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分析论文_赵连江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康安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方法。方法:对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组(GA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GEA组)。记录诱导前、充气腹后、关气腹后、苏醒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维持用量、苏醒拔管时间。结果:CGEA组与GA组比较,麻醉后血液动力学更稳定,麻醉药用量少,手术完毕后苏醒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A组。结论:CGEA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GA临床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临床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时间短、出血量比较少、手术所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容易被患者接受,应用较为广泛[1]。我科于2013年4月~2014年10月对8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 组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GA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42~78岁,平均59.5岁。体重:49~86 kg,平均61.3 kg。ASA Ⅰ~Ⅱ级;CGEA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41~80岁,平均60.5岁。体重:49.6~85 kg,平均62.5 kg。ASA Ⅰ~Ⅱ级;两组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证,于性别、年龄、体重、病因、病程、伴发其他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麻醉前30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开通静脉通道,输液速度控制在10~20ml/min之间。⑴GA组:全麻诱导:静脉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维库溴铵首次剂量0.1mg/kg,约40min追加0.03mg/kg 1次,手术结束前30min不再追加。年龄超过50岁者,追加剂量改为0.02mg/kg 1次,安氟醚吸入浓度1.5%~3%,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吸入;⑵CGEA组:于诱导前选择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硬膜外留置导管长度约3.0cm,再用2%利多卡因3ml做试验量,出现平面后再追加5ml(加副肾),并开始全麻诱导。全麻诱导: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琥珀胆碱1.5mg/kg,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用麻醉机控制呼吸,VT 5~10ml/kg,RR 16次/min。麻醉维持:硬膜外导管每隔40min加5ml(加副肾)1次,静脉用瑞芬太尼0.05~0.2μg/(kg•min),维库溴铵首次剂量0.08mg/kg,约每40min追加0.02mg/kg 1次,安氟醚吸入浓度1%~2.5%,在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吸入。

2结果

2.1 气管插管前后、拔除前后CGEA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有变化较为稳定;GA组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改变较大,两组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腹腔镜手术单纯全麻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反应难以抑制,手术刺激时,可引起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硬膜外阻滞能够阻断交感传入神经,应激不易产生。同时阻滞交感受神经末稍,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从而降低交感受神经紧张性,减慢心率,同时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心肌做功及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2]。所以,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时,使麻醉时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由于硬膜外阻滞平面控制在T4~T12时可使腹部肌肉松弛,部分阻滞腹膜和膈肌分布区域的神经,使全麻药用量明显减少[3]。复合麻醉时还可减少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使患者术后苏醒更快,并可使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亦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优于单纯全麻,为较理想麻醉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白全召,周爱芬,万树人.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0(12):190.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等.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6.

[3]许靖,全麻联合硬外阻滞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11(23):932-933.

论文作者:赵连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分析论文_赵连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