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的价值选择误区及其成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误区论文,当代论文,价值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价值选择是指人们在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上的倾向性,这是人的行为的心理动因。当代部分青年在价值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其主要表现为:
重个人、轻集体,重自己、轻他人。当代青年中有一部分人,集体观念相当淡薄,考虑个人利益过多,甚至凡事从个人利益出发,很少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着想。在一些人看来,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不合时宜的,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则是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
重物质、轻精神。当代青年中有些人更倾向于物质追求,而相对轻视精神追求。社会成员希望获得较多的物质财富,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物质财富,如何对待物质与精神(即利与义)的关系。当代部分青年表现出明显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倾向。凡事问钱,为了获得物质财富而不择手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自己也变成了一部赚钱的机器,不少人把拥有物质财富作为自己的唯一追求。这些青年缺乏良好的文化修养,高尚道德情操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重眼前,轻理想。当代少数青年在价值取向上十分注重眼前,注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和感官享受,追求奢侈,什么“理想”、“信仰”、“远大目标”“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些字眼在一些人看来,完全是虚无飘渺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只有眼前的利益、只有物质财富,才是最可靠的。这种世俗的、享乐主义价值观正成为部分青年的最高选择。
价值选择的误区,使当代有些青年人在人格上不免低下,气质上不免粗俗。这种状况将极不利于我们当代青年的成长。究其原因是因为部分青年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变革所导致的。
社会经济的变更所带来的影响。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的这种转型给价值观念带来了双重的效应,一方面是正面积极的效应,如自由平等,强调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注重人的物质利益的满足等。但另一方面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如诱发产生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由于当代青年缺乏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所受到的那种传统教育,缺乏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加之青年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容易受到不良东西的影响,虽然这些负面效应对于其他年龄的人也有一定影响,但在当代青年那里表现得更为明显、更为突出。
文化开放导致了价值观的多元化、复杂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中的各种价值观也不断渗入,虽然我们从中吸取了西方文化的很多优秀成果,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而由于市场经济有着强烈的物质利益动因,因此这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极大地冲击着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当代青年由于没有形成比较牢固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加之青年人更易于接受新的东西,甚至更易于接受所谓“时髦”的东西,因此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深刻。
教育工作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教育的僵化。我国改革开放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却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学生在学校里接受的东西与社会现实存在着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使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学生感到困惑和迷茫。二是家庭教育的偏颇。我国的家庭教育注重智力教育,而相对忽视非智力教育,而我国学校的应试教育体系和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又使这种倾向表现得尤为明显。家庭教育的失衡使很多孩子的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全,缺乏适应社会、自立自主的能力,因而更易于为社会的阴暗面所影响,更易于为各种消极的价值观所左右。三是社会教育的失误。这里又分为两种情况,首先是社会组织的乏力。教育青年本是全社会的组织的乏力。教育青年本是全社会的事,但现在却很少有社会组织真正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共青团是受党的委托联系和教育青年的群众组织,但由于各种原因,今天的团组织已不如五六十年代的团组织对青年具有的那种感召力和吸引力。实际上当代少数青年有些像“无家的孩子”,而“无家的孩子”更易走上邪路。其次是社会舆论的误导。我国的舆论在主导方面虽然提倡积极的价值观,但各种消极的价值观也充斥于电视、书刊、音像等媒体。这对于青年起着极大的误导作用。因此,要帮助青年校正价值观的择选,最关键还是要从教育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