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_世界经济论文

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_世界经济论文

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1)06-0045-07 (一)

一段时期来,世界经济形势总的来说是从疲软转入衰退。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由美国带头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在减速。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资本主义七大国,今 年第2季度增长最快的是英国,但其增长率按年率计算也只不过是1.3%。(注:英国《金融时报》2001-09-19。)去年世界经济增 长率在4%以上,今年可能降至2%以下,为8年来的最低点,(注:香港《文汇报》2001-09-23,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09-26,英国《金融时报》2

001-09-24。)其中资本主义七大国平均只增 长1%。今年9月11日袭击美国的恐怖事件发生后,世界经济情况正进一步恶化。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看法,当全球总产值的年增长率低于2.5%时,世界经济就被认为 处于衰退状态。1997-1998年,世界经济曾受到东亚危机的打击,但当时年增长仍高于2.5% ,而今年将跌到2.5%以下。

世界经济减速,导致世界贸易放慢。去年世界贸易增长12.8%,今年摩根斯坦莱公司原估计 只增长4.3%,已是1975年以来最大的年降幅,但经过9.11事件,实际降幅可能更大。

这次世界经济不景气是从美国开始的。美国经济在1997-1999的三年中,每年都增长4%以上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从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上半年曾连续6次加息,把联邦基金利率提 高1.75%,达到6.5%,是9年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开始降息时曾明确表示, 他要“先发制人”,使经济增长放慢和股票市场降温,争取过热的美国经济“软着陆”而不 是“硬着陆”。去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的增长率明显下降。2000年第2季度的增长按年率 计算曾高达5.7%,2001年第2季度却降到0.3%。据估计,9.11事件使美国经济在今年第3季度 从 原来预计的增长0.2%,转为负增长0.8%(注:英国《金融时报》2001-09-30。)

,到第4季度还将继续负增长,从而陷入衰退。去年美国经济年增长率为3.4%,今年可能是零增长(注:G.P.Morgan《美国经济与政策研究》2001-05-21,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09-10

。)。 美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年进口值达1万千亿美元左右,占世界总进口的1/6,贸易赤字 在3700万美元上下。偌大的进口市场和贸易逆差,使美国经济的风浪不可避免地要波及到其 他许多国家。美国经济疲软导致进口减少,使那些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和地区遭到严重 打击,它们反过来少买美国的商品和劳务,又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困难。据美国商务部统计, 2001年第2季度美国的出口按年率计算下降了9.9%,因此使美国该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损失1.1 3%。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就这样相互影响,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美国经济开始减速后,西欧一些国家原以为:由于它们已经建立了经济和货币联盟,对外 贸易主要在欧共体/欧元区内进行,因而受影响不大。一直到今年4月,一些西欧国家仍认为 欧元区今年可象去年一样增长3.4%。如今事实已经表明,欧元区在今年第2季度的经济增长 按年率计算不过0.2%。许多经济学家都估计它今年的增长率只有1.5%(注:英国《金融时报》2001-09-19,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2001-09-28。)。

德国是西欧第一经济大国,在欧元区经济中占1/3的比重,如今却成为欧元区中经济最疲软 的成员国。去年德国经济增长率为3.3%,今年第2季度却出现了0.1%的负增长。现在不少人 估计德国今年可能增长不到1%(注:英国《金融时报》2001-08-07,2001-09-08~09。)。

日本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不景气,越来越需要依赖出口来拉动。由于美国经济减 速触发的世界经济疲软,必然影响到日本的出口,从而使日本经济更为困难。它在去年还勉 强维持住1%左右的增长率,今年第2季度已是负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估计,2001年 日本经济将负增长0.5%(注:中国《解放日报》2001-09-28。)

,对世界经济起了往下推的作用。小泉领导的自民党在今年7月29 日的参议院选举中获得重大胜利,但7月30日的东京股市不涨反跌,降至16年来的最低点。 这反映了日本国内对扬言要大搞改革的首相能否把经济搞好仍信心不足。

美、欧、日三家同时下滑,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第一次,其辐射能力和持续时间 不可低估。

美国的两个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十分依赖美国市场。加对美出口占加国内生产总值的3 2%,墨对美出口占墨国内生产总值的25%。美国经济不景气对加、墨当然是猛打一棒。加去 年增长4.7%,今年可能降到2.4%,即减速一半(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2001-08-13。)

。墨去年增长6.9%,今年估计为0.8%(注:香港《南华早报》2001-09-16。)。

除墨西哥外,在发展中世界受影响最大的是严重依赖出口(特别是对美、日出口)的一些东 亚国家和地区。它们在1997-1998年的危机后,经济更加外向。例如:把2000年同1996年相 比,韩国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0%增至45%,泰国则从39%上升到66%。(注:英国《经济学家》2001-07-08。)

而在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中,电子产品占据重要地位。韩国和台湾出口的1/3以上,新加 坡和马来西亚出口的一半以上,都是电子产品,其主要市场均在美国。(注:新华社《参考资料》,2001-03-02,日本《中央公论》2000年3月号,法国《世界报》20

01-03-12。)

据摩根斯坦莱公司

估计,2000年亚洲总产值的增长,有40%来自信息通讯产品的对美出口。(注:英国《金融时报》2001-03-29。)而今年来,美、 日市场的吸收能力(尤其是对信息通讯产品的需求)明显减弱。结果导致东亚的一些发展中经 济体的增长率大幅下滑。今年第二季度,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的经济都出现负增长,韩国也 仅增长2%。预计东亚“四小虎”今年的增长率平均低于1%。(注:香港《文汇报》2001-09-28。)

中国大陆基本上未为1997-1998年的东亚危机所波及,在目前世界经济慢运转中所受影响也 比较小。今年上半年同去年上半年相比,出口增长8.8%,实际进入的外来直接投资增长20.5 %。(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2001-07-31。)在不少东亚国家和地区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增长7.9%,为举 世所瞩目。当然,美国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辐射影响还在加深,下半年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 会进一步下降,但2001全年的出口增长率可能仍有5%,虽低于去年的27.8%,但同台湾今年 出口负增长相比还是要好很多。今年中国大陆经济的年增长率估计在7.5%左右,比去年仅低 0.5%。

(二)

美国经济为什么从去年下半年起急剧放慢呢?概括地说,主要是因为经济太热,股市太高, 剩余生产能力和库存商品太多,不能不有一番“痛苦的调整”。美联储从1999年下半年到20 00年上半年连续加息,以及世界原油价格在去年下半年一度猛涨至32美元一桶,也起了某种 “泼冷水”的作用。

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6年以后,有过一段强劲的增长。90年代年均增长率为3 .4%,其中1997-1999的三年中,每年都增长4%以上,大大高于美国的“自然增长率”(2.25- 2.5%)。失业率则一度降至3.9%,又大大低于“自然失业率”(5.5-6%)。

在前几年,股市曾一片红火。道琼斯指数1996年平均为2026,到2000年1月14日高峰时升至 11723,涨了近5倍。纳斯达克指数1996年平均为1291,到2000年3月16日高峰时升至5047, 涨了近3倍。新兴的网络股涨得最惊人。如果一个股民在1996年雅虎网络公司刚上市时花1万 美元购买其股票,到雅虎股市涨至每股205美元的高峰时可值300万美元(注:中国《环球时报》2001-03-16。)。这种“非理性的 繁荣”意味着美国的股市,特别是网络业的股市,出现了相当多的泡沫,迟早是要破灭的。

除牛市太旺外,美国前一段时期经济过热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投资过多,设备过剩, 存货堆积,利润下降,到头来只好减少投资,压缩生产,裁减职工。在90年代,美国企业投 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9%上升到15%(注:英国《经济学家》2001-03-10~16。)。(这使人们想起了日本在80年代把这一

比重从13%增加到19%的往事。)2000年第2季度,美国的投资增长率高达21.7%。尤其是在高 速发展的信息通讯领域,从1992年起,年投资增长率都是两位数,1997-1999年间竟年均增 长20%以上(注:日本《每日新闻》2001-02-02。)

。格林斯潘今年7月说,在需求已经减弱的情况下,美国高科技制造业的生产能力 却增加了近50%,其利用率在去年6月降到67.5%,远低于77%的全国工业设备平均利用率(注:香港《文汇报》2001-07-24。)在这一方面最突出的例子之一是光纤投资。美国已经有6000万公里光纤,可以绕地球1566圈 ,这是最近4年花了近1000亿美元修建的,其利用率仅为2%(注:法国《新观察家》2001-07-11。)。投资过多导致利润下跌。标 准普尔股市所包含的500家大公司的利润,在今年第2季度下降39%(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2001-09-10。)。此外,仓库中企业 存货在2000年底已超过1万2千亿美元。于是企业从大量增加投资和生产转而大量压缩投资和 生产,以减少其损失。今年第2季度美国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按年率计下降13.6%,是19年来 的最大降幅。同时,工业生产自去年10月到今年8月连续11个月下跌,削去5%。失业率则从 去年10月的3.9%,上升到今年8月的4.9%。

美国政府曾想运用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等财政手段和降息的金融手段来刺激消费和投资。 退还的380亿美元税款已到纳税人手中。联邦储备银行今年来已8次降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从 6.5%回跌到2.5%,已是近40年来的最低水平。但今年7月底8月初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14% 的受访者打算用退税所得的钱去购买若不退税就不会购买的商品。至于降息,股市反应一直 冷淡。

在9.11事件发生前,美国经济已经处于衰退的边缘。当时一项民意调查表明,有一半左右 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正走向衰退(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2001-09-12。)

。而9.11事件又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把它从疲软推向衰 退。所谓“霜”包括:(1)某种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使消费者的信心遭到沉重打击。私人消 费占美国经济的2/3,美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疲软后,所以能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把“ 头露在水面上”,个人消费保持增长势头是个重要原因。如今这个关键领域却令人担忧。美 国“会议委员会”在9月下旬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从8月份的114下降到9月份的97, 即下降了1/7,月降幅是10年来仅见的(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报》2001-09-26。)

。(2)股市进一步下跌。美国有一半家庭是股民,而 9月底美国股市总值比去年高峰时跌去6万5千亿美元,约为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3(注:香港《文汇报》2001-03-10。)。(3)公

司利润日趋下降。列入标准普尔指数的500家大公司在9.11事件前原估计它们的收入在第三 季度会下降16%,事件后,分析家认为它们的第三季度收入会下降22%(注:英国《金融时报》2001-09-29~30。)。在这种种情况下, 很难期望美国消费者和投资者会大把地消费和投资。美财长奥尼尔认为,原来可望在年底开 始的经济增速,将向后推迟一个季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则估计,美国经济要到2002 年中期才会好转,到2003年才能完全摆脱9.11事件的消极影响(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09-26。)。

(三)

尽管美国经济在短期内遭到挫折,但从中长期看,它仍很有实力和活力。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9万亿美元。美国人口不到世界总人口 的5%,其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却超过28%(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0-2001。)。

美元是美国财富的象征。它占国际储备货币的2/3、结算货币的一半和外汇交易货币的4/5 以上(注:中国《世界知识》,2000年第23期,2001年第5期。)。尽管美国连年出现巨大的、不断增高的外贸赤字,但美元仍然坚挺,各国投资商还 是愿意把资金投入比较“安全而有利”的美国市场。外国人乐于每年把6000亿美元用于对美 直接和间接投资。美国吸收了世界纯资本流出的64%(注:英国《金融时报》2001-08-17。)

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发展最快。以美、德、日等国相比,过去10 年美国年均增长3.4%,德国为1.7%,日本不到1.4%(注: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0-2001以及其他相关数字计算。)。

前几年美国情况较好的重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在1996年到2000年间,美国非 农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2.5%,其中2000年上升了3%(注:香港《南华早报》2001-08-08。)

,而在1996年前的20年,此劳动生产 率年均只提高1.5%。

劳动生产率的上升使美国经济可以实现高增长下的低通膨。本来,美国经济强劲增长时, 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上涨,产品的劳动成本提高,结果物价上涨。但是,劳动生产率如果 提高更快,等于或超过工资增长率,则产品的劳动成本就不会增加,甚至可能下降,从而抑 制通膨,实现“可持续增长”。从1999年7月到2000年6月,也就是美国此次开始减速的前一 年间,美国非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1%,因而,在此期间,工资虽提高了4.7%,劳动成本 却反而下降了0.4%。

为什么生产率提高得很快呢?格林斯潘作了回答。他在今年初曾大声疾呼:“往更长远看一 些,前景并不暗淡,因为我们仍然处于一个最不同寻常的技术进步的发展过程中,而技术进 步是提高生产率的要害。”

几年来,在美国国内,关于如何评价美国这几年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有过激烈的争论。一 派认为这种提高主要是由于周期性因素而不是结构性因素,在经济强劲时提高,在经济疲软 时下降。另一派(包括格林斯潘在内)认为,几年来美国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 的变化,因而是可以持久的。去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开始减速后,劳动生产率的增幅也跟着下 降。今年6月间美商务部一度宣布,2001年第1季度劳动生产率下降1.2%。此时,前一派认为 这证明了前几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周期性因素为主。后来发现今年第1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不是下降1.2%,而是上升0.1%。接着,今年第2季度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了2.1%(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09-06。),这就反过

来大大支持了后一派的看法。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社会,而美国是最先发生信息革命、最早进入信息时代的国家。电 脑和互联网都是首先在美国发明的。多年来美国还大力进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以保证美国在这一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1997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制造的“ 深蓝号”超级计算机同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进行人机大战,结果计算机赢了。后来该公司又 造出更新颖的超级计算机,一秒钟可以运算12.3万亿次。而更重要的是,美国企业界投入大 量资金把信息技术进步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一方面加速建设和发展信息产业本身,另一方 面在其他产业中广泛应用信息设备。1997到1999年,美国企业设备投资中用以采购信息和通 讯设备的钱约为1万亿美元(注:德国《经济周刊》2000-03-06。)。据去年6月美国商务部发表的“2000年数字经济”的报告估计 ,从1995到1999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有30%是信息技术产业推动的。

美国不仅抓紧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且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美国人 口占世界5%,但过去10年中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奖的45%,经济学奖的56%,医学奖的47%。美 国现在研究开发的开支占发达世界的一半。美国还从全世界网罗人才。80年代以来,每年有 6千名以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进入美国。1999年在美国有49万名外国留学生,占当年世界留 学生总数的1/3。在美国获诺贝尔奖的大师中,有1/3是在美国之外出生的(注:香港《文汇报》2001-08-14。)。

美国目前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巨大的优势,犹如过去西班牙和英国曾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巨大 的优势一样。但西班牙把它的经济霸权建立在开发拉美贵金属矿藏上,贵金属一开发完,西 班牙就没落了。英国最初靠工业革命起家,但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 ,滋长了严重的寄生性(剥削殖民地和“剪息票”),使自己走上了下坡路。美国和它们不同 的是,在“发”起来以后,还保持着创新的势头,因此,它在世界经济中建立起来的巨大优 势会保持得更长。

(四)

如果说美国是最有经济实力的发达国家,中国则是最有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2000-2001世界发展报告》,中国199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达41 120亿美元,为美国的49%,比日本多1/3以上,几乎等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三国的总 和,大约是俄罗斯的四倍半。这就是说,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 大国。 现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大都看好。外资正源源不断地流入大陆。到2000年底 ,大陆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已达35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1万亿美元)和英国(3940亿美元

)(注:英国《经济学家》2001-03-10。)

。2001年1月对世界1000家最大公司首席执行官进行调查后公布的外来直接投资信心指数 (FDI Gonfidence Index),美国名列第一,中国已取代英国名列第二(注:英国《金融时报》2001-02-13。)。在20世纪90年代初 ,对东亚的国际直接投资有70%以上投在东南亚,不到30%投在中国大陆;而今天却是不到30%投在东南亚,70%以上投在中国大陆(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08-18~19。)

。日本企业是对东南亚直接投资的主角,现在也减少 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而增加对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过去10年中,日本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 减少了50%,而对中国大陆则增加了100%(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09-01~02。)

今年上半年,流入中国大陆的外来直接投资为20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5%。据估计 ,到2008年,中国大陆每年引进的外来直接投资可能达到一年1200亿美元的规模(注:香港《文汇报》2001-08-17。)。外资的 流入对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出口的增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的出口已经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而外资和合资企业的产品又占出口总值约一半(注:香港《文汇报》2001-08-17。)。

中国经济在1996-2000的五年中,年均增长率为8.3%,比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3.8%高出一倍 以上。英国《经济学家》月刊今年发表了一篇“龙来了”的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的20 年可能孕育着以更加非凡的速度进行变革的可能。该刊引用摩根斯坦莱公司一位经济学家的 估算:如果中国在加入WTO后成为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国家,其年均经济增长率在2005年以 前可能保持在7%左右;接着,由于改革重组的好处开始体现,2006-2015年可年均增长9%左 右;从2015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略微减缓;这样,到202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达到 今天美国的经济规模(注:英国《金融时报》2001-02-13。)

。正在麻省理工学院执教的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克里斯滕森则强调 “人们普遍预计中国将一路保持很高的经济增长率,其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1世纪初超过美国 。”(注:美国《国民利益》专刊,2000年冬季号。)《波斯顿环球报》今年5月间刊载了一位曾求学于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比尔基的预测 ,他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估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11%增至2025年的2 6%,而在这25年间,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基本保持在22%左右。他预测到202 5年 ,世界经济的排名将是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德国、巴西和墨西哥(注:美国《波士顿环球报》2001-05-21。)。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不但在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而且在加紧提高产业结构。中国高技术产 业的产值在1993到2000年间,年均增长22.7%,大大高于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而在高技 术产值中,计算机和办公用具制造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年均增长48%。目前高技术产业在工 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9%,到“十五计划”结束的2005年,将上升到16%。高技术产品在 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将从目前约15%提高到25%左右(注:香港《文汇报》2001-08-14。)

。香港《亚洲周刊》最近报道说:

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信息技术产品出口国,去年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50%,今年 尽管全球在信息技术上的支出大幅下跌,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出口额仍可望增加40%;而到 了明年,中国有可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国(注:香港《亚洲周刊》2001-07-27。)。《纽约时报 》前不久预言:“在10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硬件生产国。”(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05-29。)

现在中国不但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而且在资本密集型乃至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都拥 有日益提高的竞争力。在中国大陆周围,不仅新加坡、南朝鲜和台湾这些“小老虎”,甚至 连日本这只“大老虎”,都感到中国大陆竞争的压力。韩国是东亚几个“小老虎”中工业基 础最雄厚的,如今《韩国经济先驱报》大叫:“中国人来了”,“中国已经接替韩国成为工 业制造方面的地区性大国”,“在国际市场上,每两台空调中就有一台是中国提供的,电视 机和洗衣机也分别占领了国际市场的1/3和1/4。到2010年,北京会在所有重要的工业领域超 过汉城。”(注:转引自德国《商报》2001-07-30。)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宣布新加坡的新经济战略时说:“中国的变化是吓人的” ,“当中国用它质优价廉的商品充斥世界时,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安身 立命之处。”(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08-21。)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连东京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作为一个生产基地 所造成的威胁”,“中国学习日本生产技术之快大大出乎东京的意料,现在中国不仅在诸如 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且在诸如计算机等领域,都对日本构成威胁。去年,中国对美国 的计算机出口比日本多。”《金融时报》还说,北京现在的做法同日本在60和70年代对美国 采取的战略相似;日本曾善于生产廉价的“日本版”美国商品,中国正照搬日本这种战略(注:英国《金融时报》2001-08-07。)。

过去,在东亚的经济发展上,有所谓“雁阵论”,当时说飞在最前面带头的是日本,然后 是四个“小老虎”,第三排是其他一些东盟国家,如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再后面才是中国。 如今日本《东洋经济》杂志却说,“过去的亚洲国家,包括中国,把日本当成样本。今天, 相比之下,中国样本的轮廓可能更加清晰”(注:日本《东洋经济》2001-09-22。)。

(五)

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过程中,中国大陆仍在健步前进,而台湾地区却蒙受重大负面影 响。

出口占台湾岛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从今年第1季度起,台湾的出口值就是负增长。今年上半 年的外来直接投资同比减少13.7%。经济增长率在今年第2季度比一年前下降2.35%。台湾当 局预言2001年将是战后台湾年增长率第一次出现负数的一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9月间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说,台湾经济今年将负增长1%。另 据 估计,今年台湾工业生产下降5.8%,出口萎缩6%,失业率上升到5%左右。股市指数在陈水扁 去年3月就任总统时是8800点,但今年10月初已降至3500点左右,即跌去60%(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10-05。)。岛内到期还 不出的贷款到今年6月底已达1万亿新台币(300亿美元)(注:英国《金融时报》2001-08-21。),今年上半年倒闭的工厂超过3100 家,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55.3%(注:英国《金融时报》2001-07-27。)。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台湾的台资和外资企业纷纷前往中国大陆,因为这里的地价和 水电费都便宜得多,市场十分广阔。一般劳动力和工程技术人员供应充足而又工资低廉。台 湾一年培养出4千名左右工程师,而中国大陆一年却培养出14万5千名工程师。受过训练的上 海工程师的工资比台北工程师的工资要低1/4到1/3,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在长江三角洲只是台 湾的1/6(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05-20,29。)

。许多台湾企业都觉得:如果不搬往大陆,就要在台湾困死。因此资本正以比前 更大的速度从台湾流向中国大陆,据日本《每日新闻》今年8月报道,仅在过去15个月内就 有200亿美元左右(注:日本《每日新闻》2001-08-14。)。台湾号称生产世界台式电脑的25%,实际上这些电脑有1/4是在中国大 陆生产的(注: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1-07-27。)。台湾一家电脑公司的总裁说:他已把公司的生产线搬到大陆,只保留设计室在 台湾,但不久后连设计室也要搬走。他认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止这种事情发生”(注:台湾《联合报》2001-04-16。)。

不少台商,乃至于在台的美商,都反对由李登辉所制定并由陈水扁继续执行的所谓“戒急 用忍”政策,要求在台海两岸之间实行“大三通”。陈水扁已经是“要挡也挡不住”。

截至去年年底,两岸贸易额累计已达2200亿美元,台方有1500亿美元的顺差;台商对大陆 的投资在台湾政府登记的只有170亿美元,但连台湾行政院大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蔡英文 也承认这个数字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她认为可能达到700-800亿美元,还有人估计会超过1000亿美元。在台湾已经出现了“上海热”。据台湾《联合报》今年7月初调查,有34%被调 查者愿意到大陆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经贸关系的深化促使某些台商和台胞对大陆的政治态度有所变化。在这一 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台塑集团的王永庆。据说他在大陆有10亿美元的投资。今年他针对台 湾 目前的经济困难,更大力地主张台湾当局要开放企业赴大陆投资。他说,“如果不这样做, 台湾可能面临一年比一年更甚的沉沦,一月比一月更大的恶化,甚至一天比一天更难过的危 局”(注:香港《文汇报》2001-06-20。)。他还进一步主张台湾应坦然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强调“同根所生”、“合则两利 ”。台湾《中国时报》在王永庆讲话后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发现有32%的受访者赞成王永 庆关于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的看法(注:香港《文汇报》2001-06-22。)

加强台海两岸在经贸领域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对促进国家的和平统一是有积极意义的。 收稿日期:2001-10-06

标签:;  ;  ;  ;  ;  

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