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理综模式下化学复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论文,模式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高考山东省采用的是“3+文综/理综”模式。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回顾我们的化学复习教与学,对高考试题对中学教学的正确导向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认真研究高考命题的改革趋势,把握高考试题特点,以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充分认识理综高考对化学教学的正确导向
高考试题应体现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又要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从近几年理综高考化学试题分析看,就充分体现了“两个有利”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特别是对中学化学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理综化学试题较好地贯彻了《考试大纲》的精神和各项要求,发挥了应有的考查功能,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注重了考查学生“双基”掌握的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试题稳中求变,结构合理,有利于对学科能力进行更深刻的考查。
第三,试题难度合理,稳中有降,用少量题目基本考查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启示我们复习备考中要克服盲目追求“高、难、偏”、贪多“嚼不烂”的现象,而应注重答题规范化训练,在落实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答题准确率;同时要注意理综不再强调覆盖面,但并非意味着不要对学科知识覆盖面的掌握,恰恰相反,启示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知识覆盖面,需要“知识面更宽,基础更扎实”。
第四,试题充分体现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化,在全面考查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上,突出考查化学思维方法,突出了选拔功能。多数试题使一些本来很简单的知识点变得不那么直来直去,非常灵活巧妙,如果知识学得死板,不可能答好。启示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机械照搬课本知识,而要以课本知识为依托,重在对知识的迁移应用,把知识学活,要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第五,试题突出了实验能力考查,连续两年强调了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的分析,突出考查学生的探究过程、注重了实验设计能力、体现创新意识的考查。2005年还增加了开放性实验内容,要求考生根据题给实验要求,设计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评价能力,还考查了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这对靠题海战术形成的定势思维是一个有力地冲击。以致使实验题难度为0.54,几乎是化学得分率最低的。
第六,试题注重把科技发展创新等生活实际与考试内容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启示我们教学中应重视学科知识与社会、科技、自然、环保、人文精神、及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人类进步和世界命运,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理综高考化学试题构题严谨,多数试题设计精湛、新颖灵活,且表述清楚,指向清晰,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如果能认真研究和训练高考题,对指导复习备考将大有裨益。
二、认真研究化学复习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化学总复习是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关键阶段,如果复习路子对头,措施有力,方法得当,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很可能多走弯路,做无用功,复习效率低,不但不能提高成绩,甚至适得其反,造成高考失利的败局。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复习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呢?
1.狠抓学习和研究考纲,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有些教师认为,由于高中化学教材没换,每年的考试大纲变化不大,高考题型和试题内容保持相对稳定,再研究考纲已没有多大作用了。于是,对下发的新考纲置之不理的现象较为普遍,有些教师从来就不重视对考纲的学习和研究。这些认识和做法,致使高考复习教学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往往是多出不少冤枉力,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实践证明,如果重视对当年考纲的学习和研究,深刻领会其精神,就能把握住高考命题的改革趋势,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为此,要努力做好:一是要明确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要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二是要充分认识高考对考查学生能力要求,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是最新的高考精神。所以,在复习教学中要结合实例进行落实这一精神;三是熟练把握高考命题范围,指导学生熟悉考纲考点,领悟高考重点热点所在,并且把各考点在教材各章节中找到相应的“落脚点”,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认真落实各考点;四是认真用好考纲中的《题型示例》。每年的考纲中题型示例都会做相应的修改,删去不适合高考命题改革精神的题目,保留和增加一些针对性更强的题目。题型示例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参考依据,认真练习这些题目,可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提高解答高考题的技巧,同时使复习教学“有的放矢”,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2.狠抓“双基”复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从近几年理综试题和学生答题情况看,因基础不牢固造成失分的现象非常严重,如因对教材内容掌握不扎实而答错的屡见不鲜,对一些基本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结构简式不熟而写错或不会写,对教材中一些基本的实验原理不清楚,实验仪器的功能不熟,基本操作陌生而不会或答错的也很普遍,致使实验题在高考中得分率最低……然而,从我们对高考总复习教学情况调查看,不少师生仍忽视基础,热衷于大搞“题海”战术、盲目做难题,试图靠模拟考试的办法提高成绩,结果脱离了学生学习实际,基础不扎实,做的大量难题高考又没用上,高考成绩反而更不好。因此,纠正这些错误做法势在必行,扎扎实实抓基础,狠抓“双基”不放松,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惟一出路。
(1)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
我们一直强调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即对大纲规定的、考纲中的考点、中学化学教材的所有内容都要认认真真地复习。复习基础知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全面复习,凡是高考可能考到的知识都要认真复习,这是复习基础知识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着眼点。切忌挑选所谓的高考“重点、难点”作为重点复习,甚至盲目追求“高、难、偏”、而忽视对基础知识复习的倾向。
二是不要干巴巴地重复旧知识,防止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应设计中档习题、分层次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如复习“盐类水解”时,可首先设计“写出NH[,4]Cl、Na[,2]S、CH[,3]COONa、CH[,3]COONH[,4]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然后选择类似“判断相同条件下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的pH的大小顺序是:A.NH[,4]Cl B.CH[,3]COONH[,4] C.NH[,4]HSO[,4] D.(NH[,4])[,2]SO[,4]的题目;再设计如“草木灰为何不能同铵态氮肥混用?纯碱溶液为何温度越高去污能力越强?泡沫灭火器原理是什么?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等问题;最后,再根据学情设计习题和补偿训练。这样,学生对“盐类水解”的要领理解得非常透彻,复习效果能不好吗?
三是要明确强调抓基础并非要求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而是要掌握课本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它们的前后联系,尤其是掌握各考点间的相互联系,达到知识系统化,应用网络化。例如,在复习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知识时,提出问题:“请判断0.2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O[,3][-])+c(H[+])+2c(H[,2]CO[,3],)是否正确?使复习深化。
(2)基本技能的复习方法
高考一直很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查,尤其是对运用“双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教师认为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就等于抓住了“双基”,名曰“知识多了能力自然强”。所以,往往要求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多记、多背,甚至死记硬背、机械照搬,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导致应考能力仍很薄弱。其实,所谓“双基”,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所侧重。“知识”是死的,它是事实存在的相对真理,有句名言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基本技能”是活的,是人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基本能力,只有对知识会用,知识才能成为力量!由此可见,抓“双基”落实绝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和简单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授鱼”不如“授渔”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在复习电化学的有关概念时,有的教师着重在回顾概念上下功夫,如什么叫原电池?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写出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等;‘什么叫电解?什么叫电镀?……学生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忆和重复,把复习要求降低到死记硬背的程度,学生对概念没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力也不可能有多大提高。而有经验的教师则让甲、乙、丙三位学生到讲台板演:甲生画出原电池装置图,标出正极和负极,电子流方向,写出电极反应式;乙生画出电解装置图,要求同甲生;丙生画出电镀装置,要求同甲生(所需器材和试剂任选,且自己设计完成)。
这样,学生首先要对概念进行回忆和再现,弄清电化学有关概念和原理,然后需要选择仪器和试剂,并进行设计装置图、标电极……其思维容量之大可想而知。不仅如此,结果学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电极材料不对、电解质溶液选错、电极反应不会写、电极标反、反应方程式写错……教师抓住这些问题进行评析和更正的过程中,使学生对电化学的有关知识理解的非常透彻,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知识和能力同步到位。这不正是“温故知新”的最好体现吗?
3.狠抓答题准确率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理综高考错不起!”。这是广大师生共同的感叹。道理很简单,因为理综是三科合卷,题量减少,但分值升高,每一道题都很重要,如果考生稍有不慎多错一道题,就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甚至惨遭高考淘汰的败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高考少失误或不失误呢?加强答题规范化训练,培养答题认真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答题技巧,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有效途径。
(1)克服贪多现象,在落实上狠下功夫
从教学调查情况看,盲目追求大题量、高速度,快节奏的复习方式,只贪数量不求质量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复习教学中贪多是很多教师的通病。实践证明,讲得多,大量时间被教师控制,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机会,学生大脑得不到必要的刺激和体验,知识理解不深不透;练得多,盲目做题、讲题,老师累得头发晕,学生忙得头发昏,再看看高考题,不知做了多少无用功啊!这种贪多真是老师累学生苦,特别是学生整天沉溺于题海中穷于应付,很少有个人消化的空间,压下了很多不懂的问题,造成学习上大量的“夹生饭”,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做法,在复习中一定要把质量放到首位,注重实效性,做到精选、精讲、精练,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稳扎稳打,提高准确性,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培养了学生答题认真的良好习惯,高考答题的准确率能不高吗?
(2)为学生暴露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创造条件,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有效途径
实践证明,不了解学情的复习必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往往是大做无用功。为学生暴露问题创造条件,并使问题及时解决,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措施。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多让学生到黑板板演,最能暴露存在的问题,并且使问题暴露在全体学生面前,效果更好;二是为学生少看多动手做创造条件。俗话说,“看事容易做事难”,多看少做,最容易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惯,即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所以,让学生多动手做一做,是暴露问题的好方法;三是适当的多提问,如让学生谈解题的思路、对某一概念的理解、某个问题的看法等;四是让学生提问题,问卷调查,或摸底小测验等,也是暴露学习薄弱点的好办法;五是通过布置作业、做练习题等等。只有让学生及时暴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抓住重点,提高复习针对性,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做无用功,大大提高了复习的实效性,答题准确率自然而然得到提高。
(3)加强文字表达能力训练,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重要措施
在每年的高考中,推断题、简答题、实验论述题的失分率都非常高。如答非所问,表述错误、语言啰唆、词不达意、不得要领、回答不完整,或不会答的现象相当普遍。虽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平时注重了大量训练客观题(选择题、填空题和有提示信息的框图题),使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刻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对考查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主观题的训练,尤其是缺乏对文字表达,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致使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最薄弱,高考失误也最严重。
例如,笔者曾把两道较简单的框图题(略),改编成实验论述题,对学生进行测验,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例1 实验室有一瓶长久放置的亚硫酸钠已部分被氧化。欲测定该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请设计一个较简单而合理的实验方案。要求:①写出实验步骤(仪器、药品任选);②写出亚硫酸钠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例2 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现提供海水(含大量Na[+]、Cl[-],少量Mg[2+]、K和一些微量离子)、贝壳(主要成分CaCO[,3])、工业浓盐酸等原料。①请写出制备金属镁的工艺流程图(制备步骤);②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结果出乎预料,学生答得五花八门,错误百出,不少学生竟然不知从何答起,眼睁睁交了白卷。原来的框图题中有提示信息,80%以上的学生能完全答对,而这一改变,让学生独立设计和简答,结果做对的还不到10%。可见,加强文字论述的训练是多么重要啊!
因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注重主观性强的论述题的训练,多进行一些简答题的训练;二是多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如复习基本概念时,不要死记硬背概念,而是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能把概念含义变成自己的话,不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三是多让学生写学习心得、科学小论文、进行实验设计和书写实验报告等。长此以往,文字表达能力必将大大提高。
(4)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答题准确率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生复习备考的主渠道,课堂效率高低决定了学生复习应考的成败。然而,从教学调查看,课堂效率低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特别是有些教师温故有余,知新不足,他们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对旧知识的回忆、重复或总结,复习要求仅是对知识的深化理解、甚至重复记忆,仍停留在掌握的水平,缺乏在灵活应用上下功夫,故复习效果很不理想。近两年我们推行的“问题情境”复习法,大大改变了这种现象,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该法要求无论复习什么内容,都必须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用问题组成能力主线,通过解决问题推动学生思维,在学以致用中提高能力。此法使学生感到旧知识变新,复习有新意,学习兴趣倍增,更重要的是克服了机械重复旧知识、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的现象,真是一举多得。
例如,在复习“金属的电化腐蚀与防护”的有关概念时,不是让学生回忆什么叫“析氢腐蚀”、什么叫“吸氧腐蚀”、什么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再让学生模仿着做题等。而是首先让学生解答问题:请自己选取器材和试剂,画出金属铁发生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的装置图,标出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学生解答此题,首先要对金属发生电化腐蚀的反应原理进行回忆,即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发尘吸氧腐蚀,然后确定电解质溶液、选仪器、画装置图等。这样,既对电化腐蚀的原理进行了回忆,又对其加深了理解,同时还学会了对概念的灵活应用。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并且是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习积极主动,不是被动的等着老师教,在解答问题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和提高了自学能力。
紧接着复习“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同样是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电化学知识,解答问题:请设计实验方案,使铁棒上只析出铜,而铁的质量不变(要求根据所学电化学知识,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法,并用图示意)。
学生解答此题,必须熟练掌握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电解阴极保护法的化学原理,才能答好。方法Ⅰ:锌片与铁片连接的装置(略);方法Ⅱ:用铜片与铁片做电极进行电解,铁接电源的负极的装置(略)。这样,又对电化学阴极保护法有了深刻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的目的。
由此可见,这种“问题情境”复习法,教师只起组织和指导作用,不需要讲多少,主要靠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与那种先干巴地复习概念,再模仿着训练,最后教师讲解相比,效果更加显著。师逸而功倍,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