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体育课的教学与训练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伤害事故,即所谓运动损伤。为了解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机理,对乐清育英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中损伤部位较多的是掌、膝、踝等;损伤性质多为拉伤、扭伤、擦伤的原因主要是技术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充分和缺乏保护帮助。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事件,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负担,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重视预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5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8)10-0075-02
前言
运动损伤是指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体育运动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体育课教学是实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如果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很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事件,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痛苦负担,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与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对运动损伤来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重视预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只要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具体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正常进行,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样乐清育英学校6-9年级的学生100人作为调查对象。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15岁;男生58人,女生42人;体育课时间均为一学年。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中小学生公共体育课近一年来发生的运动损伤,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发生哪些运动性质的损伤。向学生发放运动损伤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回收率92%。
1.2.2 访谈法
通过走访学生和老师了解在这一年里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及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课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
2.1.1 男、女运动损伤发病率的所占比率
在我们调查的92人中男生48人,女生44人,有68人不同程度地发生过运动损伤,仅有24名学生没有受过伤,运动损伤的发病率达到73.9%.其中男生为53.2%,女生为20.8%。
2.2体育课运动损伤部位的情况
2.2.1 男、女子运动损伤部位分布情况
调查表明,在上体育课时,运动损伤发生较多的部位是掌、膝、腕、腰、肩、踝。从表1可以看出:
表1 男子运动损伤部位分布图
部位掌膝腕腰肩踝总数
人数8412731448
百分比16.7%8.3%25%14.6%6.2%29.2%100%
女子运动损伤部位分布图
部位掌膝腕腰肩踝总数
人数7312811344
百分比15.9%6.8%27.3%18.2%2.3%29.5%100%
男生和女生损伤的部位以腕关节和踝关节属多,其次是腰、手掌、膝关节、肩等。所以在表1可以看出上体育课时产生各个部位损伤的情况还是比较多,告诉我们应该要重视在上体育课时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是非常的重要的。
2.2.2 从运动损伤的性质看
从受伤情况的排列依次是拉伤,扭伤,挫伤,擦伤,撞伤,脱臼。
表2 看出不同性质的运动损伤情况
损伤种类拉伤扭伤挫伤擦伤撞伤脱臼总数
损伤人数122652520492
百分比13.1%28.3%5.4%27.2%21.7%4.3%100%
在这些损伤中发生扭伤,擦伤,撞伤概率较高,大多数都是大腿扭伤,踝关节扭伤;再就是在运动中学生手擦伤现象也很多,主要是运动中不小心摔倒发生的擦伤;还有就是同学之间相互追足不小心撞在一起产生的撞伤;再是膝、腰、脱臼部位的损伤主要是做剧烈运动时不慎而引起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体育课中学生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2.3.1 产生运动损伤原因的比较分析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的统计范围内,如表3所示损伤的原因依次为场地器材、准备活动、技术动作、机体疲劳、心理因素、带伤病运动、其它因素。
表3 各种运动损伤的原因所占比例
损伤原因场地器材准备活动技术动作机体疲劳心理因素 带伤运动其它因素总数
损伤人数828249142792
百分比8.7%30.4%26.1%9.8%15.2%2.2%7.6%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预防运动损伤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与体育教师、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在体育课上不会出现运动损伤”,“即使出现运动损伤,也是小伤小痛,关系不大”等等。在上述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平时不重视安全过程中不采取预防措施,在发生运动损伤以后,又不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使运动损伤事故不断发生。缺乏必要的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恰当,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素质差,表现为肌肉力量和弹性差、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这些都可能成为致伤的原因。体育课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使身体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局部肌肉疲劳,从而影响动作质量,继而造成受伤。教学组织方法不当是指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考虑学生身体存在非同步差异的特点,不能认识到即使年同,但其身体发育、健康状况、身体素质、技能水平都有差异;场地、设备、服装上的缺点场地不平,有碎石杂物,跑道太硬、过滑,沙坑过硬或坑的边缘过高,踏跳板与地平面不平齐;垫子连接处有缝隙或安放不平;服装的不合适,鞋子过大或太小,都有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损伤。精神紧张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活动发生混乱、全身肌肉紧张,从而引起行为控制失调,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此外还会表现出痛阈的降低,使人体对痛的忍受性变差,并容易受伤。所以在上体育课时加强预防运动损伤是多么重要。
2.4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4.1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加强思想教育,首先是加强体育运动的目的性教育,使广大体育教师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作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时刻加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爱护集体的优良品质,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合理安排教学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对每次体育课教学内容中哪些技术动作不易掌握,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能事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教师应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对新授动作应进行正确示范,使学生对每个技术动作确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的问题。采用的教方法要遵守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的原则,即学习动作应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分解动到完整动作,在一次课中难度高、费力大的动作学习应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活动量应根据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个体情况和气象条件而定,但关键是准备活动要充分,并且要有针对性。在做完一般准备活动以后,再做与该课教学内容有帮助作用的专项准备活动。对一节课中运动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特别要做好准备活动。另外,准备活动中应针对易伤部位和肌肉做相应的力量练习和伸展练习,以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力量,这对预防肌肉拉伤有一定的作用。整套准备活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在进行器械练习,教师一定要在旁保护,否则容易因摔倒而受伤。教师除了落实保护措施,还应对学生加强自我保护的教育。此外,还应要求学生穿宽松的衣服,经常向学生宣传运动医学的有关常识,提高学生遵守体育锻炼卫生原则的自觉性。这些措施对预防运动损伤有重要的意义。
3.结论与建议
当前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较多,教学中损伤主要分布在四肢上,损伤的类型主要是关节韧带拉伤、皮肤擦伤和肌肉拉伤,在上体育课中,学生受伤主要是技术动作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场地不安全、运动量过大和身体素质过差、缺乏保护帮助等因素所引起的。
在体育教学中应做好如下:
1.加强思想教育,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并结合各运动项目的特点,向学生传授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做到预防为主。
2.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充分的准备活动是保证学生不受损伤的主要手段之一。准备活动中应针对易伤部位和肌肉做相应的力量练习和伸展练习,以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力量,这对预防肌肉拉伤有一定的作用。
3.采取有效的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措施来加强自我保护,由于体育教学面临的情况复杂因排除内心的心理障碍,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教育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才是积极地避免运动损伤发生。在进行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与学生沟通,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愉快健康的参与课堂教学。
4.教师要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对每次体育课教学内容中哪些技术动作不易掌握,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能事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教师应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对新授动作应进行正确示范,使学生对每个技术动作确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量,采用的教方法要遵守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的原则,即学习动作应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分解动到完整动作,在一次课中难度高、费力大的动作学习应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
参考文献
[1]李权.体育课学生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中小学管理, 2000,(10):26-27.
[2]陈至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中国教育报,2006(12).
[3]周玉成.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对策.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7).4.
[4]汤展飞,邹锦毁.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中国科技信息.2007.6.
[5]张钧.运动损伤的防治.安徽体育科技.1982.5
[6]郑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6
作者简介
张雷(1983-),安徽省宿州市顺河中心学校中教二级教师。
论文作者:郑爱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损伤论文; 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课论文; 动作论文; 发生论文; 部位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