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寄宿制 初中生 留守儿童 突破口 人际关系
一、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现代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他们的人格,因材施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与各科教师和谐相处,将教师定位为学业的导师,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寄宿制条件下,学生还会在教师身上习得更多课外的东西。所以,教师更是学生生活里的楷模。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更多的年轻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像是朋友。比起爷爷奶奶,或者忙于工作的父母,中学生更愿意与同在校园的教师聊聊学习、生活和感情。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更能满足初中生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心理诉求。在对于一个班额五十左右的“大家庭”,每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淡漠,即便是学业上的问题都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性格内向不擅争取的学生便易被忽略;又没有父母无条件的支持信任和及时鼓励,问题往往搁置累积。积重难返,问题关系造就“问题”学生。
二、同学关系现状分析
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主要集中在同学和教师中,尤其与同学共同生活、学习时间长。在更大的同龄人群中,初中生更易于敞开心胸,获得共鸣。共同经历着的同学更能帮助他们摆脱青春期的不安,理解情窦初开的躁动,获得亲密感。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而且在学校方面主要还是以接受学习为主,较难体现和培养其主见性,出现了两种代表性的结果:一种是下意识的服从,在同学之间不擅表达,因无法表达个人意见及坚定态度,出现不知何时给予他人适当反击、难以反对他人意见等情形;另一种是呈相反的状态,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强悍,不去了解别人,倾向于武力解决问题。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主要有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会交往和不善交往。
三、亲子关系现状分析
对于乡镇寄宿制初中的学生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为留守儿童与父母亲的关系淡薄疏远,只能在年节与父母有短暂的相处,更有甚者,视父母为物质供应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外出父母及代理监护人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长大了,容易对其放松监管。这不仅使得他们更易遭受意外伤害,也忽视了他们一些不良品行的滋生和发展。农村生育政策导致的两孩家庭中,作为老大的女孩获得的关注相对较少。父母或监护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更年幼孩子,这部分学生从心理上没有得到足够的父母之爱,在心灵上过得并不幸福,往往会不同层度地出现心理孤独和自卑。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或可窥视问题的症结所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抓住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1.立足校园整体环境,注重人际关系课程的开发。在教育方式上,采用互动的方式传播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了解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己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2.建立健全学校心理辅导机制,全方位提高在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3.提高教师的情智水平。教师的敬业精神、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学生的深切热爱、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无不成为教育的力量而深深影响着学生。4.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保障学生与家庭和父母的通信联系。
二、重建家庭教育的主阵地
1.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家长们应把握一个大原则调整亲子关系:善于尊重和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核心特点——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一方面对孩子既要表现出尊重和信任,选择民主式的家教方式;另方面又要看到他们不太成熟的一面,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适时的指导,并注意批评的艺术。 2.端正自己的观念,帮助孩子明确志向。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父母,尤其是外出务工的父母,端正观念,只管“吃”或只顾“给”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爱的需求。父母更应从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开始,言传身教,帮助初中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和受教育的目的,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融入人群。
三、争取社会教育的大环境
1.着力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 2.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慧 刘燕舞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及应对策略研究。
[2]王民舜 浅谈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新型师生关系。
[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光明日报。
论文作者:李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父母论文; 初中生论文; 人际交往论文; 寄宿制论文; 儿童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