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变化的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学习论文,角色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与作为实习基地的聊城四所中学共同开展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的教学改革。课题实施一年多来,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的思考与变化,特别是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变化,远比教改要求更丰富、形象和复杂。为了比较准确地研究学习过程中实验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的理解及行动的变化,特别是在教学行为上呈现的新的理念和方式的变化,以及课题研究与教师学生的互动关系,我们对实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观摩课堂教学、师生个别访谈的方法。问卷调查分教师和学生两类,各设计20个题目,主要涉及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行为、教学方式等内容,分别对四个实验班学生172人(有效)、四个对照班学生174人(有效),和实验教师24人、对照教师2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观摩教改实验课16节,对照班同类课16节,主要考查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的行为表现;组织实验教师、对照班教师各10人,实验班学生、对照班学生各16人进行了个别访谈,主要了解教师对教学行为变化的理解及传统课堂教学与研究性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角色行为的变化
教改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教师行为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在教改实验中,课堂不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行为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协调者,教师的指导、监控和协调的作用更加明显,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对教师职业价值时认定上,88%的实验教师认为不能总把教师比做红烛、渡船、园丁……,不能忽视教师自身教育生命的成长与发展。现代教师在劳动中不光要付出和奉献,还要和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与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并在其中体现生命的价值。而对照班教师的认同者仅为36%。实验教师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定已经不局限于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层面上,更重视教师劳动过程中的创造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1)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化
92%的实验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从知识拥有者、传授者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教师应该以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对照班教师对此项的认同率为48%。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和个别该谈,实验教师与对照班教师在该方面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对照班教师的理解主要表现为:教师虽然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但学生应该是知识的授受者;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和监督下进行的;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最主要的,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虽然对学习也很重要,但一般不需特别关注;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教学的结果和质量由师生两方面的因素决定;学生的任务和责任是好好学习,准备应试以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和接受评定。
实验教师的理解主要表现为:帮助学生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方案和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协调学生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建立一个融洽的支持性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为呆滞的材料注入有趣的含义,给抽象的思想以一种栩栩如生、明晰可触的感觉;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能够承认过失和不足。
(2)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发展的协调者转化
83%的实验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学生学习的协调者上。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个体自主建构的过程,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和创造性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实验教师的理解主要表现为:教师相信教育主要通过相互间的互换,即通过协调对话参与的行动而产生,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自己的职责。教学中的评价要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要从认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学生明了教师的期望,并引导学生向目标发展。
2.实验中教学方式的变化
在调查中发现,实验教师及对照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课堂知识的产生结构、课堂调控方式、课堂常规经验和课堂环境等方面。
(1)课堂中知识产生的结构——渠道由单一向多条转化
在课堂教学中,72%的对照班教师和82%的学生认为知识的产生是教材及教参提供的。92%的实验教师及80%的学生认为知识的产生来源教师的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知识的重新组合、整合、二级结论、网络资源)、教材提供的知识。75%的实验教师认为研究性教学中,由于课堂环境具有开放性,教师的个人知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
(2)课堂控制方式——由维持型向生成型转化
75%的对照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化”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与内化。79%的实验班教师主要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课堂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发展。在个别访谈中,实验班教师认为课堂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教学中教材占有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更少,课堂控制方式是维持型的。研究性教学中,教材知识的比例大大减小,而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及其它渠道(如网络、图书馆)得来的知识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这种控制方式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
(3)课堂常规经验——由重教向重学转化
在课前准备方面:88%的对照班教师主要局限于知识点的微观结构之中,将知识、技能分解。而67%的实验班教师主要活跃在课程因素组合的宏观课程结构层面,倾心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资源的组织方面。
┌───────┬───────┬────────┐
│ 课堂表现方面 │
传统教学
│
研究性学习
│
├───────┼───────┼────────┤
│课堂主体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学生的发展│单向发展 │多方面发展 │
│学生的学习方式│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
│学生的学习反应│接受式被动反应│探究式主动的反应│
│学生的活动内容│基于事实的学习│基于选择的批判与│
│ │ │决策│
│教学背影 │孤立的人工││
│ │背景、教师│仿现实生活 │
│ │提出的问题│背景、师生 │
│ │ │共同发现的问题 │
│教学媒体 │单一媒体 │多媒体(双向) │
│信息传递 │单向传递 │多向交换│
└───────┴───────┴────────┘
在教学实施中的做法:75%的对照班教师及78%的学生认为,教学中主要是将知识、技能分解,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的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记忆,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回答的是教材中的问题,听课中要记课堂笔记。88%的实验班教师和76%的学生认为,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或情景,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并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组建学习共同体。
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72%的对照班教师及84%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要固定在知识传授者所站的讲台上。而92%的实验班教师、72%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以在教室里巡回流动为主,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活动之中,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与学生分享知识与情感体验。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对照班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环节、步骤都带有讲授为主的痕迹,教学中的练习、提问、作业具有封闭性、唯一性,接受性的特征。而实验班教学中各教学环节和教学常规都需要赋予新的含义和形式,课堂秩序不再井然有序,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讲述、讨论、争论、论证体现出探究、发现、交流、开放的特征,但这方面也反映出个别教师不适应的问题。
(4)课堂环境——由确定性向不确定性转化
比较对照班与实验班课堂教学环境,我们发现二者在课堂教学“确定性”方面存在差异。对照班课堂的“确定性”特征十分明显,同年级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如出一辙,课堂被教师设计得天衣无缝,在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依赖于教材和手头的训练材料,缺乏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58%的对照班教师及92%的实验班教师认为这样的教学环境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