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方法创新性思考论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方法创新性思考论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方法创新性思考

薛敏霞1,舒 曼2

(1.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2.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13)

摘 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生态,具有教育主体平等性、教育过程互动性和教育对象思想多变性特征,同时也面临着话语权困境、“圈层”困境和信任困境等挑战,通过协调话语主体互动,整合圈层资源,优化教育内容,强化教育主体信任等方法来化劣势为优势,可以有效突破新困境和增强实效性。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困境;方法

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下,网络社会从初级阶段向更高级层次——大数据时代和移动互联时代迈进。网络为人们搭起了信息资源获取和情感交流的桥梁。社会环境的变革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启了新的领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1]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可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行为,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交往环境中新的特征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如话语权困境、“圈层”困境和信任困境等诸多挑战,探讨如何在将新困境转化为教育方法性创新新的切入口,化劣势为优势,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成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项新议题。

新西伯利亚化学浓缩厂是俄研究堆燃料的主要生产商。近年来,该厂不仅实现了研究堆燃料生产的现代化,还掌握了能够满足俄和西方客户需求的一系列新型燃料的生产技术。该厂首席设计师阿纳托利·恩宁表示,该厂已为在俄和其他国家的研究堆生产超过60多种改进型号的燃料组件,并正在为研究堆研发铀钼合金燃料。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性

作为一种新的价值形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但又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的价值教育形式。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它的运行过程由教育主体(教育者)、教育客体(受教育者)、教育介体、教育环体(教育环境)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发展构成的。因此,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过程要素特征的把握有助于加强我们对它的全面认识。

(一)教育主体平等性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是思想品德规范的传授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发挥主导作用,处于主导地位。教育客体是教育者施加教育活动的对象,处于接受和受动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客体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在现代社会,网络化的生存方式使教育活动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虚拟的网络环境里,教育受众不再被社会关系、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束缚和评判,可以对施教者的教育内容进行完全以“自我意愿”为标准进行选择和接受,他们的主体特性和个体特性得到空前张扬。这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边界分明的主客体关系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主客体关系模糊化和地位平等化,具体表现为教育主体“去主体化”和教育客体“主体化”即教育主体“主体性权威”弱化和教育受众“话语权”的强化。[3]究其原因,主要来源于网络空间对人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实体属性的抽离,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替代,虚拟化网络交往者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传统的主客体融合为一,即无论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具有平等性。

(二)教育过程互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信息传递表现在向教育对象直接传授或是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间接手段,其传递都是单向的,也就是信息是由信息的发布者单方面制作并提供的,表现为“一对一”、“一对多”的模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同时,教育主体也较少从学生那里得到宝贵的反馈信息,教育主体之间的思想交流比较少,更难以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互动。网络的交互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互动性,这是网络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区别。人们在网络中获得了一个虚拟但却丰富多彩的全新空间,改变了人们在传统社会结构中的交往方式。它利用微博、微信、QQ、论坛等网络交往平台进行“多对多”模式的思想感情交流,教育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教育信息,并且在此基础上,平等、自由地和教育主体进行沟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彻底改变大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局面,变为主动参与、交流思想。同时,网络的交互性还将现实中的社会关系扩展到虚拟的网络生活中,强化现实中原有交往群体的社会关系,同时也促成了相对稳定性圈层的形成。

关于需求方的特征——企业是否亏损,是影响审计服务供给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企业风险越大,审计成本越高。因此,亏损企业存在更大的错报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亏损企业时会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从而要求更高的收费以补偿审计风险。同时,当企业内控也出现缺陷时,费用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由此,提出假设二:H2:相对于亏损企业,对盈利企业的审计定价与企业内控缺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三)教育对象思想多变性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训练;重在综合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新课程明确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多个维度,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5].因此,在进行“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类的课题教学时,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核心素养才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但通过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国培时的解题研讨过程发现,绝大多数农村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较匮乏,影响了“综合与实践”课题学习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二、网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困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任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双向互动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效果的认可和肯定的态度,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认同感并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最终能够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带来了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导致教育内容信任弱化。“大众传播是通过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影响受众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的,新闻媒介对事实的选择和解释就是这种理解的体现。媒介‘传播’的世界不是世界本身,而是已经被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可能是扭曲的、变形的,但它总是被当作真实存在的世界传播给受众。在大众传播无孔不入的今天,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媒介对世界的选择和解释。”[6]一些非法分子通过对真实信息进行加工包装迷惑教育对象,这引起了教育客体对教育内容的不信任。其次,教育对象思想多变性导致教育效果信任困境。在网红霸屏,段子手当道的泛娱乐化的网络环境下,教育对象由于缺少社会经验,通过感性认知体验来对待教育内容,因此无法在理性认知上正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由于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以能否直接获得现实利益作为评判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和道德观教育存在消极和排斥的心理,甚至会认为它们是“假、大、空”的无用论,[7]加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许多问题,如网络暴力、网络舆论、网络道德等导致了教育对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一项以培养“四有”青年为目标的具有鲜明政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放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育对象思想多变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文化观念的复杂性导致教育对象信息接收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在网络技术的推广下,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化观念如风险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公平意识给教育对象带来了健康正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力量,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人与人之间交往打开了一道大门,在交际面的扩展中思想受到熏陶,思想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消极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也在通过网络极力争取话语权,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容易削弱主流意识和权威观念的激进或消极思潮,误导受教育者。在网络环境中,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良性与恶性的因素总是混杂在一起,容易使人陷入迷惘,从而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教育对象的思想产生更多不确定性,多变性。其次,网络环境泛娱乐化导致教育对象理想信念模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面临的压力,网络环境满足了人们对简单的、直接的、视觉的、浅层的趣味中去进行精神的娱乐和放松。且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网络环境,低水平娱乐化容易挤压严肃性的教育话题,受教育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个人思维是欠缺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教育客体在泛娱乐化的网络环境人云亦云,思想具有多变性和混乱性。[4]

(一)教育主体:话语权困境

话语权表现在话语影响力、吸引力和控制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有目的地对教育受众施加影响的一种能动的权威网络话语实践过程。教育主体的平等性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而产生话语交锋,直至产生认知共识和思想共鸣而实现教育的目标。这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制度规范赋予教育者的话语权生成机制极为不同,教育主体在话语权的争夺上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极端:其一是“主导权”弱化和“管控权”失落。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背景下,以微博、微信、微课为代表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体代替了传统的纸质媒体;即时性的话语交流和话语发布模式代替了传统的辐射式的话语传播模式。话语体系的碎片化,话语内容的表面化、浅层化和话语受众的差异性、多样性导致了运用单一性政治性学术话语和理论话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弱化甚至失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面临“主导权”弱化和“管控权”失落的局面。其二是“优势意见”表达和“沉默劣势”扩散。网络中思想交锋虽发挥着公平、合理的作用,但是学者诺依曼却发现了在人们周围存在着对“周围意见环境的认知”的无形压力,进而产生“沉默螺旋”现象。这是因为在大众表达意见的时候,周围环绕着一种无形的“群体压力”,这种压力导致了个人在表达意见时的所谓“公众意见”,变成“公开意见”,即那些“被认为是多数人公共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避免陷入孤立是人的社会天性,所以处于“优势多数”时,一般容易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劣势少数”时,则会屈从于“意见气候”的压力,而转向沉默和附和。

(二)教育环境:“圈层”困境

闽北古民居建筑因为地处山区为省土石方数,常用垂直等高线办法布局,建筑依山就势,进进升高,山墙和屋面层层叠落。一栋房屋有时高差3-5米。不论建筑开间,进深如何变化,最后一进总是两层楼房,五夫镇的朱熹老宅就是典型的闽北民居布局,楼下会客,楼上可以读书,休息,分区明确,空间利用合理。厨房,饭厅设在宅居的最后头,有条件的家庭通常在此设内庭院作为活动空间,闽北的家庭大多数是三口之家或五口之家的成员结构,在长期的宗制社会里,家庭生活一般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所以房屋自然倾向于独家式。

“圈层”是网络社群的一种具体形态,是网络使用主体在自己所处的特定圈层中进行信息交互的现象,在网络生活中表现为通过信息获取定制化、社会交往圈子化、交互关系层级化。[5]网络圈层是群体自主性互动选择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固有社会关系进行巩固的圈层,社会关系的固有圈层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紧密的关联度的群体,如基于同学、亲戚、同事、朋友这种较为稳定的人际关系而组建;另一部分是通过网络功能建立的新的圈层,指地缘关系圈层和共同兴趣圈层,如老乡联谊群,兴趣群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圈层”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流信息难以有效传达、吸收。由于网络信息圈层在信息的接收上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以熟人关系建立的网络社群在网络中更多选择的是情感交流,因此群体信息交流存在话语方式的“情绪化”、思维方式的“肤浅化”和“关系粘性强化”的目的,主流信息一旦脱离了网络社群的兴趣和目的就难以达到很好的传达效果。其次,“圈层”思想动态难以准确把握。网络社交圈层是一个开放又封闭的社群,一方面,网络平台提供使用群体开放的环境展示自己的个性、习惯、思想、情感等各方面动态的同时,有助于教育者观察、判断他们的思想状态、情感动态和行为倾向。另一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圈层化让青年群体将自己设立在封闭的空间环境中,进行情感倾向的交流,这形成的一种信息屏障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一旦圈层群体的错误思想倾向形成共识,负面信息的影响扩大化将可能产生无法估计的后果。

(三)教育对象:信任困境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网络空间的环境、传播特点和对象行为特征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新的困境,如教育主体的平等性滋生话语权困境,教育过程的交互性滋生“圈层”困境,教育对象的思想多变性滋生信任困境。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性构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上述困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要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回归受众,在深刻分析上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困境中,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规律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效地消解困境。

(一)协调话语主体互动,引导话语价值复归

在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强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面临着“无力、无趣、无奈”的尴尬局面。首先,在话语表达和传播上,教育主体要根据网络传播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良莠不齐的发展态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教育受众群体对新媒体的心理依赖,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思想特征和行为特征,给予青年更多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同时,从他们日常生活和自我成才的需要出发,将“互动性交往”融入语言表达和语言传播之中。其次,话语内容上,教育者要主动性地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内容框架。通过互动的方式针对社会的热点话题在网络空间进行思想引导、价值构建,人格塑造,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通过网络信息手段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同时与国家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凝聚青年群体的思想共识。在话语氛围上,教育者在表达话语的同时要注意情感融入,营造温情亲和的话语氛围,避免成为局外人,加强和教育对象的情感联结。情感功能的发挥有赖于教育者充分研究情感话语艺术,尽量运用情感语言,激活青年的情感细胞,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不接地气、缺乏生机的苍白话语范式向富有特点、蕴含活力的情感话语范式转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回归。

(二)整合圈层资源,保证主流信息资源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有效性,必须融合网络时代中网络社群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化困境为机遇,利用圈层的资源,激活与教育对象的联系。首先,在内容上定制生产,契合教育对象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时要想赢得广大学生的关注和认同,就必须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人在本质上都体现着一种社会关系,在不同情景场域内的话语内容需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思想政治教育本身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等再进行复制和整合,在恰当的场域环境下传递给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在注重生活化的表达和个性化的生产中融入到教育对象的学习和生活中,才产生持久的吸引力。其次,在方法上,整合圈层资源,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不同工作内容构建不同功能的圈层,保证与学生在知识或事物上的及时沟通。在圈层建立初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平等、真诚的姿态跟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用颇具网络风格的话语调动圈层内互动的积极性,在学生心理认同和放下防御的前提下融入圈层中。注重有意识培育意见领袖,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上的引领作用。最后,在制度上,优化圈层管理制度,对信息内容的发布进行管理,防止恶意负面消极信息的传播,保证信息的正面性、积极性、正确性,保证主流信息传播时进行正确价值引导。

(三)优化整合教育内容,增强教育主体信任

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水平低于传统现实生活中的信任水平,这极大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内容作为连接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重要因素,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和信任度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入手。首先,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网络空间作为一个新时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场域,需要对网络空间进行整治,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信息管理,让网络信息保持真实性、及时性和适量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善于透过表现各异的信息表象捕捉各种真实信息来保证网络信息的真实性;除此之外,教育管理者在信息的加工、传递、反馈过程中,要讲求科学方法,避免信息失真,及时对信息进行整合且保持适量性。通过这些措施最大程度强化教育信任。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内容设置上注重培养教育主体的理性反思能力。教育主体只有能够对网络教育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反思,才能养成他们的思辨能力,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个人信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教育对象的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融合度,对教育对象自主能动性、自觉参与性和创造思维性进行引导和激励。[8]如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在网络上采取问题创设教育情景的探究式教育方式来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受教育者在带有情感的“情境”进行自我表露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特定意识形态的渗透,化深奥为通俗,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强化教育主体意识形态信任。

参考文献:

[1]韦吉锋.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科学审视[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3(2):51-53.

[2] 龙兵.“移动”党课助力青年党员鉴定理想勇于担当[N].人民日报,2018-02-28(2).

[3] 杨立英.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J].德育论坛,2005(11):60-65.

[4] 姚兰.网络泛娱乐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6):72-77.

[5] 陈志勇.“圈层化”困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6(5):70-74.

[6] 居延安.信息、沟通、传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84-185.

[7] 陈志勇.“圈层化”困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6(5):70-74.

[8] 徐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问题探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Innovative Thinking on the Dilemma and Method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UE Min-xia1,SHU Man2

(1.School of Marxism,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2.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 :As a new ec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subjects,interaction of educational process and versatility of educational objects.It also faces the challenges of discourse power dilemma,“circle layer” dilemma and trust dilemma.By coordinating the interaction of discourse subjects,integrating the resources of the circle,optimizing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and strengthening the trust of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to turn disadvantages into advantages,it can effectively break through the new dilemmas and enhance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haracteristics;dilemma;method

收稿日期: 2019-02-18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学生心理信息表达及引导研究”,编号:xl201601。

作者简介: 薛敏霞(1995—),女,广东汕头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舒 曼(1977—),男,江西余干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02( 2019) 02-0032-04

责任编校: 徐书生

标签:;  ;  ;  ;  ;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方法创新性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