培养体系。如果南京农大信息管理系能撤系建院,该学院也可承担农业图书情报人员继续教育中心的任务,这样在师资、设备、教学管理上都比较有利。

5 《农业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改革问题

《农业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高校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少数定为必修课)。会议代表一致肯定了过去十多年来各校开设该课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需要进行改革的迫切性。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现有教材基础理论内容较少,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仅着重于介绍各种检索工具,而对文献存贮和检索原理论述不深。(2)内容陈旧。有关国内外农业数据库、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和设备、如何收集利用非文献型信息等内容很少。在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手段已呈多样化的今天,教材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此外,有些学校自编教材的内容及编排体例随意性较大,质量参差不齐。(3)重检索轻利用的倾向比较明显。只介绍如何查找文献,而且重点是通过二次文献查找一次文献,而对如何利用查找到的文献,以及如何通过直接检索途径获得最新文献等内容有所忽略。(4)缺乏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和实习指导书。实习方法也不够灵活,存在着与专业课和社会实践脱节现象。尤其是计算机检索的教学和实习环节都非常薄弱,由于缺乏实习用计算机,不少学校任课教师只能“纸上谈兵”。除此以外,在教学管理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许多学校该课教学事宜基本上由图书馆管理,与教务部门脱节,从而造成经费不落实、教学条件差,甚至没有专用实习室;开课面发展不平衡,部分院校及系科、专业至今未开此课,即使开课的院校,学生选课率已出现滑坡趋势;无统一的教学大纲,考试方法亦不统一;不重视师资建设,致使许多学校无该课教师编制(教师80%以上为兼职),任课教师进修深造、参加学术活动机会少,职称晋升慢,师资队伍不稳定。为此,代表们建议:

(1)必须加强领导,提高学校、系部领导和教务部门对开设该课的思想认识。同时采取切实措施稳定和加强师资队伍,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并将该课列入学校公开课的建设任务之一。

(2)制定该课程的统一教学大纲和考试考核标准。加强教学管理与评估工作。

(3)要面向信息社会、面向世界重新组编适合不同教育层次(低年级、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通用教材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和实习指导书。教材内容要突出时代特点,不仅要强化现代检索技术的教学内容,而且要包括国内外农业情报信息系统、各种数据库、主要情报信息服务机构及其服务项目、方式等概况介绍,以及各类信息(科技、经济、市场、政策法规、专利、管理等信息)检索途径及其如何研究、利用等内容,同时要适当增加理论知识的传授。

(4)根据该课实践性强的特点,要适当提高实习时数,建立专用实习室。计算机检索实习要做到每一学生都能亲自上机操作。同时要采取让学生自选课题或配合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检索文献以及深入农村提供致富信息、帮助农民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等实习及社会实践活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建议成立全国农业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研究会。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讨论、交流经验和聘请专家讲学等活动,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

一些高校代表在会上还具体介绍了该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对大家启发帮助很大。

根据会议代表的共同愿望,本专业委员会拟突出重点,就大家提出的建议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系撤系建院,同时成为全国农业图书情报人员继续教育中心的问题,通过学会呈报给农业部,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标签:;  ;  ;  ;  

面向信息社会培养跨世纪农业信息人才&21世纪农业信息人才培养研讨会综述_信息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