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再发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车论文,再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报记者 李建兴 施明慎 龚雯
投资 政府投资力度加大民间投资亟须启动
1999年12月29日,国家统计局根据最新统计资料向社会宣布,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31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7.1%,这个数字来之不易,除出口、消费拉动外,投资的拉动功不可没。
但也应该注意到,投资增长出现渐缓迹象。2-11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累计增长率分别为28.3%、22.7%、18.1%、17.6%、15.1%、12.7%、10.4%、8.1%、7.0%、6.8%。当然,增幅趋缓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增幅趋缓也说明,投资力度仍需加大。
发展是硬道理,是缓解当前各种矛盾的关键。加大投资力度的实质就是坚持发展。在消费尚未出现突破、出口增长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增加投资成为推动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都有这样的精神,就是今年将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两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主要内容是:
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其投向包括,增加这两年国债资金已安排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使其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采用财政贴息的方式,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加大对西部开发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以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科技教育;适当增加对科技和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支持开展南水北调、京沪高速铁路、石油战略储备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继续落实1999年已经出台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继续对行政事业单位增资和“三条保障线”所需资金给予适当的补助。
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带动投资需求。
分析近两年的投资形势,可以看出,关键的问题是在投资上要避免政府孤军作战,花大力气启动民间投资。
据分析,改革20年来,民间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28%。但近两年增幅大幅度下降,去年只有8%。
民间投资潜力很大。目前,城乡居民月储蓄存款余额近7万亿元,再加上居民手持现金和居民的外汇存款,民间资本的数额十分巨大。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启动民间投资。
可喜的是,今年1月1日,《个人独资企业法》在我国正式实施。这表明,从2000年开始,国家将大力鼓励和引导个人投资。此外,银行也在为民间投资、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贷款支持。在国家各种政策的引导下,民间投资会快速增长。
消费 促消费城乡并举新千年商机处处
进入1999年下半年,逐月增加的市场销售额为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带来了一抹亮色。但从总体上看,消费形势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城乡消费断层较多。一般而言,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重点正从“吃、穿、用”向“住、行”以及更高档次的“用”转变,但受到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上升,住房、汽车等商品价格、税费偏高,严重超出大众购买力等因素制约;农村消费水平低,对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有着旺盛的需求,然而农民负担过重、增产不增收、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现实又使他们的消费愿望难以实现。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不可能期望居民消费在今年突飞猛进地增长,但2000年处于世纪之交,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只要把握得当,商机处处可见。首先,去年开始调整的消费政策和收入政策,包括放开某些购车购房限制、提高公务员工资及城市低收入者生活费标准等,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其次,连续7次降息、开征利息税等措施已对居高不下的储蓄存款产生“挤出”效应,去年11月,银行储蓄余额净下降85亿元,已连续两月负增长,这为居民随时消费提供了可能;再次,各商业银行的信贷倾向正逐渐从支持生产为主转向支持生产与消费并举,各种面向个人的信贷品种开始推出,从而为居民信用消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最后,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一些厂家、商家的市场意识增强,不仅加紧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品牌包装、产品推销、售后服务等。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大,启动市场必须因地制宜,城乡并举。在抓住城市一些消费亮点例如旅游、餐饮、信息、教育、健身、娱乐等消费大力促销的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努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深入开拓农村市场已成当务之急。近闻,始于1998年下半年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开始收到成效,使1999年全国农村电价平均每度降低1角钱,农民因此少支付电费230亿元。这无疑是个好消息,相信随着农村电网、道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农副产品就地转化与深加工项目的增多,农村流通服务系统的建立,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一定会释放出来。
出口 还得提高竞争力‘千方百计’是主题
于1999年底召开的全国外经贸工作会议,呈现出近两年多来少有的轻松气氛。据海关统计,1999年1-11月,全国外贸出口达1747亿美元,同比增长6.6%,比年初的预想要好。
受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1998年我国外贸出口只增长了0.5%,因此1999年的出口压力很大,上半年还一直是持续下降。但从7月起,出口转降为增,增幅逐月上升,到11月,当月出口同比增长28.8%。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预计,1999年出口将增6%左右,高于当年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速。也就是说,出口额可望增长90多亿美元,相当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近800亿元人民币,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
可以看出,我国的外贸出口已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重新步入增长轨道。展望2000年出口,不少专家持乐观态度,认为形势有利:一是世界经济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国际市场需求增加,中国外贸发展的空间增大。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00年世界经济将增2.9%,WTO预计2000国际贸易将增6%-7%。一些大宗的原料类初级产品价格上扬,而这正是我出口强项。二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WTO的千年回合谈判即将启动,我国入世前景也日渐明朗,这些都会给扩大出口带来新的机遇。三是近两年特别是199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如信贷、税收、保险等),在2000年,它们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产生更为明显的效应。
不过,新一年的出口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从外部看,主要是世界经贸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不断翻新等。从内部看,则是出口商品结构不够优化,国际竞争力不强;国有外贸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外贸管理体制尚欠完善,不能较好地适应新形势。而我国加入WTO后也将有一个磨合过程,不能期望一旦“入世”,出口就能立即出现大幅增长。
目前确定的2000年出口目标是“不低于1999年的增速”,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仍是今年出口工作的主题。由于影响出口的首要瓶颈是出口商品结构滞后,所以扩大出口,先须优化出口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通过“科技兴贸”,使我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具体来讲,一是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这是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完成2000年此类产品出口800亿美元的“定额”;二是大力拓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争取全年达到3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升至15%。此外,还应加速纺织、服装等传统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引导和扶持出口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出口后劲。
当然,有“出”得有“进”,积极增加进口,推动进出结合,以进带出,也是扩大出口的一条途径。