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新认识_邓小平理论论文

关于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新认识_邓小平理论论文

对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新理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告诉我们,党的建设集中起来不外乎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确保党自身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其二是确保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地位。在党执政的条件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地位,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一切的地位不动摇。不能把执政党变成议会党和在野党,也不能把党的领导从某一个领域中以各种借口和方式排除或者削弱。

党领导一切,做为一种实践只有在党执政以后才有可能,因而作为一个原理的系统总结也是在党执政以后。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就指出:“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①斯大林也曾指出:“党的使命是把无产阶级的一切群众组织的工作毫无例外地统一起来,并把他们的行动引向一个目标,引向无产阶级解放的目标。”党领导苏维埃、工会、共青团、合作社,党的“使命是领导一切群众组织”②毛泽东把列宁和斯大林所阐述的内容统一起来,明确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③周恩来和刘少奇同志根据毛泽东的观点也指出:“必须肯定,党应该领导一切,党能够领导一切。”④“党应当而且可从在思想上、政治上、方针政策上对于一切工作起领导作用。”⑤这就是说,党领导一切,包括党领导一切群众组织和领导一切群众组织所依存和活动的场所和领域。

党的领导需要改善,是建党实践经常面临的问题,它贯穿于党的领导的全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题中之义。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的关于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更具有特殊含义,它是特指党执政以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的领导的重大改善。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恩没有经历过党执政的实践,因而没有论述过这种具有特殊含义的党的领导的改善问题。以列宁和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开始探索这一问题,然而由于执政的时间短和没有根本实现执政以后中心任务的转变,因而没有把这种探索深入下去。把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统一起来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和正确的实践,是在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党在执政过程中两次全局性错误的发生,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十分紧迫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反对和要求取消党的领导的自由化思潮和政治风波几度出现,揭示了党的领导既需要坚持、加强,也需要改善,不改善造成的弊端会成为敌对势力否定和反对党的领导的口实。国际共运在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方面,也提供了现成的经验和教训。这一切都成了我党将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理论和实践推向深入的重要条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两三年内,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关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完整理论。这一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指出了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

在1980年1月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和同年8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⑥要不断地改善领导,才能加强领导。”⑦邓小平同志显然是告诉我们,在坚持、加强和改善两个方面,坚持和加强是主要的,不坚持和加强就无所谓改善,改善的目的是为了坚持和加强。这是因为,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邓小平同志使用“坚持”和“加强”两种提法,是具有不同的针对性和含义的。“坚持”主要是针对敌对势力反对和否定党的领导而言的,“加强”主要是针对削弱和淡化党的领导而言的。这两种情况都在防止和杜绝之列。

其二,指出了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改善党的领导,除了改善党的组织之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⑧而改善党的领导所要解决的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和无人负责的问题。他说:“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应地不加分析地把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由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⑨邓小平同志把党领导一切即党的一元化领导同权力过分集中严格区分开了。党领导一切当然是必须的,他提出四个坚持,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就体现了这一原则。但他认为,权力过分集中,多数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就会导致官僚主义。

其三,提出从两个层次上改善党的领导的观点。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善党的领导,首先是改善党对国家政权政府部门的领导,这是改善党的领导最基本的问题,是从列宁和毛泽东就开始探索的。其次是改善党对工厂、学校、部队等的领导。他对改善党对工厂的领导讲得最多。显然,改善党在工厂中的领导,不仅是整体改善党的领导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深层内容。因为党执政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建立以后,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工厂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所以解决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具体问题、深层问题,必然要集中反映在工厂上,特别是反映在属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工厂上。邓小平同志非常详细地规划了在工厂中通过改善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具体方向。他提出领导体制、组织形式和领导手段要改善;提出党委要考虑怎样保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产品的质量、数量和计划的完成,保证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和管理民主,保证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有职权、有效率、有纪律地进行工作,保证职工享受民主权利和合理的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保证培养、选拔、选举优秀人才,使有才干的人充分发挥作用,等等。他说:“如果能够保证这些,就是党的领导有效,党的领导得力,这比东一件事情,西一件事情到处干预好得多,党的威信自然就会提高。”⑩

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为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决策,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实践中解决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问题,提供了最可靠的理论依据。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从企业内部党政群三者的关系着眼,进一步确定了企业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建议》指出:“在企业内部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就是我党关于企业内部关系三句话原则,它标志着我党在执政和工作重点转移以后,解决坚持、加强和改善自己的领导地位达到了成熟的地步。十四届三中全会继续强调企业内部关系三句话原则,并且向全党发出号召,“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奋斗”。

毫无疑问,关于企业内部关系三句话原则,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个历史时期,乃至建立以后继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将是长期适用和遵循的原则。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企业的发展规律。不少同志在理解和实践企业内部关系三句话原则的过程中,出现困惑和偏差,在十三大提出党政分开、企业党组织起保证监督作用以后,在的同志误认为党的领导要在企业中削弱或者取消。于是出现了党的领导地位降低,大权旁落的反常现象,党组织由过去事无大小包揽一切,一反而为甩手不管无所事事。当前在提出本世纪末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时候,不少同志又只热衷于对新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又误认为党的领导要在企业中逐步取消了,至少是要淡化走向名存实亡。在思考如何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时侯,忽视了党的领导这一最重要的因素。有些同志不能把党领导一切同党包揽一切区分开来,强调领导一切则往往变成包揽一切干预一切,强调改变包揽一切又往往变成退位或让位。有的同志把党组织参与决策同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立起来,一说参与便认为是当配角和屈居从属的地位,这些都会影响党的领导作用在改善中加强,弄得不好企业的发展会步入歧途。

必须明白,企业和工厂在以前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是同全国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和党当时的中心任务相适应的,搞民主革命夺取政权和夺取政权以后搞阶级斗争的任务,需要依靠集中统一领导下的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去完成。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真正走上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现代工业企业的生产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分工细密的特点,协作关系复杂,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严格。这种情况要求必须建立具体的、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和管理系统,以强化责任,保证任务的胜利完成,这就使党在企业和工厂中的一元化领导不能适应。同时还有另一方面,我国是共产党执政和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化大生产,无论是搞市场经济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必须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紧紧联系在一起。企业和工厂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必须在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下建立,这种保证监督作用即政治核心作用,即党的领导作用。

必须明白,在企业中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同企业在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下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完全一致的。企业工人阶级是企业发展生产创造效益的主体,又是企业进行管理享受劳动成果的主人,广大职工的地位和目标同党组织和厂长、经理的地位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广大职工既是厂长、经理进行经营管理的最广泛最可靠的基础,也是党组织发挥保证监督作用最广泛最可靠的基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企业的本质要求。

反映企业内部关系的三句话原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的集中体现,是长期以来实践党领导一切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原理的成功的结晶。这三句话,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去审视,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是主体。企业党组织永远要掌握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党的干部路线,掌握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强大武器,按照既懂市场和生产经营,又懂党的建设的要求,培养和建设高效、精干、统一的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永远同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紧紧联系在一起。

注释:

①《列宁选集》第4卷,第587页。

②《列宁主义问题》,第136页,137页。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32页。

④《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64页。

⑤《刘少奇选集》下卷,第264页。

⑥⑦⑧⑨⑩《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232页,301页,233页,289页,235页。

标签:;  ;  ;  ;  

关于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新认识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