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业的资本运营2.现阶段资本市场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_出版传媒论文

我国出版业的资本运作——2.现阶段资本市场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我国论文,资本运作论文,资本市场论文,现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出版业运营机制和资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版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从行政垄断的经营格局中走出来努力营造市场性优势,成为出版集团发展的方向。我国出版业尽管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经营环境与机制有所改变,但在运营机制和资本规模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出版业政企不分,法人实体产权模糊,致使企业经营缺乏活力。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出版业,产权界定不清主要表现在:一是产权主体缺位,这必然造成出版业国有资产“人人是所有者,人人都不负责”的状况;二是产权的界定局限在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计划经济下的“清晰”。各级政府既行使最终管理权又行使最终索取权,使得出版业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占有权均在各级政府手中,这种状况显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财产权”相违背,必然造成行政干预过多,无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而导致企业仍然缺乏市场经济下应有的活力。

其次,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竞争资本大量输入,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转为国内化。如何应对国际资本的竞争,加快出版集团化建设,推动出版业尽快做大做强,培植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出版集团,使其拥有国际竞争力,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尤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全球出版业的并购浪潮正在加速进行,传媒国际化进程也大大加快,比如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以及美国在线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合并等。然而,我国目前出版业的竞争,仅仅局限于在国内,由于资本的限制,无法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再次,出版业的发展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出版业发展慢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出版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然而我国出版业的发展速度显然慢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整个行业发展和国内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行业发展状况不能有效协调,这就有待于宏观管理政策全面调整。

第四,长期以来,我国出版业受财政补贴和事业编制的影响,导致出版企业难以形成规模资本,从而制约了出版业的资源整合。就北京出版业来说,北京共有图书出版单位237家、报纸255家、期刊2809种,其中中央级的分别为220家、220家、2640家,而这些中央级的出版单位又分属于不同的部委、大学、协会等中央级单位。在这种条块分割的计划管理模式下,很难实现出版资源的有效整合,造成一些优秀的资源很难进一步做大做强,而弱小的主体只能苦苦地维持局面,导致出版业难以有较大发展。

第五,由于出版业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一方面企业自身难以形成资本积累,另一方面难以靠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发展壮大,同时缺乏市场机制导致企业难以形成规模资本,从而使出版业的整合、兼并、收购难以实现。

二、通过资本运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由之路

国家政策导向为我国出版业进军资本市场提供了契机,是我国出版业能够成为上市公司的先决条件。2006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特制定了《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指出要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报业集团、出版集团、期刊集团、音像集团和发行集团相互持股,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并购、重组或建立必要的经营性分支机构,确有必要的可适当培植新的出版资源。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做优,通过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小型出版社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技类报刊进入大型出版集团。同年8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又明确指出:我国文化发展水平要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相适应。“十一五”时期,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年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要有所增加。政府在我国经济持续几十年高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背景下提出这一发展目标,既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也显示出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该纲要将出版业列为首要发展的文化产业,同时还指出,应加快国有文化产业的股份制改造,到2010年,国有独资文化企业要基本完成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推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上市文化公司;并提出“以资本市场为纽带,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国有会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

在党的十七大期间,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支持出版机构、报业企业和官方骨干新闻类网站上市,并不再要求他们将编辑业务与经营业务拆分,而是鼓励整体上市。在未来一年内将有13家改制后的出版单位整体上市,其中有7家是编辑业务和营销业务整体上市,从而实现出版业的多元化投资。目前,文化传媒涌动上市潮,辽宁出版传媒成为出版业整体上市的实践。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以及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文化表现出的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代会报告,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部署,都将加快文化传媒产业的资本市场体制改革。2007年以来出版行业的借壳上市,如《解放日报》借壳华闻传媒等;IPO上市,如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首次整体上市,都为出版业的上市提供了实践。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到现阶段,需要出版业加入资本市场是出版业成为上市公司的推动力。居民收入增长必然提升文化娱乐消费水平,出版业的快速增长是资本市场青睐的原动力。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该国文化娱乐消费的比重开始提高;当一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该国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水平开始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 042美元,京津沪粤苏浙等地区超过了3500美元,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更是分别超过了6000美元、7000美元、10000美元,这表明我国发展较快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已经进入文化娱乐消费的快速增长时期。

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出版行业的利润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在全国各行业利润率的前5位,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市场容量大、需求质量高和全球化潜力大等特点。出版业所具有的勃勃生机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出版传媒也在自身发展中渴望着有更雄厚资本的支持。因此,在文化娱乐业占有比重较大的出版业,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资本市场的特点就是追求未来收益,我国出版业的快速增长是资本市场青睐的原动力。资本市场的资金规模优势以及资源整合优势,使我国出版业进入资本市场成为必然。

众所周知,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国的经济所遇到的外来影响和冲击会越来越大,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必然是持续不断的融入世界经济秩序的过程。因此,市场毋庸置疑的成为资源配置的无形力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城市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强,它们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经济板块与经济大区,在文化层面上这就要求与其相适应的报业与出版业与之匹配,为其服务,因而也势必催生出版业的进一步融合。在我国,传媒与出版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出版业与其他媒介、其他经济实体之间,将会通过资本的力量进行新一轮的资源整合,通过重组、合作、上市等多种市场扩张的方式建构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出版产业集团,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我国的证券市场迫切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逐步走向规范化。鉴于现阶段民营、三资企业上市进度慢、困难大,于是证券市场把目光转向了出版业。生机勃勃、发展迅猛的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给出版单位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丰厚的利润,这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证券市场希望通过出版业这样的朝阳产业的融资上市,走出自己的疲软,重新振作起来,这一切促使出版业与资本市场开始了对接。

出版传媒将编辑和经营性业务打包整体上市,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是否会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这也是一直以来新闻出版企业将编辑业务剥离上市的原因所在。事实已经证明,上市企业同样能管得住导向,这在经济领域已经得到验证。在石油、金融、军工等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敏感领域,保证国家安全的要求同样存在,而这些领域现在也都是企业化经营和管理,并在资本市场中运作。事实证明,这些上市企业能很好地维护国家安全。

三、我国出版业首例“整体上市”公司的特点与启示

1.辽宁出版传媒成为“整体上市”第一股,表明出版业改革借力资本市场成为现实。此前,新闻出版业往往通过借壳或分拆的路径获取上市,目前已有博瑞传播、塞迪传媒、北青传媒、新华传媒、新华文轩、粤传媒等多家传媒企业在沪、深、港三地上市,但这些传媒公司仅是将经营业务从编辑业务中剥离出来单独上市。然而,这次辽宁出版传媒的上市是国内第一家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整体上市的新闻出版企业,也是目前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关于“整体上市”的唯一试点企业。

把编辑业务放入上市公司是全国首例,之前的新闻出版业相关上市公司都只是将经营业务放入上市公司。辽宁出版传媒把编辑业务放入上市公司,使得公司拥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且编辑业务是整个出版业的龙头,失去了相当于失去了核心竞争力。整体上市,将会使产业链更加完整,使核心竞争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然后利用核心竞争力来带动产业链的其他业务快速发展。

2.中国证监会审批上市公司入市时,都要求股份有限公司组建必须满三年以上,而辽宁出版传媒改制尚不足3年,国家相关部门是以特例来批准的。辽宁出版传媒的整体上市,体现了中国证监会对其作为全国第一家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整体上市的高度支持,也表明了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对其上市的高度重视,也是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期间表示的加快编辑出版类上市进程的具体体现。

3.事实上,辽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下属还有六家出版社没有注入到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承担政治性和公益性出版任务的辽宁人民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辽宁少儿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和辽宁音像出版社,并没有在本次上市中进入上市公司,而是选择在上市后条件成熟时,以收购或增发的方式进入上市公司。

我们知道,承担政策性任务的辽宁人民出版社是一家事业单位,也是国家严格控制的喉舌出版社,不可能进入上市公司;同样辽宁民族出版社是由国家实施补贴的,进入上市公司会给股东增加负担,也不能进入上市公司。

上述的路径表明,把辽宁出版传媒作为我国出版业进入资本市场的试点,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稳妥推进的策略。

4.辽宁出版传媒是通过IPO的方式,即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获得上市,这和以往的通过曲线“借壳”上市有着明显的不同。比如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借壳上海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后取得上市地位的,作为大股东的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仅仅将图书出版发行放入上市公司,并没有实现整体上市。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2004年起就寻求IPO的上市路径,但一直未成,直到2006年4月才将集团上市方案由IPO调整为“借壳上市”,即收购重组已经上市的上海华联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股权收购+资产置换+股改”的方案,并成为我国出版发行企业中的A股上市公司。

目前,新华传媒主营业务为出版物批发零售,拥有大型书城、新华书店、超市卖场等大中小不同类型的售书网点5 000家,图书零售总量占上海零售总量的65%以上。

5.辽宁出版传媒的上市给全行业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重大。首先,辽宁出版传媒的上市表明,出版业的发展首先解决体制问题,从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再改制为公司制企业,适应体制和机制的快节奏变化。同时也表明,在出版业,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转制企业,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不能改变,这就要在重组改制、设立上市公司的具体方案、制度、设计上,必须保证几个重要的环节不出问题:一是国有资产必须控股;二是保证出版导向和文化安全;三是必须寻求发展,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次,辽宁出版传媒的上市表明,国家对出版传媒的考核层面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媒的“完全开放”得到很好的诠释。一方面在产品方面要严格的遵守相关行业要求;另一方面也要遵守上市公司的相关政策和管理法规。新闻出版传媒“完全开放”的概念,主要是指政府在新闻出版资本化的改革理念—即对传统的新闻出版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引入企业法人、公司化治理、结构改革,注入市场因素,以实现最终上市募集资金,扩大发展的改革路径。

最后,辽宁出版传媒的上市表明,上市公司资本实力扩大后,出版传媒未来将向跨地区、跨媒体的综合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发展,真正转变出版业的传统增长方式,把出版传媒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不久,出版传媒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业务也将展开,必将加快新媒体的发展,这是出版传媒未来的发展方向。

标签:;  ;  ;  ;  ;  ;  ;  

中国出版业的资本运营2.现阶段资本市场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_出版传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