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贾汪区建设工程检测中心 221011
摘要:水泥具有早期强度高,水化热大,抗冻性能好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采用水泥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对此水泥自身的质量就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质量。
关键词:水泥;检测;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在水泥检测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检测结果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不利于水泥的实际应用。为此本文通过对水泥检测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水泥质量检测的关键,提高水泥检测的整体效果。
一、水泥检测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仪器设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先进的仪器设备在水泥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各种仪器设备在安装调试以及维护等方面,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很容易导致仪器设备出现质量问题,造成水泥检测结果不理想。在我国水泥仪器设备研发与设计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的核心技术,导致水泥检测仪器设备还不够完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造成水泥检测效果不佳。
如果在设备购买完成之后,没有对设备的构造进行全面的分析,导致设备安装使用不正确,很容易造成设备仪器的使用存在故障,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并没有对检测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在仪器出现问题时也没有能够及时的维修,很容易造成小故障积少成多,导致水泥检测设备无法满足检测需求。
(二)试验环境因素
在水泥检测的过程中如果操作环境不满足试验条件,很容易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差错。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水泥的实际应用环境来搭建模拟的检测环境,并且对试验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利用专门的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记录和管理工作,促进环境监控的整体效果。但是大多数水泥质量检测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并没有根据现场环境进行设置,也没有对水泥质量进行严格管理,缺乏专业化的配套监控设备,也会导致水泥环境监测与实际的使用环境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导致水泥质量检测结果不具备参考性。
(三)人为因素
大多数的水泥检测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现代化的水泥质量检测技术以及各种计算机机械设备等操作不够熟练,这样也会导致水泥质量检测的结果存在明显的误差。
水泥质量检测的内容非常的繁琐,如果稍有不注意很容易导致整个测试结果受到影响,例如在水泥试件制作的过程中,如果检测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制作制件,也会导致实验的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很大程度上影响数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操作流程
在水泥检测的过程中,对水泥进行质量检测时,要按照取样、编号检测、编写实验报告步骤。但是很多的实验相关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上述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检测,甚至在水泥进场时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例如双方没有按照标准抽取水泥试样导致水泥试样,并不具备普遍性和代表性,在水泥复检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水泥检测规定进行检测,选取的检测方法不恰当,导致抽样检测的结果缺乏权威性,也无法保障水泥的整体质量,这些操作问题都很容易导致水泥的检测结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升水泥检测质量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检测仪器设备控制管理工作
在水泥检测仪器使用之前,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检测仪器进行试运行详细记录水泥检测仪器的各项运行指标,并且与说明书上的初始指标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存在异常问题必须要立即调整。还应该对计划表进行校准,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仪器设备及时的送检。此外计量检定部门必须在现场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检定,保证所有的检测设备都能够在有效期内进行检测,如果超出有效期的范围,必须立即更新。所有的仪器设备测量误差范围必须要在国际计量基准之上进行合理控制,如果不存在标准溯源时,则操作人员必须要通过人工对比的方式来保证检定结果更加的准确。在水泥仪器设备检测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杆件位置进行把握,确保杆件处于平衡状态。
(二)保证实验环境
现如今建筑水泥检测工作,往往是在专业化的实验室中完成的,但是很多的水泥检测实验室相关的环境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对水泥检测人员来说,在实验环境控制方面,最主要的就是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例如通过水泥试件专用塑料养护箱对水泥胶砂试件进行专业养护,保证试件养护环境更加稳定其次,在水泥样品取样以及验收过程中,必须要有。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作证,要严格按照实验现场的湿度和温度条件进行控制。不能够以控制器的显示值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而必须要严格按照温湿度计作为判断标准,此外通过将养护箱养护水泥以及成型室等位置的温度计进行设置保证整个试验环境符合实际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水泥的水化热和强度,此外在养护箱内的隔板以及架子,必须保持平衡状态,避免未硬化水泥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而造成变形或者刘江等问题。在水泥抗折强度破型试验检测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严格按照实验结果进行记录,避免出现记录错误等情况,这样才能够为后续的检测工作提供参照依据。
(三)提高水泥质检人员的操作水平
检测操作人员必须先从思想上提高对于水泥检测的重要性认识,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科学合理的严格执行每一步的具体操作,避免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影响因素的出现,也只有如此才能为后续的施工中的水泥使用提供一些真实可靠的参考数据,提高水泥使用的准确性。在水泥质检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质检要求以及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很有可能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对最终的检测结果造成干扰,为此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质检人员的操作培训与教育,只有让质检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各项质检工作。在取样期间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根据预设的取样规定和要求进行取样,确保厂家水泥质量合格的前提条件下,将新出厂的水泥作为质量检测样本,并且将所有出厂水泥进行装袋封严。
还应该加强水泥质量检测人员的培训,保证质检人员对水泥质量的性能进行全面的了解,熟悉各种现代化的水泥质检操作仪器编写熟练运用信息化办公软件,这样才能够保证在质检过程中对数据实现自动记录,保证检测信息更加的科学准确,要加强对水泥组成成分比例的合理判断,最终确定水泥选用的型号
(四)加强对检测数据的信息化处理
在水泥检测完成之后,工作人员必须要确保记录信息的准确及时和真实性,不能够因为个人因素而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也不能随意篡改实验的原始数据。在数据获取之后,必须要重新检测,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大程度上满足水泥检测的要求。
结论
通过本文对水泥检测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判断水泥检测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水泥检测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提高水泥检测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开涛,高志扬,王述银.聚羧酸减水剂对不同温度水泥适应性的影响研究[J].人民长江,2018,49(S1):248-250.
[2]郁亚芸,李佳容.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混凝土适应性问题综述[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12+14.
[3]郭飞,陆加越,刘建忠,邱建军.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研究及机理探索[J].新型建筑材料,2018,45(04):103-107.
论文作者:孙丽,张东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水泥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人员论文; 环境论文; 仪器设备论文; 操作论文; 质检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