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人的管理智慧(上)_田溯宁论文

中国富人的管理智慧(上)_田溯宁论文

中国富豪经营智慧(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富豪论文,智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荣氏家族成功的十大秘诀

只有不断地创新,我们的企业才会永远保持蓬勃的发展势头,才能担当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历史重任。

———荣毅仁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1位荣毅仁

荣毅仁出生于1916年,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即投身于中国的民族实业。

1954年,荣毅仁率先将他的申新

系统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957年1

月,荣毅仁被选举为上海市副市长。

1979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荣毅仁于该年10月组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任董事长。

1983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

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荣氏家族的兴旺得益于继承刻苦耐劳的家风和遗训。其成功秘诀是:

1.稳健与谨慎“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荣熙泰语)

2.冒险与机遇“干得痛快,处处争第一。”(荣宗敬语)

3.积累与投资“我是一个事业家,不是一个资本家,我所有的钱全用在事业上面。”(荣德生语)

4.管理与恩惠“恩威并用”(荣氏管理原则)

5.教育与发展

6.竞争与互利“薄利多做,竞胜于市场。”(荣宗敬语)

7.创新与活力“敢于‘吃螃蟹’,做前人没做过的事。”(中信元老王兼士对荣毅仁的评价)

8.小善与大道9.背景与自律“应该是国家的钱就属于国家,我一分不赚。”(荣智健语)

10.团结与协作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位刘永行

“多换思想少换人”

我常说,“希望”是人才发展的良好载体,这个载体容易使人成功,对于那些有才华的人,成功是他们的需求。在“希望”,人才容易做出成绩,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刘永行

刘永行1948年生于四川新津。

1980年毕业于成都师专数学系。

1982年8月,刘永行和兄弟们拿着1000元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回乡当专业户!

1987年,刘永行兄弟兴建了西南最具规模的“希望饲料研究所”,并开发出了“希望1号乳猪饲料”。从此,他们由专业户变成了私营企业家。

1992年3月,刘永行访问了美国的一家饲料生产企业,他发现,这家日产饲料160吨的企业,全部的生产管理人员仅有7个人。而当时的希望集团日产饲料300吨,用了100多人。刘永行认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便展示了其管理风格中“铁腕”的一面,打出精简机构、合署办公、定岗定员、一人多职、节省开支等一系列被称为“精细化管理”的组合拳。

与通常流行的“不换思想就换人”不同的是,刘永行把“多换思想少换人”作为培育人才的指导思想。

1993年以来,希望集团经历了一个高速扩张时期,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在短期内走上不同的领导和管理岗位,创造出了十分可喜的业绩,人才成为集团发展的宝贵资源。

“多换思想少换人”,就是要鼓励优秀人才成为与企业同步发展的“长跑运动员”。用人机制是疆场赛马、注重业绩,这就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人才不断成长的企业环境。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3位任正非

曲折的经历,十五年的摸着石头过河,使我们懂得了一条

突破一点局部领先

真理: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历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国要发展,必须靠自强。———任正非

任正非1944年出生,大学文化程度。

80年代,任正非毅然辞职,南下深圳。1987年开始创立华为公司,注册资金2万元,主要代销香港的一种交换机。两年后,任正非投入数字交换机的研究开发并获得成功,年销售额已达15亿美元。

随着改革的潮流,40岁的任正非毅然辞职南下,以2万元资金注册创立华为公司,主要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价差获利。刚有些积蓄,就倾囊将全部资金投入到数字交换机的自行研究开发上。

正确的抉择源自任正非多年的实践经历和经营思路。他看到外国人到中国来赚钱,又不肯把底交给中国人,使中国人付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巨大代价。自此任正非走上了坚持技术自立、搞科研开发通信产品的艰辛之路,并且义无反顾。

他从钉子精神里得到启示,创造性地利用压强原则,持续、大规模地集中有限财力投入通信产业,突破一点,局部领先,这样不断有新技术突破和新产品问世。目前华为已向一些国外公司转让了好几种芯片的版权,向西门子公司转让了7号信令技术。在国际上树立了L&C08通讯网络平台的形象。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4位张兴民

张兴民1959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市。1977年应征入伍,曾任解放军某部侦察连副连长。1982年,转业从事外贸工作。

在吉林的8年,张兴民成功地使4家企业摆脱了困境,1991年以向朋友借的20万元人民币做资金,承包了海南省热作乡镇经济发展公司,任总经理。

1993年,张兴民创立了海南兴宝(集团)公司,并争取到了南湾猴岛的独家开发权。1994年,张兴民荣获海南十大功勋企业家称号,1995年被评为海南省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

没有坏的资源只有坏的配置

如果把企业当做画龙,那么企业家的功夫就是点睛。———张兴民

张兴民是东北人,但他偏看好海南这块宝地。初到海南便了解情况,收集各种信息,不久就承包了海南省热作乡镇经济发展公司。正当海南新一轮开发热潮形成急需大量建材和钢材之时,张兴民便发挥多年做外贸工作的经验,将国内积压的冰箱、洗衣机、茶叶、小五金等产品采取易货贸易的方式,从国际市场换回了大量物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海南省商贸厅看好张兴民的兴宝公司,特批给他进出口权,使得张兴民如虎添翼,生意越做越红火。同一年,张兴民还做了一件大事,把严重滞销的几十万吨白糖成功地销往俄罗斯,使海南的糖厂和许多蔗农为之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外销积压白糖的成功,使张兴民名声大振。张兴民实话实说:“市场是别人的,产品是别人的,这些资源我都没有。但在这些交易中,我却赚了那么多钱,我起的作用,仅仅是一个配置者的作用。”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5位吴一坚

吴一坚1960年12月10日生于西安。曾在解放军东海舰队服役,先后就读于西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

1984年毅然辞职,从西安只身怀揣600元人民币到广州打工。1985年到海南发展。经过周密的调查,着手筹建一座年产20万台电视机的公司。

1991年回陕西西安创办金花房地产公司。

建立有效的企业防疫体系

我用自己的经历悟出了苦难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苦难能使人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得到真正的锻炼,人往往在越困难的时候意志越坚强,奋斗的目标也越清晰。———吴一坚

吴一坚强调建立的企业有效防疫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筑起金花企业全体员工心理上的防疫堤坝。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企业要发展,内部的团结,思想的统一,人心的稳定极为重要,这样才能同心协力,克服困难,渡过危机。另一方面,金花企业集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进行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位移,争取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先发制人,独领风骚,建立客观上的产业防疫体系,如加大对高科技项目的投资,介入高能电子、核工业乃至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生态工程领域,健全金科贸易公司的机构及职能,完善内外贸易经营体制;扩展公司在金融领域的业务;扩大海外投资规模,选点建立融民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金花文化世界等;所有这一切都能增强企业的发展功能、应变功能、防疫功能,使吴一坚所领导的金花企业集团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6位鲁冠球

鲁冠球1945年出生在浙江萧山市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1960年到1969年,他当过锻工,开办过粮食加工厂,办过个体修车铺。1969年,他带领7个人筹集4000元资金投奔到当时的公社名下,办起了“宁围农机厂”。

1980年,鲁冠球办起了萧山万向节厂。

避开“热门”找“缺门”

要做吃螃蟹的人,是很危险的,但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争取成为第一个。———鲁冠球

企业争做了许许多多第一个,企业就能获得超速发展。

开始,鲁冠球他们的小农机厂生产的产品五花八门,鲁冠球想:一个企业要发展,总得有个像样的产品,于是他就在报刊杂志上注意搜索市场信息。偶然一条消息触动了他的神经:“国家在安排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汽车的货运指标要达到5.4亿吨。”看来,汽车肯定要增加许多,修理汽车需要万向节,而全民厂都不愿生产这种精确度要求高、利润薄的汽车零件。但生产什么型号的万向节呢?鲁冠球想:我们搞乡镇企业,就得避开“热门”、找“缺门”,进口车型号多、批量小,质量要求高、工艺精、利润少,国家每年要花一大笔外汇去国外买,这是一个“缺门”。鲁冠球回厂以后,就把已有70万元产值的其他产品全部调整下马办起了萧山万向节厂,一举抢占了市场。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7位张宏伟

张宏伟1954年生于黑龙江,中学文化程度。

4岁时,父亲被打成“右派”,于是全家从哈尔滨下放到呼兰县。

1978年,张宏伟带领一群农民进城承包建筑工程,起步只有700元。1983年承建哈尔滨第二座高楼,以每7天一层的速度名震哈尔滨,当时《人民日报》称之为“内地的深圳速度”。

张宏伟1984年成立东方建筑公司,4年后成立东方集团。1989年,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94年1月6日,东方集团属下的东方企业的股票在上海挂牌上市,是黑龙江省第一家上市的公司。

用精神塑造企业

过去讲知识就是力量,现在是信息就是财富。谁最先获取信息,谁拿到的信息最准确,谁对信息的分析最精辟,谁就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张宏伟

张宏伟始终重视企业文化的锤炼和员工素质的培养。

早在东方集团创业时期,他就对同伴们说:要想在哈尔滨站稳脚跟,只能靠优质高效价廉。当时人心齐,终于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上由弱到强。人的精神的巨大作用,从那时就给张宏伟以深刻启迪。

从此,张宏伟领导下的东方集团十分重视创造企业文化。“01策划”于1989年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徽标经国家注册,现已具有极高知名度。并提出了“刚韧、无畏、探求、超越”的企业精神,“新思维、快节奏、优质量、高效益”的企业标准,“世界东方、东方世界”的企业目标以及“用探险家的胆魄、科学家的智慧、政治家的胸怀、塑造新时代东方人”的企业信条,已在集团内部形成了奋发向上、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的特定氛围。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8位徐文荣

徐文荣1935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他3岁就随父亲到横店做小生意,由于贫穷,到13岁

时便辍学了。徐文荣15岁时成了走村串户的货郎。

1975年,他被公社抽调上去办农民自己的缫丝厂。他筹集2000元起家,几年下来就把缫丝厂搞得红红火火了。

1990年,徐文荣创建横店企业集团。

抢占科技制高点

乡镇企业不仅需要突破农村小市场,并且还要突破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上去。如果不面向世界,不发展高科技产业,就永远没有出息。———徐文荣

徐文荣清醒地懂得科技的力量,他总是善打科技牌,不惜代价抢占科技制高点。

西安一所大学电子系花了8年时间,初步研究出一种“进口替代型”产品———高压赋能铝箔。这是制造特种电容器的主要材料。小试结果表明质量比日本的好,但缺研究经费100万元。不少厂家也感兴趣,但不敢冒险出钱。徐文荣决然地说:“我就出这100万元!”后来这一产品试验成功,集团投资5000万元上马生产,年产值达1个亿,税利5000万元。此外,他大胆拍板上马的还有:中美合资的3.5英寸软磁盘生产线,投资2000万元,年产值8000万元,利税2000万元;中韩合资25英寸以上大型彩电生产线,投入1.5个亿,年产值3个亿,利税30%以上等等。在横店集团的总产值中,高科技产品占了50%,难怪徐文荣说:“乡镇企业+高科技=老虎!”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9位张思民

张思民回族,1962年出生于长春市。1979年考进了哈尔滨工业大学。1989年5月,辞职邀约了几个朋友,开始了一种海洋开发产品———金牡砺保健滋补品的研制工作。

1989年7月,张思民以个人仅有的3000元投入,创建了深圳工贸公司(海王集团的前身),发展不久便把公司更名为“海王药业有限公司”。

做生意是吃智慧饭

今天,以独断和金钱来行使权力的时期正在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以知识、以修养、以价值观等构成的权力。因此,做生意必须靠智慧来“吃饭”。———张思民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张思民在一次商务谈判中认识了一位华裔美商。席间了解到这位老外是“拥有一片美国”的亚太地区总代理。张思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崭新的商业机会。

当时,张思民了解到“拥有一片美国”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向全球发行小块美国地产,配以精工制作的证书,每份证书代表50个州各一平方英寸,共50平方英寸的土地……

张思民拍案叫绝,决定公司做“拥有一片美国”在祖国大陆的独家代理。然而一片强烈的反对声出来了。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张思民没有退却。1991年底,公司获得“拥有一片美国”在中国内地的独家代理权。

1992年10月12日,第一批“拥有一片美国”土地证书在深圳首次向国人亮相,2000份一抢而光;接着是海口,盛况如深圳翻版,再接下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几乎都争购如潮,国内外新闻媒体蜂拥采访,海王集团不仅名声大噪,而且作为代理名扬美利坚本土,找上门来谈生意求合作的美国客人络绎不绝。

“吃智慧饭”吃出了一个新天地。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10位宋朝弟

宋朝弟1961年出生于哈尔滨,197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1986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激光物理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89年开始中国教育软件的探索之路。

1991年宋朝弟创办科利华电脑有限公司。

“量子管理”

在我们企业中,观念的灌输是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观念通了,具体事情好商量;观念没通,具体事情很难办。事情想清楚了,做起来并不难。不管多大的工作量,只是人力和时间的问题,总能实现。———宋朝弟

宋朝弟成功地把量子思维引入了科利华,得出了经营管理的“量子革命理论”。

宋朝弟一贯的观点是,软件市场不是一步一步开拓的,而是可以跳跃的。“市场不是今天10套,明天20套,后天40套,因为需求不是连续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产生一个好想法,一下子就把需求打开了。一次,我们推出考大学有保险促销方法,售价1800元的软件一天卖了1000套,很短的时间内卖了一万套,跳跃了。这个跳跃点来自于一种灵感,一种策划。而灵感和策划是不连续的,是跳跃的。”

从成功到成功,宋朝弟称自己的观念已经变迁了四五次,平均每一年半就有一次大飞跃,每到转折点之时,公司上下便半个月见不到他的人影。他自己在积蓄力量,在准备新的跳跃,半月之后的宋朝弟精神饱满,信心十足,接着便是几天的工作,然后是宣传、贯彻、执行,最后是跳跃式的盈利。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11位李晓华

李晓华1951年出生于北京。“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北大荒。

80年代初,李晓华独自来到广东,用4000元钱买了一台从美国进口的喷泉式果汁制冷机。并在北戴河海滨与当地人合作设立了一家冷饮合资公司。从中赚了10多万元。

1985年,李晓华东渡日本半工半读。1988年,他在香港成立了华达投资集团公司,随后投资3.8亿美元买下了一条高速公路的开发权。

敢冒风险善作决断

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冒险家,但不是冒险家并不意味着不承担风险。每个商人都应具备承担风险的承受力。———李晓华

风险经营意识,带给他巨大的利润。

李晓华能一次次赢,只是他算得比别人精,比别人准,也比一般人有耐心,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他能积累比别人更多的财富。

考察东南亚期间,李晓华得知一条高速公路的开发权正在对外招标,条件相当优惠,却没有人投标。而他无意中捕捉到一条重要信息:在离这条公路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因为没有确认,所以政府尚未对外公布,很多人没有把握,不敢去做。

他却迅速作出决定,拿出全部积蓄,又以房产抵押,从银行贷款,以3.8亿美元买下了公路开发权。还款期半年后开始,如果届时油田的消息不发布,公路的开发将困难重重,这意味着李晓华将输个精光。结果关于油田的新闻发布会一拖再拖,他也陷入了近乎绝望的境地,他的心理承受力受到巨大的挑战。油田消息终于发布后,投标项目的身价翻了又翻,他再次大赚了一笔,也是最险的一笔生意,经历了最大的失望与兴奋。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12位陈金飞

陈金飞1962年出生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家邮电部工作,1987年辞职下海,创办了大通装饰厂。

在90年代初期,陈金飞组建通产企业集团,任集团总裁。

陈金飞的业务逐渐走向多元化,涉及建筑材料、电信、金融等领域。

陈金飞积极投资光彩事业与社会公益事业。

陈金飞目前是全国人大代表。

改变中国人“墙”的

财富具有双重属性,既有个人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因为我们有权支配它,所以它体现了个人属性,而当我们把财富用于投资企业时,它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这就是财富的社会属性。———陈金飞

20世纪90年代初,陈金飞开始对国内外的墙体材料进行对比研究。他发现,混凝土砌块在世界发达国家里已被广泛采用,生产和应用技术都相当成熟。而在中国的应用率低得可怜,只有0.5%。通过调研,陈金飞确信了发展混凝土砌块在国内不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符合中国的国情。

在陈金飞的策划下,1995年8月,北京通产贝赛尔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把国际上第一流水平的混凝土新型墙材砌块自动化生产线引入国内,其优异的产品特性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金飞计划在北京、天津等地区布置10条生产线,在全国砌块市场上至少占有1/3的份额。他将在北京建造几十万平方米的砌块示范小区;通产公司已与美国公司就砌块生产设备国产化达成合作意向,一旦合作成功,设备造价将可能降低4/5,在全国形成千军万马生产新型墙材的局面。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15位陶新康

陶新康1953年出生于上海南江。从小和父亲学木工活,十八岁时便掌握了高超的技艺。1973年,他投资1万元创办上海奉贤蔡桥家俱厂。1986年,面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毅然决定到东北寻找商机,向吉林、黑龙江的8个林业局承包了12条板材生产流水线,在这过程中进行了第二次积累,掌握了丰富的林木知识、管理经验及更丰厚的资金。1994年,陶新康返回老家上海,成立了上海新高潮(集团)有限公司。

用木头铺成的创业之路

市场的需求是一个趋势的反映,需求数量的变化将随商品的使用价值、社会、文化背景、个性心理特征和群体间相互影响而变化。———陶新康

我是搞木头的。”陶老板常说一句颇有哲理性的话:“由‘木’到‘森’,‘森’字的写法只有一种,它是由三个‘木’组成的,我就是从每一根木头入手,开始我的艰难的创业之路。”

陶新康所经营的上海新高潮(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旋切单板、胶合板等,产品适用于建筑、装潢装修、家具等各种行业。其中细木工板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GC不燃板为上海95期间科技产业化项目。公司在全国有300多个销售点,遍布全国各地,并且远销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装饰贴面板在华东地区拥有35%~40%以上的市场份额。企业于1998年通过ISO9000认证,并建立了牢固的质量管理体系,从选料到生产以及最终产品出厂都层层把关,产品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及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多次抽检均达到国家标准,并以绿色无公害产品为最高追求,确保每组产品系列均能达到英国皇家UKAS产品质量认证标准。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13位吴炳新

吴炳新1938年出生于广东省,6岁时失去双亲,家境贫困,只读完小学课程。

1987年,吴炳新承包的一家小糕点厂和一个小商场,分别取得了成功。1989年,南下安徽淮南开发区的吴氏父子创办了“大陆拓销公司”,代理销售“天安851”和“昂立1号”取得成功。于1994年在济南成立了三株公司。

用“征服难关”来安慰自己

我最大的乐趣是在600多个子公司中穿梭,如飞船在星际航行;而我的最高安慰,则是公司又征服了某些领域的问题……———吴炳新

吴炳新的三株公司以超常的发展速度,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曾被誉为“三株奇迹”。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14位田溯宁

田溯宁1961年出生于北京。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位以后,又留学于美国得克萨斯科技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4年,田溯宁联合几位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创建了因特网公司———亚信。1995年,田溯宁决定回国发展。1999年初,他被聘为网通公司总裁。

“借鸡生蛋”

把握信息革命机遇,实现科技报国理想一直是亚信的理念。无论是在亚信,还是在网通,我的目标都是为中华民族的高科技企业,为中国的电信发展做一点事情。———田溯宁

1994年,在著名华侨地产开发商刘耀伦先生50万美元创业基金的支持下,田溯宁组织几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创建了一家因特网公司———亚信公司。

1995年,亚信公司迁回国内发展,资金缺乏,田溯宁等人开始了一轮找寻资金的艰苦历程。

在一次国内会议上,田溯宁邂逅罗伯特·斯帝文思公司(RSC)投资商,他便主动与投资商冯波联系,最终达成投资协议,终于获得18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经过几年奋斗,公司迅速壮大,营业额从1995年的1亿元逐年翻番,为以后再获风险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16位丁健

丁健1965年出生于北京,在美国读书时获洛杉矶加州大学信息科学硕士学位。

1993年,丁健和田溯宁利用Internet技术,将中国企业及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介绍给美国,同时将美国经济及美国企业的信息传递给中国。他们为公司取名Asiainfo(亚洲信息),简称亚信。

1995年3月,丁健他们毅然离开美国,回到中国投身于祖国的Internet基础建设。同年,中国电信与亚信签约,建设ChinaNet。

1999年5月,丁健就任亚信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在其成功领导下,亚信公司继续向前发展。2000年3月3日,亚信在Nasdaq上市成功,当日股价上涨314%,收盘于99.56美元,成功融资1.2亿美元。

和中国因特网一道成长

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同中国因特网事业一道成长,亚洲将是中国下一代电信网络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丁健

丁健对电信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非常重视。

丁健是具有专业背景的杰出人才,是亚信的创始人之一,他与田溯宁的紧密合作,使亚信的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美国的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为亚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田溯宁离开亚信后,丁健接任亚信的首席执行官,在

丁健的领导下,亚信的事业蒸蒸日上。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17位荣海

荣海1957年9月出生于陕西西安。

1974年,16岁的他开始了知青岁月。18岁上大学。自1976年至1979年,荣海在西安交大计算机系学习。1982年至1984年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系进行了研究生课程的研修。

学业完成后,荣海回到了西安交大,他在学校里开创了一个“车库”公司。

在1988年,荣海创立海星集团。在以后的9年里,荣海在信息产业中把海星做得越来越大。除了电脑,海星还进入了房地产、饮料、制衣等行业,并获取了相当高的利润。

把制度和感情揉合在一起

金钱关系会使人不放心你,也不会和你深交。———荣海

人才当然要用,如何取舍,标准的背后是观念。荣海认为:

“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是要用能人,无论如何要有才干。传统上首先是品德要好,其次是才华,过多强调品德,没有才华,就担当不起技术的责任,那还是小作坊,落后的家族式、封建式管理。

“用能人,约束机制必须相当健全,监控手段、奖罚手段要全、要强。一个能够任用能人的机制,应该首先是制度强有力。”

荣海所谓“强有力”的制度,其实是一种深具中国特色的观念,是“制度底下的情感机制”,讲约束,更讲激励:首先要有制度,有一个大的原则,在原则下可以作一些微调,通过感情因素的加入增强凝聚力,反过来更好地推行制度,而制度的目的,完全在于更好地激发人性、发挥人的潜力。荣海还认为“单纯讲制度,很多人都会走,在中国有制度的地方很多,我为什么要跟你干?反过来说,光讲情感没有制度,就是一团糟,人人都跟你讲条件,人人都说我是功臣,你怎么办?必须把两者揉合在一起,创造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18位卢志强

卢志强1951年生,山东人,硕士学位。其主要企业是山东汽海集团,主要行业为房地产管理及建材。1994年将子公司光彩建筑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到2000年8月31日,其市值已升至3.3亿美元。卢志强现任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创自己财富尽社会责任

我们始终坚持两个创造———既为利益而创造,又为社会而创造。———卢志强

卢志强认为,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由民营资本组建的企业集团,他们的成长、发展更多的是得益于社会的进步,得益于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所以,他始终坚持两个创造———既为利益而创造,又为社会而创造。为利益而创造,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为社会而创造,追求的是尽己所能为社会尽到自己的责任。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19位吴鹰

吴鹰1960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获学士学位之后留校任助教,从事16位计算机设计的应用研究及数字信号处理研究等。

1985年吴鹰放弃已很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赴美留学,进入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同时就职于美国NetLab通信公司,任技术主管,负责硬件和软件设计。

自1991年开始,吴鹰加入美国AT&T贝尔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项目主持人。负责个人通信服务、多媒体研究等。

同年,吴鹰开始白手起家创办斯达康公司。1995年斯达康与Unitech公司合并成立UT斯达康后,任UT斯达康公司的副董事长和执行副总裁,及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UT斯达康公司向无线及有线网络运营商提供通信设备,该公司还提供电子银行及语音邮件服务。UT斯达康公司2000年3月在纳斯达克上市,主要投资者是日本软库公司的孙正义。

提供最优服务

将最优秀的服务提供给中国客户——吴鹰

吴鹰所经营的UT斯达康公司,依靠与祖国血脉相连的亲缘,及自身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近年来在中国内地发展迅猛,成为先进接入网设备和信息技术的佼佼者,产品遍及中国除台湾、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区。这些产品都是根据中国国情开发研制并结合了世界的先进技术,在各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UT斯达康公司在创立之初就树立了“打破国际上名牌价高的传统观念”的信条,用最大的努力把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引进国内,以最新的合理设计、优惠的价格、高质量的产品献给国内用户,自始至终坚持“将最优秀的服务提供给中国客户”的宗旨,在国内客户中赢得了较大的信誉。

凭借UT斯达康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在中国乃至世界信息领域的突出表现,1998年6月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亚洲版评选了五十位领导和影响亚洲政治、经济变化的风云人物,吴鹰先生榜上有名。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0位丁磊

丁磊1971年出生,浙江宁波人。1993年,由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波电信局。1995年5月至1996年5月工作于美国SYBASE公司。1999年5月,已有12家以上的ISP和站点使用了网易的免费电子邮件软件系统,其中包括中国电信、国中、163.net、263.net和188.net。超过半数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的是由网易提供的免费电子邮箱。

创建独特品牌

在个人主页上,能够看到一个人的一生,好的个人主页浓缩了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个人主页的用途所在,不是放一大堆可供下载的软件,而是分享人生精华。———丁磊

1998年7月和1999年1月,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二次投票评选十佳中文网站,丁磊创建的中文网站网易均获第一。

网易为何能这样大受网民的欢迎和信任,这正是得力于丁磊对高质量、高标准的追求,他的市场竞争意识。

丁磊心目中的理想是把网易做成像雅虎那样的公司,当然不是去模仿雅虎。

雅虎不只是一家成功的网络公司,还是新经济电子商务的代表,雅虎已俨然成为“潮流”的代名词。网易遇到了真正的对手雅虎,面临的压力也很大,一方面来自竞争,另一方面来自对自身的挑战,在一种新的经营模式下,网易希望自己能走出新的步伐,而不会一味地去模仿国外互联网公司的模式,或者Copy一些信息,国内需要更好的Internet氛围。正是因为丁磊的这种竞争意识,使网易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依靠其优势连续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创造了若干

第一:中国第一家提供中文全文搜索、第一个大容量免费个人主页基地、第一个免费电子贺卡站、第一个虚拟社区、第一个举行网上新品拍卖、第一个中文个性化服务等等,两次在中国最具权威性的IC网站评比中被评为十佳网站之首,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2位林灼辉、方小文

林灼辉、方小文是一对夫妇。林灼辉生于1949年,方小文生于1956年,均出生于广州,中学文化程度。1985年,方小文辞去公职,和在缝纫机公司工作的丈夫林灼辉决心办一个白鸽养殖场。于是投资15000元人民币,创办广州英吉利实业有限公司。经过10多年的努力,英吉利公司不断壮大。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愿为拯救野生珍禽、弥补人类的过失而冒风险。———林灼辉、方小文

物以稀为贵,由于近年来地球上的珍禽异兽遭人类滥捕滥杀,不断灭绝,林灼辉、方小文夫妇看到了饲养珍禽异兽的效益和前景,于是他们积累资金,有计划分阶段地投入到驯养繁殖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事业上,并以此作为公司发展的宗旨。为了扩展养殖

场,方小文不断投资荒地开垦。十多年来,方小文除了不断培植各种动物品种外,还积极培训自己,不断进修有关野生动物的知识。并一直致力于鸵鸟、孔雀等野生动物从野外品种到新的优良畜禽品种转化的科学研究,拥有一支由大专生到研究生组成的专业化的研究队伍。1992年至1995年,公司委托科研机构进行《蓝孔雀的综合研究与开发》项目科研攻关,并进行了成功的测试,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多年来,夫妇二人带领全体员工历经风风雨雨,精心科技攻关,成功突破孔雀、鸵鸟、丹顶鹤、黄腹角雉、褐马鸡等十几种濒危动物的人工繁殖大关,其中非洲鸵鸟、澳洲鸵鸟、绿、蓝孔雀已达到规模生产水平,是世界最大的人工驯养基地,公司现生产有非洲、澳洲鸵鸟6000多头,蓝孔雀30000只。林灼辉与方小本来立足于保护野生珍禽,结果反而从

中开发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其风险投资,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回报。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1位刘汉元

刘汉元1964年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1981年毕业于四川省水产学校。

1984年,刘汉元首创“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方式,这一集约养鱼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粗放经营、效益低下的养殖方式。

更新传统观念改变传统方式

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国际一流为标准。———刘汉元

刘汉元创建的通威企业集团是以饲料、电子工业为主的大型民营科技型企业。通威一直致力于提高动物营养和养殖水平的科学研究,连续大规模地开展了动物营养制品(饲料)配方的筛选及新型养殖技术的试验,先后研究开发出了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准的鱼、猪、鸡、鸭等饲料,形成了从评估、研究、小试、中试到批量生产完整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体系。

“通威”系列全价配合饲料可充分满足鱼、畜、禽及特种水产品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各种物质的需要,适合用于各地集约化养殖和传统家庭饲养。集团自成立以来,先后10多次荣获国家级产品、新技术金奖及星火科技金奖,被公众推举为“中国十大名牌饲料”,跻身中国饲料行业百强企业前十强,“通威牌”饲料商标被四川省工商局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3位张璨

张璨1964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1986年,张璨和丈夫阎俊杰一起下海,创办了华英经理部,主要销售自己组装的电脑。1990年,他们注册了一家计算机贸易公司———达因公司。1992年,达因成了康柏中国市场的总代理。同时,张璨和阎俊杰又成了日本的EPSON打印机的代理商。到1994年,达因成为康柏电脑亚洲最大的分销商后,它已是一个资产4亿元的集团公司。

从“游击队”到“集团军”

有人把做事跟做人分开来,我不这么看,这是没法分开的。有时候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更难。事有做完的时候,自身的修炼却要一辈子。———张璨

张璨的发迹起始于她的计算机贸易。1990年,她注册了一家计算机贸易公司———“达因”,而恰在此时,康柏公司正在寻找其在中国的代理商,因此,达因成为康柏在中国的众多代理商之一。在张璨的努力下,到1992年,达因成了中国市场的总代理,同时,张璨又选中了日本的EPSON打印机来与电脑配套销售。做到1994年,达因在国内销售10万台康柏电脑,也使EPSON的销量翻了几倍。1993年,张璨夫妇开始涉足陌生的房地产业。1994年,中国北京首届商品房展销会上,达因集团以一个亮丽的名字,推出自己的两幢公寓———“城市经典”;再配以“现代都市传奇,三万元成家立业”的广告宣传,两个月就卖出了80%。

张璨请了个企业管理的专家组。她自豪地说:“他们干了所有我们干不了的事,我们不擅长的事。专家组对我们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我们从创业初期的那种‘游击队’,改造成了一个科学有序、正规化的集团军。”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4位张果喜

张果喜1953年出生于江西,中学文化程度。17岁时,他在县农具修造厂做工,不久被任命为车间主任,两年后他率领部分职工另立炉灶,组建工艺木雕厂;1974年开始生产供出口用的雕花木箱。1979年开始制作出口日本的佛龛,其后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木雕厂之一。

1992年成立了江西果喜实业集团公司。除了木雕生产,还经营金融投资、房地产开发、资源开发、劳务输出等业务,下属公司17家。

精雕细刻办企业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我的人生大事就是果喜实

业集团,我要努力干下去。果喜集团真正的发展不在过去和现在,而是在未来。———张果喜

从一个木匠开始,从1400元起家,最后成了亿万富翁,张果喜靠的是进取精神。

张果喜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顶级木雕大王,事实上他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日本一家专门负责推销他们产品的公司,早几年就替他打出了“天下雕刻第一家”的旗号。

国际市场是企业家的大舞台,张果喜在经营实践中发现,一个只有10元钱成本的产品,在日本市场的价格是150元。于是他决定在日本开公司,自己生产自己卖,这样经济效益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张果喜常说:“办企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1998年在深圳组建了宏达工艺有限公司,从事产品深加工和出口贸易等多项业务,使深圳成为集团公司进行国际贸易的窗口。他提出,产品出口只是初级阶段,我们的目标是技术出去,工厂出去,办成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

今天,果喜集团已发展成为十几亿元家产的大型企业集团,创造了20年来每年产值利税翻一番的奇迹。

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5位郭广昌

郭广昌1968年出生于浙江东阳,父母都是农民。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

大学毕业后,郭广昌留在复旦大学校团委工作,先当干事,后当调研部长。1992年11月,郭广昌辞职下海,创办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1993年底,“广信”更名为“复星高科技公司”,涉足于生物医药行业,主要开发和生产生物技术产品和中药制剂。经过数年奋斗和发展,至1999年,“复星”在上海的公司净值已达到4.65亿美元,郭广昌的个人财富也达到1.16亿美元。

用传统观念,办现代企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今天知识分子仍然是“根”。———郭广昌

郭广昌创建的复星高科技公司,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企业。

复星是一个团队,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群体,这个群体以事业为载体来实现创造财富、回报社会的理想,来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复星的企业理念来自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高科技的现代企业,何以要提出这样一个听上去“传统味”十足的企业理念?

郭广昌解释“传统味”的理念,虽然时代变了,今天社会的经济细胞不再是家,而是企业,天下既平且盛,治国、平天下便不可能再是知识分子实现价值的选择,倒是立业助天下,即产业报国是一条走得通的人生正道。复星是知识分子密集的企业,传统味的理念不仅表达全体员工的抱负,同时也是精神需求。复星人称自己是“复星学派”,这个词汇是他们的一个梦,他们希望实现一个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生命科学学派的梦。(未完待续)

标签:;  ;  ;  ;  ;  ;  ;  ;  ;  

中国富人的管理智慧(上)_田溯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