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涵的三维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学习型论文,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1;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11)01-0008-04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成为我党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经验,也遭遇过一些挫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党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要高水准、高质量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必须科学、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深刻内涵和精髓实质。本文主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出历程的回顾,客观分析和评价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涵的现有解读,从政党、学习型政党和马克思主义这三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进行重新解读和界定,力图科学地认识和准确地把握其精髓实质,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得到蓬勃发展,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日益加大,逐渐成为国际竞争中的关键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人才、强调学习、鼓励创新,因而迅速风靡全球。1968年,美国学者赫钦斯在其著作《学习型社会》中首次提出“学习型社会”的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构想提出来,向各国发出了“向学习型社会迈进”的口号。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出版《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提出并论证了管理学意义的“学习型组织”,即在这个组织中,人们得以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愿望并持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在我国,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1]。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P15)而“形成学习型社会,很大程度上要靠建设学习型政党来引导、来推动”[2](P262)。在此背景下,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这是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党的十七大报告则进一步提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4](P48)。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在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后郑重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是我党依据“三情”(即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至此,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可谓水到渠成。
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涵的解读及其不足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涵的解读主要围绕“何为”与“为何”这两个层面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关于“何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问题
对此一问题,学界的关注明显偏少,目前仅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把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作为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措施,把学习特别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作为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持续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党员个人学习、党组织的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成为提高党的干部队伍和全体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能力,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型政党[5]。第二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指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提高学习能力来提升创新能力的政治组织[6]。总体而言,这两种观点都尝试对“何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行界定,有其合理之处,能够使人们对“何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一个大致了解。此外,二者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灵魂和根本——马克思主义的把握都很到位。但这两种观点也存在明显不足,表现为:前者对“何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界定虽然比较全面,包括学习的内容、重要性、途径以及目标都涉及到了,但概念过于庞大、不够精炼,不便于理解和把握;后者对“何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界定虽言简意赅,但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定位仅仅停留在“政治组织”上,显得既不严谨也不科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虽然是政治组织,但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政治组织,而是以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和广泛性为显著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政党。后者的观点仅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未能深刻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特征,存在把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等同于“一般性”的政治组织之不足。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观点无论是从科学性还是精确性上都值得商榷,有待于作进一步的凝炼和提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不足以全面、深刻地揭示“何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丰富内涵。因此,这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
2.关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何”的问题
学界普遍的做法是围绕党的任务、目标、优良传统、自身建设等方面进行归纳和考量,主要形成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可称作“使命、挑战和自身建设”说。这种观点认为,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学习再学习;党要正确应对国内外不断出现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必须学习再学习;党要以创新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学习再学习。另一种可称作“优良传统、时代挑战和自身发展”说。该观点认为,从历史视角看,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与弘扬;从现实视角看,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顺应历史潮流、迎接时代挑战的重大举措;从党自身发展来看,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保障[7]。上述两种观点,虽然表述上略有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代表了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何”问题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在笔者看来,学界关于此问题的研究不外乎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即从历史、时代和自身建设来思考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何”的问题,并最终得出类似的观点①。粗看起来,这些观点似乎已经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何”的问题说透彻、说明白了,其实不然,因为它们仅仅是从传统的、一般的意义上进行归纳和总结,而这种归纳和总结放在其他情境下似乎也可以成立,甚至完全适用。例如,早在2003年,就有学者对学习型政党“为何”的问题进行过总结:“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全党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水平,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大提高,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也是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坚持执政为民的关键”[8]。相比较而言,除了个别词语的增减,很难说目前的归纳与以前的归纳有多大的实质性区别。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政党”在形式尤其在实质和内涵方面显然存在根本性区别。这种“根本性区别”是什么?如何才能客观和科学地予以揭示和把握?能否用关于“学习型政党”的一般性论断简单套用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上?目前,这些问题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迄今为止,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即“何为”与“为何”的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存在很大分歧。笔者以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是时间尚短。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从提出至今尚不足一年,使得研究者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展开深入研究;二是惯性思维的影响。习惯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简单等同于“学习型政党”,对二者区别未能予以足够重视和有效揭示;三是研究视角、立场与方法的差别。尽管这些原因的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解决,但这种现象如长期存在,显然会影响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涵解读的新维度
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涵的解读显然应该遵循从“何为”到“为何”这样的路径。因为只有首先从理论上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什么即解决“何为”的问题,以及弄清楚为什么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即解决“为何”的问题,接下来才有可能在实践中科学、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即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实际上,“何为”、“为何”及“怎么办”是辩证统一的,是同一问题的不同层面。本文主要关注前两个层面,即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涵“何为”与“为何”的问题。笔者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涵的解读若能深入其内核、把握其实质,即从政党、学习型政党和马克思主义这三个维度来进行理论思考和逻辑展开,或许能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有新的认识和收获。
1.政党维度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政党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任何一个政党要想获得时代和社会的认同并成功地走向政治权力中心,包括参政或执政,都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发展。历史表明,通过学习汲取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成果,是一个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一个政党的生命力所在。不学习、不注重学习的批判性,不在学习中把握规律性、激发创造性,这样的政党必将没有出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向来就有注重学习、注重学习的批判与自我批判,注重通过学习把握规律性、激发创造性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不仅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信念,而且能够成功地实现发展的自我超越与自我更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列宁曾反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集中了最优秀的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是工人阶级优秀分子的集合点,但这还不够,因为“要知道,只是自称为‘先锋队’,自称为先进部队是不够的,——还要做得使其余一切部队看到并且不能不承认我们确实是走在前面”[9](P297)。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对党的先进性问题保持高度清醒:“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10]因此,政党维度表明,中国共产党要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时刻保持整体的“先进性”,就需要重视学习、不断学习、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
2.学习型政党维度
众所周知,一个热爱学习、重视学习的政党并不直接等同于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的关键在“型”上,它不仅是一种学习风气和学习常态,更是一种集制度、组织、可持续发展、信仰于一体的互动循环系统。笔者认为,在我国,学习型政党应当具备以下要素:一是形成一套符合实际、长期有效的制度化的学习和自我学习机制。“衡量一个党组织是不是学习型党组织,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一套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11]因此,建设学习型政党就要加强学习的制度化建设,使学习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包括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学习形式的安排、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学习风气和效果的考核等等都应当有章可循,成为常态,能够长期有效地执行下去。当然,在此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原则的坚定性、方法方式的灵活性、内容的针对性、制度的长效性和过程的实效性,确保学习的制度化建设取得积极实效。二是经常开展有组织的组织学习。“有组织”是指通过组织推动、行政推动和领导推动,在政策支撑、资金配套、场地安排、人员调度、服务保障等方面能够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指导和帮助,使全党上下形成共同学习的气氛。在此,组织已成为全党学习的一个优势平台和稳定的制度保障。可见,学习型政党的学习是组织学习、集体学习和团队学习,强调互动、实现共进。三是组织建设。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切实加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推动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最终实现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对学习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要努力做到“四真”,即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换言之,对马克思主义要在学习中信仰、在信仰中学习。这不仅要体现在理论学习上,更要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见,学习型政党维度表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仅要具备以上要素,还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完善和超越这些要素,不断走向成熟。
3.马克思主义维度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是其所是”内在的质的规定。这种“质的规定”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就是始终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始终具备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始终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方针、大方向,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永不变质、永不褪色。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长期的指导思想不仅要永不放弃,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何时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何时就能取得成功,相反,必导致其失败,这是已经被实践所充分验证了的不争事实”[12],更要善于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即一系列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来指导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真正、全面、科学地领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髓,才能切实可行地践行马克思主义。如果说“学习型政党”的提出是我党建设史上的重要目标和巨大进步,那么“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则是对我党根本性质、指导思想和灵魂的理性认知的再次升华,使得这个重要目标有了更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方向,使得这个巨大进步也更加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表明我党在“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问题上思考的持续深入,其结果是我党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什么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认知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新的飞跃,目标更明确,指向更科学,定位更准确,是马克思主义实质性、完整性和科学性的回归。因此,马克思主义维度体现了学习型政党的根本性质、根本特征和根本保证。如果说“学习型政党”是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条巨龙,那么“马克思主义”则可视为中国共产党这条巨龙的“点睛”之举,意义深刻而深远。
基于以上理解和认识,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以科学理论武装的、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学习型的社会主义执政党。
注释:
①持类似观点的除李春明、马仲良外,还有刘云山、董亚炜、冯培、张立进、林毅等。参见刘云山:《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党建》2009年第11期;董亚炜:《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第11期;冯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的新理念》,《前线》2009年第10期;张立进、林毅:《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