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史思考与当代回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代论文,保持党的先进性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代表人民的利益执好政、长期执政,从我们党走上执政舞台的第一天起就由理论变成了实践。50多年的执政历程,几代共产党人的求证,答案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的特定内涵与时代特征
政党的先进性是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解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首先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的深刻内涵和时代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源于它的阶级基础、指导思想和党的性质。从党的阶级基础看,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而工人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历史上产生的其它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日趋沦落和灭亡,只有无产阶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强大,因而这个阶级最有力量,最有远大前途。正是因为无产阶级具有的这一特点,所以,以无产阶级做为阶级基础的党就有可能成为最先进的政党。从党的性质看,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阶级的利益。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内在根据,为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我们必须指出,这些论述是同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紧密相连的。其着眼点更多地是针对革命党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从革命党变为执政党后,特别是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必然富有新的内涵和时代要求。
第一,在执政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马克思主义认为,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归根结底,要把它放在社会历史的进程和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加以考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固然是由它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党可以自然地始终保持它的先进性。只有激流勇进,才能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色。为此,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必须敏锐而深刻地把握时代发展的主题;必须明确而科学地回答时代对党提出的新的历史课题。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时代的潮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否则,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就意味着被历史所淘汰。
第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是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是由党的阶级性所决定的。但是在执政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党的阶级性是不断发展的,而且具有时代特征。随着我们党实现了由夺取政权的党向掌握政权的党的转变,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党的阶级基础内涵在变化,外延在扩展,从而丰富了党的阶级性的时代内容。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作为执政党更应当壮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强化广泛的代表性。这是执政条件下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因为,政党要扩大社会影响力,巩固执政地位,总要千方百计地壮大自己的执政基础,赢得尽可能广大的公众的支持,需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整个社会结构出现了大的调整,多层次的社会群体应运而生,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需要,也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需要。否则,在时代和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一味地强调党的阶级性,党就会自我封闭,党的执政基础就将日趋萎缩,党的先进性也就无从谈起。必须清楚,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时代要求。党的先进性总是同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或阶段的中心任务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必然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执政和不执政不完全一样,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也不完全相同,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计划经济条件下也不一样。所以,必须把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建立在与时代发展相统一的基础之上。如: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为号召人民群众,用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手段推翻统治者,打破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而在执政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则体现为动员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用改革的方式变革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从而促进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也就是说,在党尚未执政前,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破”字上,看你破得是否勇敢、彻底;在党执政后,先进性则主要体现在“立”字上,看你建设上有没有作为,能否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建立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新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上。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强化执政的理念,尤其是在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上,必须遵循这三大规律。否则党的先进性就难以始终保持。在这方面,掌权执政后我们是有过经验和教训的。可以说,走上执政舞台后,由于我们缺乏对三大规律的自觉认识和把握,很长一段时间里,沿袭和照搬了革命党时期的做法。尽管我们从主观上力求体现执政党的先进性,但在执政实践中却几度背离了执政党先进性的要求。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所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因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按照政治运作的规律来执政,这是执政党先进性的时代要求。
二、执政前夜和执政初期我党对执政党先进性的前瞻性思考与初步实践
自从我们党挥手告别西柏坡走向执政舞台,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这一课题便由理论思考进入了实践操作。为此,在执政前夜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就对执政后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作了前瞻性思考,并在执政的初步实践中展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风采。
(一)揭示了随着党的地位和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折,党的先进性将由革命时期打破旧的生产关系转向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保持和发展生产力。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我党提出了党的地位将由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党的地位和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折,规定了党的先进性的历史性跨越。即由革命时期打破旧的生产关系转向了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由砸碎旧世界转向了建立新世界。对此,毛泽东指出:“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这是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指向。
(二)从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高度,提出了保持执政党先进性的战略思考,执政后,如何保持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本色,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将是我们党走向执政舞台后面对的严峻考验。为此,毛泽东告喻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实质上从党与群众关系的高度揭示了执政党先进性的问题。因为骄傲就意味着远离群众,忘记了艰苦奋斗就意味着脱离了人民。正是基于执政前夜的这一战略思考,我们党迎来了执政的良好开局和政治清明的局面。
(三)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纯洁党的队伍,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走向执政舞台后,面对人民的感谢,面对资产阶级的捧场,有些共产党人在糖弹面前打了败仗。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党的先进性就可能在复杂的执政环境中丧失殆尽。为此,从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清除了一批被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腐蚀了的党员干部。在“三反”的同时,我们还声势浩大地在城市工商业中开展了“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犯,有效地抵制了资产阶级对革命队伍的腐蚀。这是执政后党的先进性所经受的第一次考验和挑战,也是在大规模的群众性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后,用什么形式和方法来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实践探索。
(四)高扬执政党先进性的旗帜,积极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不断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我们党走向执政舞台后,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打破了几千年来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封建土地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我们党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并着手荡涤封建文化的残余,迎来了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片艳阳天;为了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党的“八大”还突出强调了执政条件下的群众观念,提出了要提高党员标准的要求,并就如何从领导体制上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作了深层次的思考。
总的来说,在执政的初期,特别是“八大”前后,我们党对如何保持先进性的初步实践和探索是富有成效的。对于一个刚刚走上执政舞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也是不容易的。建设时期的这些探索成果至今对我们党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但遗憾的是,探索执政党建设问题的良好势头没能持续下去,在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探索步入了歧途。党的先进性受到了严重影响。个中原因很复杂,但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视角看,我们对执政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还没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特别是在保持先进性的制度建设上滞后,尽管党的“八大”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没能成为全党的共识,没能在实践上落实好。
三、改革开放条件下邓小平对执政党先进性的深层思考和战略推进
在党领导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这个重大问题,而这个课题的核心又是如何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立足改革开放的执政背景,邓小平作了深入的思考。
(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首先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先进性,要求执政党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上勇于创新,不能教条主义地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和个别结论,否则党的先进性就要泯灭、窒息。从更深的意义上讲,“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这是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一个执政党一旦在思想和理论上趋于保守,那就意味着党的先进性衰退的开始。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想前提。
(二)要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把党的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邓小平根据党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深刻认识到执政党的先进性如果没有制度的保证,就容易在实践中发生偏离。所以,始终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他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为此,在大刀阔斧地着手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邓小平果敢地起动了政治体制改革,并在实践中着手制度的建构。党的制度建设由此开创了新的局面。这是邓小平关于保持执政党先进性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
(三)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思考与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统一起来。处于执政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条件下体现为什么?那就是要通过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否则,社会主义如果总是穷的,党就意味着丧失了先进性。同时,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又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这种阶级性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相统一的。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这一建党思想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的认识。
改革是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鲜明的特征。这一时代特征同样也体现在他对执政党建设的思考上。在他看来,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同时,也是党永葆先进性的动力。改革为党的先进性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四)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从严治党,反对腐败。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内腐败现象的蔓延,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不铲除腐败,党的先进性就要被污染、侵蚀,就会动摇我们执政党的基础和地位。为此,他告诫全党,“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革面貌’的问题”。“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政治局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邓小平的政治交待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党的作风如何将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的先进性能否始终坚持。为了防止执政党先进性的变异和退化,邓小平特别强调要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他指出,执政党“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方面包括民主党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如果不能有效地制约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党“就会丧失人心”,失去先进性。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执政党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和当代回应
世界之交,我们党面对的执政环境日益复杂。这一深刻变化,使党在执政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这种复杂的执政环境中始终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作出与时俱进的回答。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永葆先进性,就必须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正确把握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并依此提出自己的奋斗纲领和政治主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党在今天复杂而多变的执政环境中怎样保持它的先进性的问题,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战略思考,是执政党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和集中表现。
(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归根到底集中体现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因为先进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它的发展指向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同步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站在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前边。因此,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从而也是衡量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作用即政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最高标准。我们党作为执政主体必须主动把握和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党的先进性置于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实践基础之上。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上来”。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要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任务,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符合中国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首要内容提出来,正是基于对当今时代变革这一趋势的把握。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要锐意改革,不断为党的先进性注入新的动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总是不断提出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任务和要求,作为执政党只有自觉地认识和提出改革的任务,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路障。否则,执政党就会在理论和实践上变成保守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警惕这个问题。只有锐意改革,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文化根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根本性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文化根基和时代内涵,反映了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理性自觉。
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不仅在于它的阶级基础是否先进,而且在于它所赖以存在的文化根基是否先进。社会主义文化是代表人类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始终使社会主义文化与时俱进,是一个政党保持先进性的时代要求。否则,一个政党,如果不能顺应先进文化的发展潮流,不能主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么,它最终将难逃被历史淘汰的命运。在这一点上,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从继承和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到推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和“二为”方针的确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我们党始终引领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今天,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党明确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的强烈回应,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必须要有先进文化的内在支撑。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代表着人类社会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同时,社会主义文化又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此,这种先进的文化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作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执政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执政的文化根基才能够随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永葆其先进性。
(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所在。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衡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尺度。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执政实践中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能不能执好政、长期执政,归根结底不在党和权力的结合程度,而在于党和人民群众的结合程度。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执政党的先进性不是天然的,也不是天生的,革命党的先进性不等于执政党的先进性。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在执政实践中更好地体现人民的利益,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执政党先进性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原理,诠释了党的先进性的深刻本质和保持先进性的目标取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一个政党要想在执政舞台上有所作为,就必须把党的先进性根置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进程中,就必须始终代表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这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主体来源,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对执政党的要求。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认真研究和对待人民利益在当今时代的新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而出现的利益多元化,利益主体结构的多层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人民利益变动的显著特征。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而出现的人民利益内涵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趋向,要求我们执政党必须强化代表的广泛性,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一切社会问题。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认真探究“人民主权”的实现形式。人民利益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利益,而且还包括人民的政治意向、民主权利。代表人民的利益从最终意义上讲,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推进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执政党先进性的深刻内涵和底蕴。
(四)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以改革的精神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50多年的资深的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执好政,关键在于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做到这一点首先取决于我们党能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和潮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对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保持党在思想上的蓬勃生机和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和蓬勃生机,首先表现在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机和活力上。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向我们提出新的课题,这些问题有些已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理论涵盖。作为一个锐意进取的执政党,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第二,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保持党在政治上的蓬勃生机和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始终是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面向新世纪,党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执政党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应当体现在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凝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第三,不断开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境界,保持党的建设的蓬勃生机。保持党的先进性,党必须面对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勇于改革。面向21世纪,我们党面临的形势,所处的环境,承担的政治任务,不但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年代,也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初了。我们党的一些观念、制度、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如果再不改革,就要远远落后于实际生活。可是,长期以来,在党的建设上,人们总是强调保持老传统,甚至把在一定历史条件形成的一些东西,看成是天经地义的。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解放思想。领导改革的执政党理应本着改革的精神,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来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切实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执政党。
总之,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是贯穿执政党建设始终的主题。从“两个务必”的提出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不断赋予这个课题以新的内涵和与时俱进的回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推进,需要我们党继续作出创造性的回答。
标签:先进文化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