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肿误诊为硬膜外血肿分析论文_桂国精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 江西鹰潭 335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误诊为硬膜外血肿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报告为硬膜下血肿且被误诊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对本次患者进行CT检查,且分析颅内血肿不同量和不同部位CT表现。结果:本文研究中,经手术活检确诊的有16例,其中10例经复查CT检查,可发现血肿量增加,且实施了相关手术治疗,其余的20例患者经MRI检查、冠状位CT复查而明确诊断,但均恢复良好,出院,且无任何严重后遗症。结论:对于硬膜下、硬膜外血肿需联合CT影像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定,若发现误诊则需予以积极的预后处理,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情况。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误诊;预后情况;临床效果

急性硬膜下血肿主要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硬膜异位,且将静脉窦和皮质之间的静脉撕裂,引起出血,属于创伤性颅脑损伤中常见的颅内血肿,常发生在额颞顶区,具有伤情重、病情发展快、预后差等特点,经研究统计,死亡率高达50%,但随着相关报道增多,可发现其症状、特征与硬膜外血肿较为相似,为了保证治疗方案针对性的拟定,还需加强临床分析。通过分析往期报道,可发现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CT影像诊断下可被误诊为急性硬膜外血肿,从而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患者的预后情况造成影响[2]。为了降低临床死亡率,利于治疗方案的拟定。本研究为探讨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疗的36例硬膜下血肿且被误诊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查找误诊的因素,对于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报告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且被误诊为硬膜外血肿的患者3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为收治时间,患者平均年龄(45.85±3.56)岁,12例为女性,24例为男性,受伤后平均就诊时间(14.85±2.65)小时,GCS评分为(10.85±1.42)分;状态:6例处于烦躁状态,8例处于嗜睡状态,22例为神志清醒状态;患者均存在单侧肢体乏力、异常的精神行为及记忆力消退等情况,严重患者甚至可出现偏瘫、昏迷及死亡等。

1.2 方法

本次使用的螺旋机由美国GE公司提供PROSPEED F II型号,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以OM为基线,随后将层距调整为10mm,层厚调整为10mm,管电流为120mA,管电压为120kV。进行常规扫描。颅内血肿不同量和不同部位CT表现如表1所示:

注:f为骨伪影重;e为伴蛛网膜下腔出血;d为伴脑表面挫伤;c为新月形或波浪形;b为不规则形;a为短弧形。

1.3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36例患者中,经手术活检确诊的有16例,其中10例经复查CT检查,可发现血肿量增加,且实施了相关手术治疗,其余的20例患者经MRI检查、冠状位CT复查而明确诊断,但均恢复良好,出院,且无任何严重后遗症。

3 讨论

误诊原因分析:(1)对于顶部血肿形态不典型、颅底部、后颅凹等特殊部位血肿,在进行CT平扫时,可受到多种伪影的影响,不利于临床诊断;(2)误诊的主要原因为:对两种疾病认知不足,其中外伤性颅内血肿大部分是由骨折引起的分支撕裂或动脉撕裂出血,以颞顶、额颞部出血最为常见,经CT影像检查,可发现边缘锐利,双凸镜形密度增高影,骨窗位可显示血肿附近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常与脑挫伤灶、脑内血肿并存,可因脑挫裂伤皮层动脉破裂出血引起,常见于继发性颅脑损伤,血肿多与硬膜下腔的走行相符,脑水肿比较明显,内侧皮层可见点片状出血灶,经CT检查,可发现新月形高密度影[3];(3)CT扫描过程中,可因患者头部摆动或烦躁情绪,影响图像质量,从而出现读片错误,同时还可因扫描层次不够,影响硬膜外血肿形态的成像,从而出现误诊;(4)由于血肿部位颅内内板和硬脑膜间存在索状粘连,从而导致血肿内缘不规整,限制了血肿内缘向脑内膨出,促使血肿在硬膜外沿脑表面方向扩展[4]。

为了降低误诊,还需注意以下几点的预防:(1)注意患者受伤机制,对于头部着力点在血肿对侧患者,需注意观察其与血肿位置关系,留意CT片血肿边缘有无硬脑膜轮廓影,从而方便临床鉴别;对于血肿处未发现骨缝或骨折线患者,还需注意其是否合并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5];(2)加强对两种疾病的认知,对于血肿量小的波浪形血肿、三角形血肿、短弧形血肿患者,且若存在相邻脑挫裂伤灶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判定为硬膜下血肿,若未发现出血,但存在颅骨骨折,尤其多伴有颅内积气者,可判定为硬膜外血肿;(3)对于疑难病例,需增加MRI检查、冠状扫描、CT复查、增加CT扫描层数,从而进一步确定疾病,对于中颅底硬膜外血肿患者,可实施MRI横断扫和头颅CT描,经冠状扫描,显示为中颅底向上凸起的梭形,可诊断为硬膜外血肿;(4)影像学表现不同:硬膜下血肿:经CT检查,可发现血肿密度不均匀,厚度较薄,血肿为新月形,亦可为带状影,大量SDH可引起弥漫性占位效应,致灰、白质界面内移,中线结构对侧移位;硬膜外血肿:密度均匀,边缘整齐、锐利,为双凸透镜形,CSF进入或有气体影。

综上所述,对于硬膜下、硬膜外血肿需联合CT影像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判定,若发现误诊则需予以积极的预后处理,以此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陈永洲,张卓敏,方锡鑫等.螺旋CT重建技术及脑灌注成像应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3):3481-3482.

[2]吴勇,谭志红,梁土焕等.颅脑损伤的临床CT及MRI诊断分析[J].吉林医学,2014,21(35):7900-7900.

[3]施建芬,黄德华.多排螺旋 CT 在颅脑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14(11):81-81.

[4]王庭忠,刘国军,高飞等.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诊治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4,16(5):700-702.

[5]许乃滔.颅脑外伤诊断中多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528-529.

论文作者:桂国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急性硬膜下血肿误诊为硬膜外血肿分析论文_桂国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