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IDA)的主要发病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论文_张杰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100027

【摘要】目标 探究社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发病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从本社区婴幼儿中随机选出39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健康婴幼儿3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出生临床资料与营养补充情况。结果 对照组研究对象出生临床资料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营养补充情况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导致婴幼儿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因素非常多,母体在孕期做好保健工作,同时为婴幼儿适当补充营养可以有效将其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几率。

【关键词】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病因素;治疗方法

在临床诊疗上缺铁性贫血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属于营养缺乏性疾病的一种,严重的会威胁婴幼儿的生命健康。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异常、行为异常、易倦等,患者若存在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症状会对婴幼儿脏器功能发展造成损害,因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关键[1]。现在临床上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方式为应用补充。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社区婴幼儿中随机选出39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健康婴幼儿39例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① 参与本次研究的婴幼儿无白血病、溶血、红细胞酶缺陷;② 无地中海贫血症状;③ 无免疫缺陷以及恶性肿瘤病症。排除标准:①婴幼儿病例不全者不予以参与本次研究;② 存在溶血疾病、重症感染疾病、原发性疾病、造血功能障碍疾病的婴幼儿不予以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存在缺铁性贫血的应有予以营养补充治疗,为其补充铁剂、维生素c等。① 对于早产儿的来说,在日常饮食中应加强铁剂补充,提高婴幼儿身体铁营养元素的补充。② 若新生儿存在缺铁性贫血症状,可以实施母乳喂养,并加强母体微量元素铁剂的补充,避免母体出现缺乏铁元素的问题。③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向患儿家属讲解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认知。④ 对6-23个月的婴幼儿及时进行铁元素补充护理。⑤ 随着婴幼儿的成长,家人应在哺乳的同时,尽早为其补充矿物元素、微量元素、辅食等营养元素。⑥ 在辅食中加入海带、鱼类、猪肝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⑦ 母体在孕期需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对使用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1.3观察标准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检查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两组研究对象差异值P小于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出生临床资料对比,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研究对象营养补充情况对比,对照组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缺铁性贫血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尤其是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更高,其主要致病因素为随着婴幼儿的成长身体中对于铁元素的需求增加,而摄取不足,或者患儿身体存在铁吸收障碍,导致铁元素过量丢失。在婴幼儿期间出现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免疫力低、体能下降、生长发育迟缓、学习能力差等[2]。哺乳期女性、孕妇以及婴儿由于对铁元素的需求量增大,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较高。经大量研究表明,在我国6-24个月的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高达33.8%-45.7%,妊娠3个月的母体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可达19.28%。

对于婴幼儿来说,出现缺铁性贫血的几率更高,目前在临床上治疗的有效方式为在查出病因的同时有针对性为患儿实施营养补充治疗,如予以其铁剂或铁补充用药[3]。近年来,在国际上有大量医学研究对铁剂的给药时间、给药剂型、给药剂量、给药方法等进行验证,但是,对患儿进行间歇性补铁、每日补铁以及强化食物补贴等模式,已经有几十年的应用历史,到现在为止也没有统一结论,致使在临床治疗上医护人员无法予以患者合理建议。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口服形式为患儿补充铁剂、维生素C等微量元素,观察婴幼儿在出生后定期补充微量元素和不定期补充微量元素的儿童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4]。

本次研究,对于当前我国通过食疗方式为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治疗的方式进行探究、分析,可知对照组研究对象出生临床资料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营养补充情况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婴幼儿时期出现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为:患儿母体在妊娠期间存在贫血问题,患儿存在早产、新生儿感染、胎盘早剥、窒息的病史,且在后期家长未及时予以各种微量营养元素的补充。因此,在临床上,通过对婴幼儿进行检查,明确其产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予以其营养元素的补充。

【参考文献】

[1]梁莉, 刘文龙.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病因及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21):4462-4464.

[2]傅晓燕, 谢晓恬, 谭丽群, 等. 社区6~24月龄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病因及诊治研究[J]. 世界临床药物, 2019, 40(01):56-61.

[3]夏景清, 王彦丽, 接贵涛, 等. 探究多糖铁复合物应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对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v.34(24):65-66.

[4]徐康, 张翠梅, 黄连红, 等. 6~12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17(8):830-836.

【摘要】目的 探究个性化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我院治疗的78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单数,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双数,行个性化饮食干预),各39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MN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MN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个性化饮食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防止营养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个性化饮食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营养状况

前言

据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性是健康人群的2~4倍,有40%~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冠心病[1-2]。经统计后发现,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通过合理控制饮食,不仅可以保障患者的营养供给,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3]。因此,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干预是改善其病情和营养状况的主要方式。本文对该疾病患者采用个性化饮食干预后发现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临床使用价值高,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78例。按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单数)、观察组(双数),各39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3:16,平均年龄为62.37±2.88岁,平均病程为8.49±2.33年;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2:17,平均年龄为62.65±2.71岁,平均病程为8.36±2.18年。经比较后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以口头宣教的形式进行饮食护理,对于护理的模式和内容均无具体要求。

观察组行个性化饮食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控制总热量: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高对其理想体重进行计算,然后根据理想体重、生活习惯、运动量等内容评估其机体所需总热量,再按照评估结果制定食谱。将患者的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其血压、血胆固醇水平和血糖水平。轻度肥胖的患者可采用中等程度的热量控制,即在其过往的每日平均摄入热量的基础上减少1046kJ~2092kJ;而重度肥胖者则需从减少6276kJ开始控制热量。

(2)合理搭配:对患者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比例进行合理配备,糖类应占每日摄入总热量的60%,蛋白质则控制在总热量的20%左右,脂肪则不超过30%。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以植物蛋白质食物为主,这样可以降低其病死率。而胆固醇的摄入量则应控制在300mg内,食盐的摄入量为5~6g,确保营养均衡。同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日进餐5~6次,提醒患者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切勿过多地食用甜食或刺激性食物。

(3)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可采用多圆滑的方式进行健康饮食宣教,如座谈会、发放小手册、宣传栏等,将饮食的注意事项,营养均衡搭配以及饮食的重要性等内容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协助家属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与患者或家属互加微信,以便其在遇到疑问时可以随时询问,护理人员要耐心、及时地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以使其饮食认知程度提到提升,避免由于不合理饮食而造成的营养不良或加剧病情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微型营养评分量表(MNA)进行统计,该量表主要包括人体身高、体重测量,生活类型及疾病状况评估,食欲、食物数量、餐次、营养摄入量等统计,得分越高说明营养状况越好[4-5]。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检验,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1统计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饮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与改善,所以临床上将其作为该疾病患者的主要干预措施[6]。常规护理干预仅通过口头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宣教,并无系统、全面、具体的方法,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实际指导与示范讲解而未能认识到饮食干预对病情改善与营养维持的重要性。而个性化饮食护理则是在该疾病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运动量等基础上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措施。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其MNA评分均有所提升,但是观察组的提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经分析,造成两组营养状况改善程度不同的原因是个性化饮食干预中,控制饮食总热量可以帮助患者维持理想体重,其核心是减少体内多余脂肪,血压、血胆固醇、血糖等指标就会随着体重的下降而有所改善;合理搭配则可以确保患者的营养均衡,避免其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健康宣教能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以及对饮食干预的认知,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促进干预效果的提高[7-8]。

综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个性化饮食干预能够改善其营养状况,维持营养均衡,临床使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周海燕.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7, 15(3):117-118.

[2]个性化饮食干预对新疆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影响的研究[D]. 新疆医科大学, 2017.

[3]周海燕.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7, 15(3):117-118.

[4]张平.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10(29):21-22.

[5]马苏鑫. 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8):266-267.

[6]潘金梦. 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 26(8):45-46.

[7]孙丽娜, 孙京涛. 个性化饮食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23):65-66.

[8]仉珍, 吴红艳, 王毅,等. 个性化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 24(4):87-89.

论文作者:张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探讨社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IDA)的主要发病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论文_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