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慧 围场县回民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05-01
在真实的语言交流中,语言信号是快速连续呈现的,甚至转瞬即逝。要做到准确的理解说话人的意思,或表达自己的思想,直觉的语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语感是一个人多语言敏锐度和正确的感受能力。语言学家吕叔湘强调: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感?张正东教授在“Neo-methadic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中指出语感是透过语言形式对语义的直觉性理解。这种直觉性是固定在人的头脑之中的,不需要经过理智的思索即可运用自如的。这就充分说明了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英语学习首先是英语本身,而不是有关英语知识的观念,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高兴趣,增强语感
语言学家Harmer说过: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实施学生保持持续的兴趣和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所以说,小学英语的教学应针对儿童的特点把培养兴趣放在首位,利用实物、卡片、图片、简笔画,现代教学手段,说唱、游戏、表演活动等为孩子营造轻松、有趣、生动和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实施情境教育,激发兴趣;创办英语乐园,发展兴趣。实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如临其境的立体化环境,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直接感知整体语言材料,有效训练学生对语言直觉式的感知能力和会意能力。
语感的培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经过听、说、读、写等形式,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在掌握大量词汇的基础上,自然地语言规划内化,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小学生初次接触英语,一般都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获取知识的要求强烈。这一阶段要让他们读一些内容简单、趣味性强、图文并茂的连环画、画报等,教他们一些节奏轻快活泼、歌词简单易懂的日常用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词汇量,逐步培养他们运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把教学材料生活化,创设真实的语言操练情境,学生容易感动,且与生活密切相关,并觉得有话可说。如学习“Asking the way”一课时,制作出police,station,factory,fruit,shop等道具,将它们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把教室布置成一座小城,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展现“问路”情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学习“Where do you come from?”可把教室看作一副世界地图,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国家,学生自然成了各国居民,然后教师组织“世界各国成员”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练习国名、各国人的表达法,这时抽象的课文内容便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易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
二、增强语教,促进交流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可以引申或扩充的部分,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增强语教。如以Why are you late?为话题组织对话。在这一过程中,既巩固了学过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又实践和锻炼了他们自己的语言感情能力,还能在互相学习中改进语音、语调。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流能力,而不是简单理解教材内容。因此,课后布置一些语言性练习相当必要,既能巩固语言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激发其想象力,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增强自信,培养语感
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坚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的原则,不要一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过严,以至于学生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教师对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不要频繁,要鼓励特别胆小内向的学生尽他们的能力进行交流,在多听、多说、多读的基础上,学生是会自己纠正语言中的不当之处的。
创设语境,培养语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受到学生的欢迎,这种教学法让学生自觉的接受语言,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从而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环境对语言形式起着制约作用,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和实践语言形式,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性及其可接受性做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境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人类学家马林诺斯早在1923年就提出了“语境”的概念,他说:“如果没有语言情境词就没有意义也就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词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能产生意义。让学生在情景中学语言,学生学到的不是一个孤立的单词,而是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大量的语言交际,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最大限度的创设目的语境,力求使教学活动具有交际性,从而多渠道加大信息输入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出空间,遵循“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际能力”的原则,从而全面有效的落实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论文作者:魏文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语言论文; 语感论文; 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能力论文; 语境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