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生主动论文,规律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
2.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
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0.1米=0.10米=0.100米。同时,在写法上加以比较,从而揭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旧知引出新知,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归纳总结出: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让学生结合上述所学,完整地总结出小数的性质,这样突出了重点,分化了难点,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自求解答。
因受旧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唯恐学生学不会、说不好,所以,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缺少质疑问难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新的精神,有创造的才能。学生会说的一定要让学生去说;学生说不好的,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说;要多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的机会,以期学生独立完成。
我在讲“小数性质”这一课时,无论是总结规律,还是性质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给学生创造自求解答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并相互质疑问难,以求得更完善、合理的结论。在解答:①把0.70和105.00化简但不改变数的大小;②把0.2、4.08、3改成小数部分是3位的小数这两道题时,教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如:通过过渡语言向学生交待什么是化简,再结合引入新课的内容,2.5元、3元可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等,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自求解答的过程中完成的。使学生知道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依据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渗透了理论联系实际并来源于实践的道理,能够抓住错例质疑问难,及时地进行反馈矫正。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
标签:升学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