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丹
宝丰县中医院 河南 平顶山 467400
【摘要】目的:探究在枕后位难产产妇的治疗当中,胎头旋转法的医用效果。方法:我医院选取了在2015年4月到2016年7月来院就诊的60胎后位难产产妇作为主要实验对象。将这60例难产产妇根据医治方法的不同分成常规组与旋转组,旋转组的胎后位难产产妇接受我们胎头旋转法方式的治疗,而常规组的胎后位难产产妇只接受临床常规性的治疗,将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和顺产情况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常规组的顺产数远远少于旋转组的顺产数,两组数据的比较体现出明显的医学意义(p<0.05)结论:胎头旋转法能有效的解决产后难产问题,可大力应用于枕后位难产产妇。
【关键词】胎头;旋转;枕后位难产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生命安全。众所周知,分娩过程极其危险,若是孕妇的骨盘腔过于狭窄、子宫的收缩无力,或者是子宫或阴道的结构出现异常现象,这都将会导致难产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分娩产妇中有5%是难产产妇,而枕后位难产占据了难产产妇的50%以上。从生理医学的角度看,若是我们能在分娩之前将婴儿的头部下降到孕妇的骨盆位置,这样就可以使枕后位变成枕前位,能够有效的减少难产的数量,使孕妇顺利生产,胎儿顺利降生,从而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为了探究胎头旋转法是否能有效的降低难产的发生,保障生育的安全,提高我院的治疗水平,我院特地对胎头旋转法的医用效果做了研究。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到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60位患有枕后位难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我院将精神状况不稳定以及表达能力欠缺的产妇排除在外。根据对产妇治疗方案的不同将产妇分为常规组与旋转组进行研究,每组各30人。旋转组中初产妇为21人,经产妇为9人,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8岁,产妇的孕周是39-40周;常规组中初产妇20人,经产妇10人,产妇年龄为23到39岁,孕周38-42周。对比旋转组和实验组产妇的个人资料可以发现,两组产妇的情况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的孕妇,医生将以常规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即医生尽力使胎儿的胎头枕部向前,这样的话就能使孕妇在生产过程中的宫缩更加有效,帮助产妇进行自然生产。
旋转组的孕妇,医生将以胎头旋转法对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如下:首先,孕妇需要让自己变成仰卧位,因为这样能使医生对外阴的消毒处理更加彻底;其次,医生将会对婴儿的胎位情况以及婴儿的大小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在孕妇将要生产时,即孕妇的空口开大超过4cm时,医生要将自己的食指和中指插入到孕妇的阴道中,使其形成一个角落,这时医生用自己的两根手指分别找到婴儿的顶骨结节处和小卤侧方部,用两指进行旋转,保证婴儿的背部能顺利的到达脊前,使枕后位变成枕前位,然后将手指从孕妇身体里抽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不要伤害到孕妇的身体。若是第一次没有产生明显效果,可以在半个小时后再次重复以上方法。
1.3 需要在过程中观察的两项指标
(1)孕妇的顺产情况
(2)产后出血及恢复情况
2结果
通过对比表1中的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旋转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程度轻于常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程度,同时,旋转组的出现的不良反应次数也远远低于常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次数,这说明在解决产妇的枕后位难产问题中,胎头旋转法能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生产过程更加的顺利。
表1 不同组别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3、讨论
通过将常规组与旋转组的实验现象的比较,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胎头旋转法对于治疗枕后位难产有很好的功效。枕后位是诱导产妇难产以及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胎儿无法将胎头位置转正是形成产后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生产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过程,孕妇和婴儿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都受到极大的威胁。传统的医治枕后位难产的方法主要是为了增强宫缩,通过母体的努力来使婴儿的头部枕位向前,总体来说,这种方法还是较为低效的,通过实验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将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不论是对于孕妇产后的恢复,还是对于婴儿的健康发展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此外,这种方法成功的次数较低,生产安全难以得到充分的保障。而胎头旋转法对于解决产后位难产问题有着极大的好处,它是借助外力来使婴儿的位置发生改变,这种方式既使生产过程更容易又能有效的保证产妇和婴儿的安全。所以说,用胎头旋转法的来治疗枕后位难产问题,这将会使我国的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带来实际的医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永群.浅论胎头旋转法在处理枕后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7):80-81.
[2]包春燕.探究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0):271-272.
[3]王新荣.应用胎头旋转法处理枕后位难产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4):44.
论文作者:张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产妇论文; 孕妇论文; 常规论文; 婴儿论文; 产后论文; 效果论文; 情况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