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造成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007年6月-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0例行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所有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观察,所有患者中有70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所占比率为5.92%,其中原发性疾病、手术切口的类型、手术的性质以及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均为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进行阑尾炎手术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最高,(行腹腔镜手术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影响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并使用合理的药物对预防患者的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
在临床进行的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是最为常见的感染形式。临床研究表明,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患者的年龄以及用药史等多种因素都可能最终导致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为了进一步探讨造成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对2007年6月-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0例行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7年6月-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0例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参与本次研究之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这1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70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状况,其中男性感染患者36例,女性感染患者34例,他们的年龄在1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岁。
1.2方法 我们对所有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重点观察切口感染患者的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器官感染等感染类型。
1.3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观察,所有患者中有70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状况,所占比率为5.92%,其中原发性疾病、手术切口的类型、手术的性质以及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均为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进行阑尾炎手术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最高。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未发生切口感染。具体见下表。
表一:患者的切口感染与患者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比较
通过上表我们发现,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为0,明显少于其他手术切口的感染人数。
3.讨论
临床相关研究指出,患者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非常复杂,收 受到患者的自身情况、手术的种类和性质以及医疗服务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原发性疾病、手术切口的类型、手术的性质以及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密切相关。
3.1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与住院时间的影响:又由上表一中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其发生切口感染的比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与相关临床研究报道相一致。其中,住院时间小于7天患者的感染率最低,随着住院时间的逐渐增加,其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也逐步上升。因此,住院时间是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3.2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类型之间的影响:由上表二我们可以发现,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中,行阑尾炎切腹治疗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类型,因此,手术后加强对该类手术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才能有效的预防感染状况的发生。
3.3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切口之间的影响:由上表三我们发现,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0,其他两种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因此,在手术完成后要加强后两种手术切口类型的患者管理,并对此类手术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最终达到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目的。
3.4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与抗生素之间的影响:根据上表的统计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术后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的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量选取窄谱抗生素类药物,严格杜绝不合理用药状况的发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对手术切口进行严格控制感染。
经过上述分析,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作为普外科手术治疗中最主要的需要进行重点预防的并发症。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结束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才能够减少患者发生院内手术切口感染的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因感染造成重大影响。综上所述,影响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并使用合理的药物对预防患者的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杰,张忠民,潘杨,等.普通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志,2009,19(16):2106-2108.
[2]郑海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70-271.
[3]吴小蔚,董玉林.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2950-2951.
[4]杨锡瑶,慧锦林,李丹,等.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12):1560-1562.
[5]周磊,张勤.结直肠手术后早期进食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251-252.Granetzny A,Abd EL-Aalb M,Emamb E,et al Surgical versu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flail chest Evaluation of Pulmonary status[J].Interact Cardioasc Thorac SURG,2007,4(6):583-587
论文作者:吕植哓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因素论文; 发生论文; 时间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