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护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探析论文_姜琳,徐春爽,谷小敏,邢雪

脑梗塞的护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探析论文_姜琳,徐春爽,谷小敏,邢雪

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在护理操作中的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提高相应对策措施。方法 以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间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住院期间护理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脑梗死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防范意识不足、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患者因素,其预防性措施主要有:改善护理工作环境、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增进护患交流。结论 加强脑梗死护理知识学习,提高护理水平,规划护理病志记录的书写与管理,强调护患之间信任度,可减少脑梗死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临床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探析

我国脑梗死发病率逐年提高,该病已经成为神经内科中高发病、高风险的疾病之一。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塞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塞占全部脑卒中的 80%[1]。与其关系密切的疾病有: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梗塞不仅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脑梗塞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寻求相应的有效措施,增加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寻求相应的有效措施,增加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是目前护理人员需要面对的主要护理工作内容。本文对部分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因素及对策,提出在脑梗死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风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神经内科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 21 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9.4±3.8)岁。脑梗死诊断标准参照 2015年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导规范》。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入院体格检查存在局灶性神经功能损伤,包括单侧面瘫、肢体功能障碍等,且神经功能症状持续性存在>24h。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排除脑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示存在脑血管闭塞或狭窄,其中大脑中动脉受累23例,颈内动脉受累16例,椎动脉受累13例。

1.2 方法

对54例患者于出院前围绕护理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组织护理人员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整理与分析,总结归纳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经验。

2 结果

2.1 脑梗死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提示,脑梗死在治疗期间存在护理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护理人员对风险事件防范意识不足

总结整个护理过程,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服务意识不足。在日常管理中存在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当的现象,使得在护理操作中造成与患者之间不必要的误解与矛盾。由于脑梗死在发病初期多有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易造成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质量的信任缺失。护患减沟通不佳是目前造成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患者在治疗初期因症状未得到明显好转而急于转院治疗,错失早期治疗的关键时期。

2.1.2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通过整理入组研究病理资料结果显示,存在部分病例护理记录、体温、血压、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护理记录不全或缺失的先谢谢。部分生命体征记录与患者实际体征不符。回顾整个护理过程,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部分护理人员只是凭记忆记录,造成数据资料失真,不便于交班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了解。

2.1.3 患者因素

在入院患者中。存在部分患者对医嘱执行的依从性不够,特别是在入院治疗早期,由于患者症状即使在用药期间仍然呈现进行性加重,导致患者对治疗用药不信任。同时脑梗死患者存在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在入院治疗期间易发生坠床风险事件。再者由于患者家庭社会支持情况的差距,造成部分患者对治疗信心的缺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增加护患冲突风险事件的发生。

2.2 脑梗死护理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

2.2.1 改善护理工作环境

医院管理者因注重对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改善,通过加大对护理人力的支持,以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让护理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调整工作状态,以利于减少不良时间的发生,有研究指出,在医院现有人力资源下如何通过有效方案改变护理人员现状,是对护理管理者的挑战[2]。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真正按照患者的需要安排护理人员是降低护理风险,减少不良时间发生的有效途径。

2.2.2 规范护理记录书写

强化护理记录书写制度,强调护理人员应注重记录书写,做好科学性、真实性、实时性、严禁遗漏、修改、错记。建立护理记录定期检查机制,将护理病历书写纳入常规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内容,增加护理人员规划书写记录的质量。

2.2.3 增进护患交流

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意识,规范护理人员在日常与患者交流中的语言使用技巧,端正护理人员对患者评估、患者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用真诚大方的态度与其交流,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向患者解释操作内容,以促进患者对护理内容的信任、建立有效的护患的交流渠道,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3结论

护理人员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直接与患者接触的主要医护人员在,存在与患者交流多、接触多的特征。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患者对整体医疗过程的印象。通过强化护理人员对脑梗死患者入院后风险事件的防范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记录书写,增进护患交流,改善护理工作环境,是有效规避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要切身体会疾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痛苦,真正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实现护患关系的健康建立,进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徐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9):97.

[2]郭喜玲.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认知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9):6.

论文作者:姜琳,徐春爽,谷小敏,邢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期界》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脑梗塞的护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探析论文_姜琳,徐春爽,谷小敏,邢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