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常德医院儿科门急诊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分析SBAR沟通模式实行于儿科急诊患儿转运交接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01月至2018年06月本医院收入的35例儿科急诊患儿及此期间任职的25名护士纳入对照组,此阶段转运交接时采用常规沟通模式,将2018年07月至2018年12月本医院收入的35例儿科急诊患儿及此期间任职的25名护士纳入试验组,此阶段转运交接时采用SBAR沟通模式,研究两组患儿完成转运交接用时、患儿家长满意统计率、患儿转运交接过程中不良事件统计率、护士满意统计率。结果:试验组患儿完成转运交接用时短于对照组计算指标,有组间数据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统计率高于对照组计算指标,有组间数据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转运交接过程中不良事件统计率低于对照组计算指标,有组间数据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士满意统计率高于对照组计算指标,有组间数据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急诊患儿转运交接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良好。
【关键词】SBAR沟通模式;儿科;急诊;转运交接
儿科急诊患儿病情较急或危重,对其转运交接的时候如果交接有误或沟通不通畅等会延误其救治。因此,护士需要有效沟通,保证急诊患儿安全[1]。本文主要研究SBAR沟通模式用在儿科急诊患儿转运交接中的效果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2018年01月至2018年06月本医院收入的35例儿科急诊患儿及此期间任职的2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07月至2018年12月本医院收入的35例儿科急诊患儿及此期间任职的25名护士作为试验组。
1.2 方法
对照组转运交接时采用常规沟通模式,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和要求实行沟通。
试验组转运交接时采用SBAR沟通模式,第一,按照SBAR沟通模式相关结构框架将交接单制定,其中,S代表现状,包含患儿名字、年龄、收入时间等,B代表背景,包含患儿既往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A代表评估,包含患儿生命体征状况、阳性体征等,R代表诊疗建议。采取画对号及写文字的方法书写,交接者按照实际状况书写且签字。第二,组间?SBAR培训小组,针对SBAR沟通模式内容、应用方式、优点等开展培训。第三,对转运交接过程予以规范化,做好有关设备及仪器准备,按照程序实行转运交接等。
1.3 相关指标[2]
分析对照组及试验组患儿完成转运交接用时、患儿家长满意统计率、患儿转运交接过程中不良事件统计率、护士满意统计率,其中,患儿转运交接过程中不良事件主要包含针头脱出、输液渗漏、管路脱出等。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患儿完成转运交接用时等)表示成均数±标准差()形式,符合正态分布,计算数值且加录入SPSS 21.0软件实行t检验,计数资料(患儿家长满意统计率、患儿转运交接过程中不良事件统计率、护士满意统计率等)表示成例数(n)或率(%)形式,数据实行X2检验,P<0.05,出现组间数据明显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完成转运交接用时
试验组患儿完成转运交接用时相较于对照组计算指标得以缩短,出现组间数据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儿科急诊患儿人数比较多,环境较为杂乱,救治及护理工作节奏比较快,患儿的转运交接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3]。而且,急诊患儿的转运交接涉及多个学科护士之间的沟通,所以,选取有效沟通模式十分重要[4-5]。
在儿科急诊患儿转运交接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设计的交接单内容较为全面,且交接重点比较突出,有助于护理工作人员能够对患儿病情实行全面评估,可以重点关注其病情,尽早发现患儿病情改变,尽快予以急救,保证患儿安全。
该文数据值表明,试验组患儿转运交接过程中不良事件统计率较对照组更低,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统计率较对照组更高。提示SBAR沟通模式用于儿科急诊患儿转运交接中的安全性,且可以提升患儿家长满意状况,有助于改善护患之间关系。
本文指标中,试验组患儿完成转运交接用时较对照组更短,主要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能够依据SBAR交接单上面相关内容比较系统及快速完成转运交接,将反复询问时间减少,进而将转运交接时间明显缩短。
该项目数据体现,试验组护士满意统计率较对照组更高,主要是因为SBAR交接单比较实用且简单,操作性比较高,有利于护士更加系统的掌握患儿病情,充分保障交接工作顺利开展,可以将工作效率提升,还能将工作量减轻,进而提升护士满意状况。
综上所述,在儿科急诊患儿转运交接中采取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较好,存在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士方,朱月兰,樊小鹏,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8):68-70.
[2]史冬雷,张红梅,高健,等.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5):639-642.
[3]赵文凤,孙春红,闫柏刚,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3):1895-1897.
[4]蔡燕颜,黎月银,区健民.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转院患者转运过程影响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7):3289-3290.
[5]陈童恩,许兆军,许小敏,等.安全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6,33(8):19-21.
论文作者:张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患儿论文; 急诊论文; 儿科论文; 模式论文; 对照组论文; 护士论文; 满意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